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232條合理期限是多少

合同法232條合理期限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1-15 11:19:02

❶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司法解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專大程屬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❷ 出租合同到期後,出租人不再繼續出租,在到期前多長時間通知承租人為宜

一般提前一個月到兩個月比較合適。

❸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中,合理的期限是多少天啊

一般是一個月,但根據情況不同可以適當的調整通知時間。

❹ 出租合同到期後,出租人不在繼續出租,在合同到期前多長時間通知承租人為宜

這個法律是沒有詳細規定的,具體到實踐中,應當給承租人一定的時間去准備,這個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在合同法中有不少合理期限的規定,一般來講雙方可以協商,協商不成可以由法院來根據交易的習慣來確定,如果沒有交易習慣就由法院判決了。因為合同是個意思自治的產物,只有在協商不成的時間才由國家強制力介入

❺ 合同法合理期限

  1. 我國《合同法》第95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2. 經當事人催告之情形:

    (1)在法律無規定,當事人也無約定的情況下,合同法並未明確規定當事人催告後合理期限的長短,不能說這不是一個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為法釋[2003]7號司法解釋)的規定。該解釋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後,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2)催告後的合理期限屬於一種除斥期間,即法律規定的某種權利的預定存續期間,權利人於除斥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則喪失該權利。解除權的行使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而法律或司法解釋明確規定解除權的除斥期間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當事人未約定、法律也無規定的情況下,法釋[2003]7號司法解釋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除斥期間作出了規定,如僅從學理上探討,把適用於某一特定領域的司法解釋所體現出來的原理,擴張到整個合同法領域也並無不妥。那麼在當事人催告的情形下,合理期限可以參照法釋[2003]7號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為三個月。

  3. 從催告權的本意來看,在當事人催告的情形下,非解除權人可以為解除權人指定行使解除權的期限,逾期不行使解除權的,解除權即消滅。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中也均明確規定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為權利人指定行使的適當期間,解除權人不在此期間屆滿前表示的,解除權消滅。合理期限這一除斥期間不宜過長

  4. 行使解除權實際上是對違約方不履行到期債務的一種較為嚴厲的懲罰,其後果是導致雙方合同法律關系終止,財產關系恢復原狀或終止履行。而債權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兩年,為了防止債權訴訟時效過期而債權人還掌握著較為嚴厲的解除權情形的發生,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應短於作為承擔一般違約責任的訴訟時效之兩年的時間,否則對債務人將明顯不利,也會對訴訟時效制度造成沖擊,導致合同關系極不穩定,這與法律平衡雙方當事人權利的公平理念及價值觀也是相違背的。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專或者約定不明確屬,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❼ 《合同法》的第232條和236條分別是甚麼呀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版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權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❽ 合同解除催告合理期限是多久,有什麼規定

合同解除催告合理期限是三個月。合同解除催告規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564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熱點內容
道德經靜柔 發布:2025-08-17 05:34:33 瀏覽:148
法律顧問免費咨詢溫州 發布:2025-08-17 05:33:52 瀏覽:494
大學生勞動法最低試用期工資標准 發布:2025-08-17 05:33:12 瀏覽:143
勞動法簽了沒滿就走 發布:2025-08-17 05:33:04 瀏覽:124
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偵查權的行使機關 發布:2025-08-17 05:33:03 瀏覽:265
制定民法典有何意義 發布:2025-08-17 05:07:34 瀏覽:623
上海政法學院人才 發布:2025-08-17 05:01:57 瀏覽:883
單位詐騙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17 05:01:13 瀏覽:763
有沒勞動法上夜班給休息時間 發布:2025-08-17 05:00:49 瀏覽:283
婚姻法解釋二修訂的通知 發布:2025-08-17 04:56:09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