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李永軍頁數
『壹』 李永軍的科研成果
(1)《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破產法律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破產重整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民事權利體系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1、《自然之債源流考評》,李永軍,《中國法學》,2011年6月發表
2、《論破產法上債權人委員會的地位》,李大何; 李永軍,《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月發表
3、《論姓名權的性質與法律保護》,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12年1月發表
4、《從權利屬性看人格權的法律保護》,李永軍,《法商研究》,2012年1月發表
5、《我國《企業破產法》上破產程序開始的效力及其反思》,李永軍,《法學雜志》,2011年2月發表
6、《合同法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探索——讀《歐盟合同法一體化研究》有感》,李永軍,《人民司法》,2010/17發表
7、《論連帶責任的性質》,李永軍,《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2月發表
8、《論《侵權責任法》關於多數加害人的責任承擔方式》,李永軍,《法學論壇》,2010年2月發表
9、《對《物權法》第一編的反思》,李永軍,《當代法學》,2010年2月發表
10、《我國《物權法》登記對抗與登記生效模式並存思考》,李永軍; 肖思婷,《北方法學》,2010年3月發表
11、《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李永軍; 王偉偉,《政法論壇》,2009年6月發表
12、《破產法的程序結構與利益平衡機制》,李永軍,《政法論壇》,2007年1月發表
13、《從物權法規范看物權法的立法精神》,李永軍,《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3月發表
14、《新《破產法》焦點問題透視》,李永軍,《財會學習》,2006年10月發表
15、《物權與債權的二元劃分對民法內在與外在體系的影響》,李永軍,《法學研究》,2008年5月發表
16、《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及其正當性——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二元制體系下的邊際案例救濟》,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3年6月發表
17、《論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個被我國立法、學理與司法忽視的決定合同生效的因素》,李永軍,《政法論壇》,2003年5月發表
18、《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礎》,李永軍,《法學研究》,2005年5月發表
19、《論我國人格權的立法模式》,李永軍,《當代法學》,2005年6月發表
20、《合同法上的錯誤及其法律救濟》,李永軍,《山東審判》,2003年3月發表
21、《論合同解釋對當事人自治否定的正當性與矯正性制度安排》,李永軍,《當代法學》,2004年2月發表
22、《論權利能力的本質》,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5年2月發表
23、《重申破產法的私法精神》,李永軍,《政法論壇》,2002年3月發表
24、《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李永軍,《中國法學》,2002年4月發表
25、《誠信面面觀》,李永軍; 姚輝; 葛晨虹; 陳少峰; 鄭也夫,《前線》,2002年7月發表
26、《論商法的傳統與理性基礎——歷史傳統與形式理性對民商分立的影響》,李永軍,《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6月發表
27、《論破產法上的免責制度》,李永軍,《政法論壇》,2000年1月發表
28、《從契約自由原則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2年4月發表
29、《試論破產原因》,李永軍,《政法論壇》,1995年6月發表
30、《破產犯罪的比較研究》,李永軍,《中國法學》,1995年2月發表
31、《論破產程序中的取回權》,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5年2月發表
32、《定式合同問題研究》,李永軍,《中國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10月發表
33、《對我國格式合同的思考》,李永軍,《工商行政管理》,1996/19發表
34、《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8年3月發表
35、《我國合同法是否需要獨立的預期違約制度─—對我國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預期違約制度的質疑》,李永軍,《政法論壇》,1998年6月發表
『貳』 有什麼關於合同法的書推薦
我國的:王利明老師:合同法研究一二卷,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他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版知識和打基礎的話權很是不錯的江平老師:合同法精解韓世遠老師:合同法總論,違約責任研究還有陳小君老師,李永軍老師的也不錯國外民法比較全面,可以看一下歐洲合同法,我國法學專家的觀點好多都是借鑒外國的
『叄』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復試需要准備啥
從2011開始法大就不再公布參考書目了,只有復試內容範圍,所以專業課你可以看2010年的復試回參考書目。答然後看下各個老師發表的一些文章,研究的方向,根據社會熱點准備相關的知識。
《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7年最新版, 江平主編
《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王衛國主編
《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李永軍主編
《商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趙旭東主編
當然,處了專業課的復試,還有英語的復試,英語復試是口語加筆試,筆試有聽力。筆試的提醒類似於雅思。題目不難。口語是三個人一組進行對話,題目是一些社會熱點。如果你的成績按照往年的分數線沒問題的話,現在可以好好准備啦。
『肆』 合同法哪本書寫得好
司法考試選擇鍾秀勇的,主編《民法》系列教材,著有《三校名師講義》等司考培訓教材
一般的學問選擇:王澤鑒、王利明、王軼都是著名的民法學家的書
『伍』 李永軍的科研情況
(1)《商法學》,主編(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民法學》,副主編(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3)《合同法》,獨著(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學術論文類:(1)《我國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權行為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4期。(2)《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載《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3期。(3)《我國合同法是否需要獨立的預期違約制度》,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4) 《格式合同及其規制》,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第10期。(5)《破產、和解與重整制度比較研究》,載《中國博士後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年版。(6)《論破產原因》,載《政法論壇》,1995年第6期。(7)《破產犯罪的比較研究》,載《中國法學》,1995年第2期。(8)《論破產程序中的取回權》,載《比較法研究》,1995年第3期。(9)《論破產法上的免責制度》,載《政法論壇》,2000年第一期。(10)《中國新破產法起草中的主要問題》,載《中國法律》,2000年8月第4期。(11)《重申破產法的私法精神》,載《政法論壇》,2002年6月第3期。(12)《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載《中國法學》2002年8月第4期。(13)《論商法的傳統與理性基礎》,載《法制與社會的發展》2002年12月第6期。(14)《論商事合夥的特質與法律地位》,載《行政與法》2002年2月第1期。(15)《從契約自由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10月第4期。(16)《論和解與重整的差異與價值考量》,載《私法》,2002年第2期。(17)《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4期(18)《論權利能力的本質》,載《比較法研究》,2005年第3期。(19)《論合同解釋對當事人意思自治否定的正當性與矯正性制度安排》,載《當代法學》2004年第2期。(20)《論我國人格權的立法模式》,載《當代法學》2005年第6期。(21)《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及其正當性說明》,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6期。(22)《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礎》,載《法學研究》2005年第5期。(23)《中國破產法的問題與對策》,載《韓國靈山法律論叢》2006年12月第3卷第2號。(24)《新破產法要旨綜述》,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年第27集。(25)《新破產法焦點問題透視》,載《會計學習》,2006年第10期。(26)《破產法的程序結構與利益平衡機制》,載《政法論壇》,2007年第一期。(27)《解讀合同法中的漏洞》,《美中法律評論》2007年第4期。
『陸』 合同法怎麼樣
記不大清楚,哪裡推薦李永軍的書頗有見第,贊他為青年俊才。 可我這外行,看了幾本李永軍的書,感覺如下: 李老師喜歡亦擅長連篇累牘引用他人觀點,與其說是一本本著作,不如說是一本本書摘。 李老師甚至不屑於稍作整理,只是把摘抄的內容統統扔在紙面上,前後幾無邏輯性可言。 讀者懷疑自己跑到了一家管理不善的圖書館,各色書籍部分學科,滿滿擠在一個狹小的書架上。 李老師自己的闡發極少,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難得的「真知灼見」,也很讓人懷疑是否死譯自國外的法學著作。 「法國學理認為,歷史上法律行為的理論是德國學者在合同理論的基礎上所創立的。對於與德國人具有同樣嚴格的邏輯思維習慣以及崇尚例行的傳統的法國學者來說,法律行為理論對其產生極大的誘惑力,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這么多的「的」,還有「法律行為理論」「產生誘惑力」「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這一概念可以說是在英美法系國際較有權威並被人們所普遍接受。」 「在介紹英美法系國家關於合同的定義時,有必要對即時的現金買賣是否屬於合同問題作一簡單的討論。」 這類句子,書中比比皆是。 或許李老師「崇尚」一切僅在不言中,抑或李老師認為讀者看了他的書摘,一定可以大徹大悟。又或者李老師有深意: 讀者透過他的學術著作,能直接學會外語句式。 豈不美哉! 或未可知。
『柒』 誰能給我《論合同自由與合同正義》全文 作者:於沛 加急!!!!!! 跪求!!!!!
(一)、在合同管理方面,新合同法大大減少了政府對合同的行政干預。
政府對合同的干預主要體現在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是與合同自由相矛盾的。從合同管理制度的產生來看,它反映的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要求和觀念,與市場經濟不相協調。而且,合同管理明顯屬於公法的范疇,新合同法作為私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是不能予以規定的。原經濟合同法設有「經濟合同的管理」一章,而新合同法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取消合同管理一章,只規定第127條列入總則。可見,從立法體例上看,相對於舊法而言,新合同法已大大減少了政府對合同的行政干預。
(二)、在合同的訂立程序方面,新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國合同立法中系統、完整的規定了要約與承諾制度。
要約和承諾是訂立合同的必須程序,一方面,這一締約制度包含了當事人意志自由、雙方的合意本身即可構成合同並產生相當於法律效力的思想,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的充分體現;另一方面,要約與承諾制度所具有的嚴格的程序性,又為合同自由原則在締約階段的實現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三)、對合同形式的規定,新合同法採取了十分寬容的態度。
原經濟合同法規定,除即時清結者外,經濟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第3條)。涉外經濟合同法也規定,涉外經濟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至於口頭合同和其他各種非書面合同是否應被法律允許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新合同法對合同的形式採取非常寬容的態度。該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並且新合同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以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形式訂立的合同也予以認可。應該講,這是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重大突破,這不僅適應了現代商業運作的便捷和經濟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體現了當事人的締約自由。
(四)、在合同內容方面,新合同法對合同主要條款只做一般性規定,使得當事人有充分的自由決定締約內容。
原經濟合同法第12條規定:「經濟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一般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從立法語言上來看,經濟合同法規定較強硬,涉外經濟合同法較之有所松動,但二者均將合同主要條款作為合同成立的前提,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當事人有權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新合同法第12條明確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可見,新合同法充分尊重當事人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
(五)、在合同效力認定方面,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新合同法對可撤消合同范圍的規定。
所謂可撤消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因此經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可撤消該合同,使其發生的法律關系歸於消滅。大陸法國家大多將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歸入可撤消合同的范圍。而我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在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可以經利害關系當事人的請求,撤消該合同,使其發生的法律關系歸於消滅。可見,我國民法並未將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作為可撤消合同來對待,而是作為無效合同來處理的,這一點與國際通行立法是有差距的。而新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使可撤消合同的范圍擴大到了因欺詐、脅迫和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這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意願,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也達到了與國際接軌。
(六)、在違約責任制度方面,新合同法充分體現合同自由。
違約責任,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債務所應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的承擔,主要是通過支付違約金的方式得以實現。合同違約金在原經濟合同法與涉外經濟合同法中有不同的規定。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應起到威懾合同違約的作用,因此違約金的作用應是懲罰性,賠償性僅居第二。(見經濟合同法第31條)涉外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只能用以賠償損失,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均無權對對方進行懲罰。(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9條)新合同法基本上採納了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的觀點,對違約責任的規定表現出很大程度上的任意性(見新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即當事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一方的違約責任可以做出事先安排。具體表現在,當事人可以事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也可以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對於違約責任的事先約定,從根本上說是合同自由原則決定的。而原經濟合同法認為違約金具有懲罰性作用的觀點明顯帶有國家意志向合同違約責任制度滲透的傾向。因此說,新合同法在違約責任制度中,充分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
(七)、在平衡當事人意志與國家意志方面,新合同法充分尊重當事人意志,即在不違反法律與社會公德的前提下,當事人意志較國家意志優先適用。
一部詳盡規定的合同法均要求當事人的意志無條件服從國家意志,無異於國家在替當事人訂立合同。新合同法較好的處理了二者的關系,允許當事人的意志在一些條件下不同於國家意志,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規定了大量的「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的條款和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的條款。
2、新合同法的一些規定只適用於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也就是說,只有當事人意志不明時,某些國家意志才得以適用。例如新合同法第306條規定:「托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包裝貨物。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由此可見,合同法的這些規定,不能優先於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只有在當事人約定不明、其意思內容依法不能確定時,才作為當事人意思表示空白的補充來適用。
三、誠實信用—矯正合同自由
資本主義發展到現代,人類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原先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不復存在。隨著壟斷的出現,勞動者與僱主、大企業與消費者、出租者與租借者之間地位的不對等日益明顯,彼此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反映在民法領域,傳統民法所推崇的合同自由原則受到懷疑。對合同正義的追求,成了現代合同法矯正合同自由的一把銳利武器,這種矯正主要體現在誠實信用原則的確立。
合同自由原則以個人為本位,誠實信用原則則以社會為本位。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自覺按照市場制度中對待的互惠性原則辦事。(3)誠實信用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均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4)我國新合同法明確確立了這一原則(第6條),並且,新合同法將這一原則貫徹到整部合同法當中,使之非常豐富,而不是流於一句空洞的口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合同成立前,規定先合同義務。
傳統民法認為,只有合同成立後雙方當事人才互負權利義務。而現代合同法則規定合同成立前,雙方當事人之間已形成「合理信賴利益」由此派生出相應的協作、通知、照顧、保護及保密等附隨義務。這種附隨義務在合同訂立階段稱為先合同義務,違反此義務的當事人應承但締約上過失責任。新合同法第43條對保密義務的規定便是典型的先合同義務,第42條則規定了締約過失責任。
(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規定附隨義務。
新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又規定:「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三)、在合同終止後,規定後合同義務。
傳統民法認為合同終止後,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歸於消滅;而現代民法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為更周到的保護當事人利益,創設出後合同義務。如新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作、保密等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有效彌補了合同自由對合同正義背離的不足,因此,誠實信用原則被奉為「帝王條款」而得到遵守。
四、確立合同自由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人們對合同自由造成了諸多誤解,合同自由做為社會主義計劃原則的對立面受到眾多指責。例如,1981年經濟合同法第4條將遵守國家政策和計劃的要求做為訂立經濟合同的一項基本原則;第7條也確認凡違反國家計劃的合同為無效合同。可見,合同自由在當時並未得到認可,甚至一度被當成資產階級民法理論加以批判。直到民法通則出台以及1993年修改經濟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則才逐漸得到認可。新的統一合同法第三條、第四條可以認為是對合同自由的規定,盡管仍未使用「合同自由」一語,但這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合同自由原則得以確立,在中國有著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確立合同自由原則,是打破計劃經濟體制,鞏固改革成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統一的市場,呼喚統一的法律;競爭的市場,要求自由的原則。統一合同法確立了合同自由原則,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的條塊分割,由統一的法律來規范市場行為;同時,新合同法賦予市場主體充分的自由,最大程度的調動市場主體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這必將使交易更加活躍,社會財富極大增長,市場也必將隨之繁榮。因此說,統一合同法確立合同自由原則,在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確立合同自由原則,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逐步適應經濟全球化挑戰,與國際接軌的必然結果,這對中國加入WTO具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定意義上講,世界貿易組織就是一系列制度和規則的集合。中國要想實現現代化,要想建立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必須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陰影中走出,這必然要求中國的法律與國際接軌。加入WTO,要求中國必須按市場原則辦事,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合同自由原則的確立,與國際通行立法以及WTO規則相符合,因此,合同自由的確立對中國加入WTO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注釋:
(1)曼兮帕蓄(mancipatio):即以買賣的形式完成所有權的轉移,是一種傳來取得的方式,是羅馬法中最古老的轉移所有權方式。 (見《羅馬法基礎》p136 江平 米健 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見李永軍著《合同法原理》p41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見張俊浩《民法學原理》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修訂版p25
(4)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 p79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992年版
主要參考書目:
梁慧星《民法總論》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張俊浩《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李永軍《合同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王利明《合同法新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這是我給你轉的合同自由,合同正義你自己在這新合同法里找吧
『捌』 求推薦民法相關法理的書
樓主你好
1、關於立法動向。有一個《XXX法立法背景與觀點全集》系內列叢書,這是法工容委編的,資料很全。
2、如果還性深入,民法總論你可以看看李永軍的、龍衛球的《民法總論》。物權法總論可以看看孫憲忠的《中國物權法總論》或者梁慧星王利明各自都寫過的《物權法研究》。合同法看李永軍的《合同法》。這些都是相對有比較強的理論深度的。
3、如果你是為了司法考試,那你聽聽北大新青年的民法講座就行了,土豆有,我這幾天在看,梳理脈絡很適合。我最近在聽。名氣是宣傳出來的,實力是講出來的。
『玖』 全中國合同法著作誰寫的最好
! 首先你要分析下目前我們國內的民商優勢學科在哪幾個學校 哪幾個人那裡!!! 這樣你就有目標了 王利明老師雖然備受譴責,但是不可否認 他寫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知識和打基礎的話很是不錯的 代表作:合同法研究一二卷 還有合同法新問題研究 李永軍:這個人在合同法研究方面也還是可以的 他的觀點論證都深含英美功底哈哈 江平老師的 合同法著作肯定是不能少的哪 哈哈 他畢竟是中國民法界的大師啊~代表作:合同法精解 清華大學的:崔健遠的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可以 說 是現在的經典之作,也是權威之作了~~寫這本書的作者裡麵包含了現在合同法方面的 新銳人物 比如王軼!!! 韓世遠 老師的合同法也不錯 也是他研究的重點項目,他的著述有,合同法總論 違約責任研究 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陳小君:她在合同法領域也是研究很深的一個人,她些的著作也是比較不錯的 很值得看的!!! 既然是全中國嘛 我就不得不說下台灣的現狀 哈哈 台灣的民商法研究比大陸不知道要領先多少~~ 值得關注的有王澤鑒、林城二 鄭玉波、丘聰智 史尚寬 黃立等認了 另外推薦一本 英美法裡面 合同名著!!!! [英]阿狄亞:合同法導論@@!!! 科賓論合同也是經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