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酒店案例
1. 合同法案例
1、服裝抄廠有權解除合同,因為服裝襲廠行使的是法定的合同解除權。法定的合同解除權的事由之一是遲延履行,按《合同法》第94條第(三)項,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相對方催告後於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對方得解除合同。本案中約定的履行交貨義務的期限是4月15日,但紡織廠經服裝廠幾次催告,並在8月10日之前一直未履行合同,應視為在催告後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合同,因此服裝廠有權解除合同。
2、法院不應支持紡織廠的主張。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6條,法定合同解除權是形成權,形成權是單方意思即可發生法律效力的權利,因此服裝廠的解除合同的意思(即5月20日的通知)到達紡織廠即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形成權的行使不須對方同意。
3、服裝廠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7條,合同解除後,解除權人有損失的,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本案中服裝廠因對方遲延履行而從別的渠道進貨造成損失,該損失因紡織廠違約而起,因此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 有關<<合同法>>113條的案例分析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
方造成專損失的,損失賠償屬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
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
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
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 合同法案例及分析,和在生活中有什麼運用!
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到服裝商店買衣服。衣架上衣服均標明了價格,你看中了某款服裝,提出專要以8折的屬價格購買,商店營業員同意了你的還價,並把服裝賣給你。這里,商店的標價行為屬於要約邀請,你的還價屬於要約,營業員的同意屬於承諾。
僅供參考。
4. 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1.李某與古董店老闆的買賣合同已經成立,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並且一致,合同有效。
2.沒有法律依據。我國《合同法》規定,顯示公正的合同屬於可撤銷或可變更合同,本案中的買賣合同不屬於此種情況。首先,李某具有相當的古玩鑒賞能力,雖然他不知道酒杯的真實價值,但內心已經知道其價值絕對超過50萬元,在此情況下他仍然將酒杯賣給古董店老闆,法律上就應該推定其意思表示真實有效,而不屬於因缺乏經驗導致判斷失誤的情形;其次,李某將酒杯賣給古董店老闆的時候,就已經准備事後主張合同變更,因此當然不存在被騙或者失誤的情形,相反,李某心知肚明,不屬於合同顯失公正;再次,李某主張合同顯失公正屬於惡意,不應得到支持。
3.根據上面分析可知,法院不應支持李某的請求,應認定合同有效。
案例三:
1.甲公司的行為已構成違約。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借貸合同關系,系自願訂立,無違法內容,又有書面借據,是合法有效的。甲公司系債務人,負有按期清償本息的義務;乙公司為債權人,享有按期收回本金、收取利息的權利。甲公司因新項目開發不順利,不能如約履行清償義務,構成違約。
2.乙公司可行使撤銷權。請求法院撤銷甲公司的放棄債權行為。債權人對於自己享有的債權,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行使或者放棄。但是,當該債權人另外又系其他債權人的債務人時,如果他放棄債權的行為使他的債權人的權利無法實現時,他的債權人享有依法救濟的權利。本案中,甲公司放棄對某單位享有的債權,表面上是處分自己的權益,但實際上卻損害了乙公司的債權,依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乙公司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甲公司放棄債權的行為。
3.乙公司可以行使代位權。根據《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債權人可享有代位權,在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到期債權,危及債權人的權利時,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實現自己的債權。乙公司可以直接向某單位行使代位權。
案例四:
1.百貨公司發布的招租啟事屬於要約,由於此要約通過新聞媒體發布,發布之日就應視為到達受要約人,要約生效,因此不存在要約撤回問題。
2.我國《合同法》規定,要約可以撤銷,但對撤銷要約有限制,以下兩種要約不得撤銷: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本案中,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這種特殊介質發布要約,已經使人確信該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另一方面,就周某來說,他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相當多的准備工作,並付出了一定的經濟支出,因此對他來說,該要約也是不可撤銷的。所以,百貨公司宣布撤銷要約的行為無效,實際上合同已經成立。
3.因此,周某的損失百貨公司應該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應該有限制,包括實際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的損失。就本案來說,幾千元的利息當然要陪,但周某所稱的預期收入因具有不確定性,不在賠償之列。
5. 合同法的一個案例
一、該合同屬於有效合同,雙方意思表示真實,無法律規定的無效或者可撤銷的版情形。
二、乙公權司的行為不屬於違約。因為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的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在本案例中,甲公司未辦理房屋的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未履行其義務,那麼乙公司當然有權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即有權拒絕支付餘款。
希望我的答案令您滿意,張亮律師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法律服務。
6. 合同法案例分析(詳細點哦!)
1、射幸合同
2、如果在獎券上有標注競獎期限,無權獲得
未標注及在報紙上也未說明,則有權。
3、追加的效力待定的行為。
7. 合同法 案例
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回的財產收歸國答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黃某可以先通過向張某李某要求返還財產或補償損失.如果他們不同意.黃某可以起訴到人民法院
8. 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情況1:
1、亞當不能以」顯失公平「或」重大誤解「為由,要求撤銷或變更此合同;
2、若符合「情勢變更原則」,亞當可與貝琳達協商,對此合同進行變更(價款);
3、亞當無權將該合同擅自轉讓給傑克(合同有約定的除外);
情況2:
1、亞當的理由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其行為已構成了根本違約,為此貝琳達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亞當承擔賠償責任;
2、在此情況下(雙方解除合同後),貝琳達應另擇他人來裝修房子,由此造成的損失由亞當承擔;
9. 有關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正確答案]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
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不能請求雙倍賠償。因為甲與工廠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關系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
(4)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5)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6)甲可以請求工廠賠償經營損失。因為根據《合同法》113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
償額應相當於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7)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
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
[考點集成]
合同的生效要件:主體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法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確定可能;訂立程序合法。合同的生效時間: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合同生效;(2)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合同,合同生效時間為辦理完畢批准、登記手
續的時間。(3)附條件的合同,合同生效的時間為條件成就時間;(4)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
限屆滿時失效。
違約責任應注意兩個原則:一是過失責任,即當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其有過失,他才承擔賠償他人損失的責任。
二是填平原則,即經過救濟之後,沒有違約一方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於合同已履行的結果,也即沒有違約一方當事人不能因為對方違約所獲得
的賠償超過合同實際履行可能給帶來的利益。
10. 關於合同法的幾個案例
你好,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就合同行為而言,一個有效的合同必須:1、締約當事人具內備相應容的民事行為能力。2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達成合意。3、按法律規定需要具備相關形式要件的,符合形式要件。而根據我國法律,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顯然買昂貴的戒指屬於大宗交易,超出了其民事行為能力范圍。故該合同因締約當事人欠缺相應行為能力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需由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追認,合同方為有效,拒絕追認的,合同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