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糾紛律
兩者的法律地位相同,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對於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後實施的勞動合同法。
Ⅱ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
你好:
1、《勞動合同法》規定除了經濟補償金的問題要分期適用,其他的問題自08年1月1日之後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2、約定的8萬元+培訓費的違約金是有瑕疵的條款。違約金數額最高不得超過培訓費用。
3、實際應當支付的違約金。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不能要求全額賠償。
相關法條: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培訓費用,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以上~~
Ⅲ 當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發生法律沖突時,怎麼辦國家有何規定
勞動合同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的完善和修訂...
勞動合同法於2008年1月1日以後實行,所以此後的糾紛適用於新法
此前的糾紛還是按照老法
Ⅳ 發生勞動糾紛要把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有規定的要同時寫上嗎
發生勞動糾紛,要把對方糾紛違反了那條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規定要寫上去,這就是你用來處理糾紛的法律依據
Ⅳ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急求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勞動法》是93年制定的,目的是推行勞動合同制,確定勞動者的權利,分別有促進就業、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和休假、工資、勞動衛生安全、女職工未成年工保護、福利保險、勞動爭議等章節。是勞動法的基本法。
《勞動合同法》是2007年制定,解決市場經濟下不同復雜勞動關系帶來的眾多勞動糾紛,重點規范勞動合同的訂立和解除等。
《勞動法》是大而全、《勞動合同法》是專業規范勞動合同、兩者都有效但後者優於前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的。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既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Ⅵ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該員工可以獲得以下補償:
1、相當於11個月左右的雙倍工資。(因為未簽訂勞動內合同)
2、3個月左容右的經濟補償金。
3、1個月左右的代通金。
4、如果該員工嚴重違反了公司依合法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那麼,以上第2、3項則不用補償。
5、補繳員工11個月左右的社會保險。
Ⅶ 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調整與規范勞動關系(也是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法規(不包括地方法版規)如下:
《中華人權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Ⅷ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關系
這個問題有點大,也有一些爭議。只能簡單說下。
《勞動專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屬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合同法》對《勞動法》中的勞動合同這一章節進行了重新的詳細的規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屬於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關系,對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有規定的,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而《勞動法》有規定的,則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勞動法》規定的勞動仲裁的詳細規定及延伸,立法目的是為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調解仲裁法是對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行為通過仲裁途徑進行具體規制的法律。
Ⅸ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兩部法律沖突怎麼辦
原則:《勞動法》是《勞動合同法》的普通法,《勞動合同法》是《勞動法》的特別法,特別法有規定的按特別法。
但是此情況需具體分析。
因劉小姐簽合同時間,是《勞動合同法》實施前,故按勞動法執行,故假設明年5月劉小姐要求辭職,需要付違約金。(從舊原則)
請明白,如果一個新法的實施將否定從前的所有將天下大亂。所有法律除刑法中為保護公民的人身權,規定有從輕原則,其他都是按原時間點法律處理問題的。否則,你想如果按當時的法律大家簽個勞動合同,現在有新的了,比如對勞動者有利,那就用新法,那資方的權利誰保證那?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是要保護以後的事情。
"請問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按勞動法簽訂合同關於違約金的約定合法嗎?是否可以理解為無效條款?"
合法,是有效條款。
注意,勞動法對違約金的范圍等有具體規定,如違反那些規定將無效!!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條用人單位用於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費用的支付和勞動者違約時培訓費的賠償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但約定勞動者違約時負擔的培訓費和賠償金的標准不得違反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勞部發〔1995〕223號)等有關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五條 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但需注意:在1月1日前簽的合同按勞動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