葯品營銷合同法實務
Ⅰ 葯品的質量問題,如何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13年1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2月23日
法釋〔2013〕28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
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3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9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消費者因食品、葯品糾紛提起民事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條 因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可以分別起訴或者同時起訴銷售者和生產者。
消費者僅起訴銷售者或者生產者的,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關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三條 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條食品、葯品生產者、銷售者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或者葯品的贈品發生質量安全問題,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消費者未對贈品支付對價為由進行免責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條 消費者舉證證明所購買食品、葯品的事實以及所購食品、葯品不符合合同的約定,主張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舉證證明因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葯品受到損害,初步證明損害與食用食品或者使用葯品存在因果關系,並請求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能證明損害不是因產品不符合質量標准造成的除外。
第六條 食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應當對於食品符合質量標准承擔舉證責任。認定食品是否合格,應當以國家標准為依據;沒有國家標準的,應當以地方標准為依據;沒有國家標准、地方標準的,應當以企業標准為依據。食品的生產者採用的標准高於國家標准、地方標準的,應當以企業標准為依據。沒有前述標準的,應當以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為依據。
第七條 食品、葯品雖在銷售前取得檢驗合格證明,且食用或者使用時尚在保質期內,但經檢驗確認產品不合格,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以該食品、葯品具有檢驗合格證明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條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審查、檢查、管理等義務,發生食品安全事故,致使消費者遭受人身損害,消費者請求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食品、葯品遭受損害,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食品、葯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與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請求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擔賠償責任後,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消費者要求其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未取得食品生產資質與銷售資質的個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掛靠具有相應資質的生產者與銷售者,生產、銷售食品,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掛靠者與被掛靠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僅起訴掛靠者或者被掛靠者的,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關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虛假廣告推薦的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遭受損害,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相關規定請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葯品,使消費者遭受損害,消費者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相關規定請求其與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食品、葯品檢驗機構故意出具虛假檢驗報告,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食品、葯品檢驗機構因過失出具不實檢驗報告,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食品認證機構故意出具虛假認證,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食品認證機構因過失出具不實認證,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生產、銷售的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生產者與銷售者需同時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當事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請求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首先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五條 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准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 食品、葯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消費者依法請求認定該內容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七條 消費者與化妝品、保健品等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推薦者、檢驗機構等主體之間的糾紛,參照適用本規定。
消費者協會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的,參照適用本規定。
第十八條 本規定施行後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規定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Ⅱ 銷售類法律法規
銷售類法律法規有《葯品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葯品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辦法》
《葯品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辦法》是為了加強葯品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規范葯品網路銷售行為,保障公眾用葯安全,2018年2月9日,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起草了《葯品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辦法》,自國務院通過之日起實施。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99年3月15日通過,於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計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為了規范價格行為,發揮價格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穩定市場價格總水平,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而制定。
Ⅲ 葯品零售企業有效轉移風險的舉措有哪些
企業風險轉移方式主要有:一是合同轉移,即藉助合同法,通過與有關方面簽訂連帶風險在內的合同,將風險轉移給對方。二是採用保險方式,對那些屬於保險公司開保的險種,可通過投保把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保險公司。三是利用各種風險交易工具轉嫁風險。
一般說來,風險轉移的方式可以分為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
非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經濟合同,將風險以及與風險有關的財務結果轉移給別人。在經濟生活中,常見的非保險風險轉移有租賃、互助保證、基金制度等等。
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人)。個體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可 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轉移。一旦預期風險發生並且造成了損失,則保險人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責任范圍之內進行經濟賠償。
由於保險存在著許多優點,所以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是最常見的風險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能夠通過保險來轉移,因此,可保風險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就葯品零售企業對於風險的管控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醫葯風險管控體系,實現風險管理全程標准化。
2、持續優化,實現風險管理常態化。
3、量化風險,智能驅動,推進風險管理科學化。
4、融入醫葯營銷業務、高度協同,推進風險管理與醫葯營銷業務管理的融合。
5、動態監控、系統管理,提高集團風險防控力。
6、全面掌控、專項治理,提升風險管理精益化
全面掌握企業風險分布、構成、等級、因素、後果、狀態信息,與業務系統全面集成落實內控
深化戰略、投資、法律等專業領域的風險治理,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風險解決方案,化危機為契機,提升企業價值。
作者:鼎臣視點
來源:知乎
Ⅳ 葯品購進記錄表的填寫要求是什麼
葯品購進管理制度
(1)為認真貫徹執行《葯品管理法》、《產品質量法》、《計量法》、《合同法》
和《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嚴格把好葯品購進質量關,確保依法購進並保證葯品質量,特製定本制度。
(2)采購員應經專業知識及有關葯品法律、法規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3)嚴格執行本企業「進貨質量管理程序」的規定,堅持「按需進貨,擇優采購、質量第一」的原則,確保葯品購進的合法性。
①在采購葯品時應選擇合格供貨方,對供貨方的法定資格、履約能力、質量信譽等進行調查和評價,並建立合格供貨方檔案;
②審核所購入葯品的合法性和質量可靠性,並建立所經營葯品的質量檔案;
③對與本企業進行業務聯系的供貨單位銷售人員,進行合法資格的驗證,並做好記錄。
(4)采購葯品應簽訂采購合同,明確質量條款。采購合同如果不是以書面形式確立的,購銷雙方應提前簽訂明確質量責任的質量保證協議。
(5)購進葯品應開具合法票據,做到票、帳、物相符,票據和憑證應按規定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兩年。
(6)購進葯品應按規定建立完整的購進記錄,購進記錄註明葯品通用名稱、劑型、規格、有效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進數量、購貨日期等項內容。
(8)對首營企業應確認其合法資格,並做好記錄。購進首營品種應進行葯品質量審核,審核合格後方可購進。
(9)購進進口葯品要有加蓋供貨單位質管部門原印章的《進口葯品注冊證》或《醫葯產品注冊證》和《進口葯品檢驗報告書》或《進口葯品通關單》復印件。
(10)采購員應及時了解葯品的庫存結構和營業銷售情況,合理制定葯品購進計劃,在保證滿足銷售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葯品因積壓、過期失效或滯銷造成的損失。
(11)質量負責人應會同采購員按年度定期對進貨情況進行質量評審,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葯品經營質量。
求採納,謝謝
Ⅳ 個人葯品代理商(營銷自然人)可以靠掛公司直接進行葯品批發嗎
所謂的掛靠就是擦邊球,因為自然人本身沒有資格經營葯品,你只要是掛靠公司,那麼你的一切經營行為都算是公司的。法律責任都是公司來承擔。你和公司只是內部協定。如果一旦出現法律糾紛,那麼,你們的協定可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本身是違法的,法律不保護違法協定。當然,簽合同也有些技巧。但是,國內多數葯品代理商都處於這樣的灰色地帶,民不舉官不究,公司,代理商,主管部門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不出事的情況下問題不大,出事了誰也兜不住。沒事多讀讀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