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正式工
㈠ 勞動合同法里有臨時工這一說法嗎他和正式工有什麼區別嗎
在《勞動合同法》中沒有臨時工這一說法,也沒有正式工這一稱謂。在《勞動內法》中也無。這兩容種區分是過去國企相當多並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時候的產物,因習慣被沿襲下來的稱謂,現行在法律上統稱為勞動合同工,自然不存在差別問題。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用工單位在事實上僅以工資進行區分,而勞動合同中的工資數額又是分別確定的,法律上不會認為是二者的區分,因為都是勞動合同工不等於每個人的工資都一樣。
㈡ 《勞動法》規定:多少年的合同工可以轉為正式工
1、現在沒有臨時工、正式工的區分了,只要在單位從業,都是合同制職工,只有有固定期限回和無答固定期限之分,有固定期限又有合同期長短之分。
2、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但多數單位還保留著原「正式工」和「臨時工」的觀念和潛規則,主要表現在:薪酬待遇不同、保險福利不同、可上崗位不同等。
3、《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頒布後,少數單位開於意識到這種潛規則的法律風險,也開始在逐步調整制度,通過各種考試、考核消除這些差別;但多數單位還在我行我素,置國家法律於不顧。
4、要打破這種潛規則,主要靠勞動者本身要有法律意識,拿起法律武器,敢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維權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看薪酬待遇。是否與同崗位的「正式工」同酬,績效考核的差異除外,薪酬是否存在絕大差距。
二是看保險福利。國家規定的五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是否建全,是否與正式工同等水平;單位的各種福利是否一視同仁。
三是看上崗權利。與你同學歷、同專業、同資歷者所從事的崗位是否對你等有所限制。
如果三個方面都沒有差別,你也就算是「正式工」了,否則,行使你的合法權利。
㈢ 請問新勞動法規定做多久才算正式員工
現在沒有正式工、臨時工之說,都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合同到期可以續簽,也可以不簽,簽訂兩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第三次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㈣ 以後會有正式員工的說法嗎是不是即使公務員也得以合同法來簽訂啊
公務員也會簽合同,但是是聘用合同,與單位確立的是人事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其待遇不受《勞動合同法》約束,而是受《公務員法》約束,事業單位是受《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管理條例》約束。
合同人員簽訂的是勞動合同,與單位確立的是勞動關系或者僱傭關系,其待遇受《勞動合同法》約束。
所以正式工的說法會消失,但是本質不會變,就像以前有臨時工,但是96年的《勞動法》消除了臨時工的說法,改叫勞務派遣工。所以本質是不會變的,只是叫法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