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解釋二無權代理
① 無權代理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
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無代理權而以他人名義做出法律行為。 合同一方當事人無權代理而與對方簽訂的合同為無權代理合同,這類合同為效力待定合同,需要經過被代理人追認,合同才發生效力。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的合同拒絕追認的,合同確定無效;無權代理合同的相對方在知道簽訂的合同為無權代理合同時,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如果被代理人在催告後,1個月內未作出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確定無效。如果被代理人追認的,自追認生效時,合同自始發生效力。無權代理合同的相對人,如果在訂立合同時,不知道或者也不可能知道合同一方當事人為無權代理人的,那麼該相對人就為善意相對人。善意相對人享有撤銷權,可以在被代理人追認前,通知相對人撤銷合同,通知到達相對人的,合同確定無效。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② 簡述無權代理的概念和法律效力
一、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的現象。可見,無權代理並非代理的種類,而只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卻因其欠缺代理權而不產生代理效力的行為。 無權代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表見代理和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狹義的僅指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在中國,無權代理一般指後者,即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所進行的代理。
二、無權代理的法律效力
1、追認權和拒絕權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追認的本質在於對代理權的補授,因而屬於一種形成權。
被代理人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既可以追認,也可以拒絕承認。一旦追認即發生有權代理的效力。
2、視為本人同意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構成視為本人同意,須具備三項條件:
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為民事行為;本人已經知道無權代理人以自己名義為民事行為;本人已確定地不作否認表示。
3、催告權和撤銷權
1)催告權
催告權是指在被代理人追認前,相對人可依自己的意志請求被代理人對是否追認代理權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的權利。《合同法》第47條即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在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的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無效。
2)撤銷權
撤銷權是指相對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之前撤回其對無權代理人已經作出的意思表示的權利。合同法第47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無效。在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方式作出。合同一旦撤銷即不生效。
③ 什麼叫無權代理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由誰來承擔責任
現實問題
周某至某批發茶葉的公司,自稱是某外貿公司的總經理,現需要上好的毛峰茶葉50斤,並以外貿公司總經理的身份與該批發公司訂立了合同。周某支付了20%貨款的定金後即搬走了全部茶葉,並稱三天後會將餘款打入該批發公司的賬戶。但是一個星期後,批發公司還是未收到貨款,於是找到了外貿公司,但被告知,該公司根本沒有周某這個人,該公司也從未向批發公司購買過任何茶葉。批發公司稱無論如何,相關合同是與該外貿公司簽訂的,所以外貿公司應當支付貨款,但被外貿公司拒絕。那麼,法律對這種情況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為無權代理。
周某並非外貿公司的員工,其以外貿公司總經理的身份與批發公司簽訂合同的行為,顯然屬於無權代理的行為,如得不到外貿公司的追認,即不發生效力,合同為無效合同。所以該外貿公司無需支付茶葉貨款。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④ 合同法無權代理問題
法律既然如是規定,就參照執行吧。
縱橫法律網-江蘇蘇州正大發展律師事務所-張寶峰律師
⑤ 合同法中,無權代理的問題!
所謂善意相對人··就是訂約一方不知道與之進行代理行為的人沒有代理權專··並且有足夠理由屬相信對方有代理權···比如甲和乙公司解約··不再是乙公司員工··與丙進行代理行為··甲帶有未上交乙公司的相關帶有公章的文書··又證明了自己確實是在乙公司工作··只是丙不知甲已和乙公司解約··這些外部條件· 使得丙相信甲是有權代表乙公司進行代理行為的人···這時候丙是為善意相對人··· 丙與乙進行代理行為時候已經知道甲不是乙公司員工··還與之訂約· ·視為惡意相對人··或者是甲與丙惡意串通進行代理行為··也視為惡意相對人···
⑥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全文
為了正確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合同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合同的訂立
第一條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對合同欠缺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內容,當事人達不成協議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等有關規定予以確定。
第二條當事人未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合同,但從雙方從事的民事行為能夠推定雙方有訂立合同意願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訂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第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條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採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所稱「採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已盡合理提示及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⑦ 無權代理合同引起糾紛如何處理
無權代理主要有四種情況: (1)根本無權代理;
(2)授權行為無效的代理; (3)超越代理權范圍進行的代理; (4)代理權消滅以後的代理。
這些無權代理行為雖然具有代理行為的表面特徵,但由於行為人缺乏代理權,因而並不符合有權代理的要件。 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與他人訂立合同,是一種效力待定的合同,而不是絕對無效的合同。這類合同盡管因代理人缺乏代理權而存在著瑕疵,但此種瑕疵是可以修補的,也就是說,本人的追認可以使無權代理行為有效。《合同法》第48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法律之所以規定無權代理行為可因本人的承認而有效,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無權代理行為並非都對本人不利,有些無權代理活動對本人可能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無權代理行為也具有代理的某些特徵,如無權代理人具有為本人訂立合同的意思,第三人也有意與本人訂立合同。問題的關鍵在於,無權代理人並無代理許可權,如果本人事後承認該代理行為,實際上是事後補授代理權,從而可以使代理行為有效,如果本人認為無權代理行為對其不利,自然可不予承認。尤其應當看到,因無權代理行為所訂立的合同並不一定對相對人不利,相對人與無權代理人訂立合同通常並非旨在追求合同無效的後果,相反他常常希望合同有效而使其能與本人之間形成合同關系。所以,經過本人追認而使合同有效,也有利於維護交易秩序及保護相對人的利益。
(二)本人的承認權 根據《民法通則》第66條和《合同法》第48條的規定,無權代理行為只有經過本人追認才能使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所謂追認,是指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在事後予以承認的一種單方意思表示。承認的意思表示應當以明示方式向相對人作出,如果僅向無權代理人作出這種表示,則必須使相對人知曉才能產生承認效果。一旦作出承認,在性質上視為補授代理權,從而使無權代理具有與有權代理一樣的法律效果。承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就是說,一旦承認,因無權代理所訂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時開始即產生法律效力。 在法律上,本人是否作出承認,是本人所享有的權利,學者常常稱其為「承認權」,它在性質上屬於形成權之一種。承認既然是本人所享有的一種權利,那麼本人有權作出承認,也有權拒絕承認。如果本人明確表示拒絕承認,則無權代理行為自始無效,因無權代理所訂立的合同不能對本人產生法律效力。
(三)相對人的撤銷權與催告權 對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相對人享有催告權。 所謂催告,是指相對人催促本人在合理的一定期限內明確答復是否承認無權代理行為。 《合同法》第48條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可見,相對人有權要求本人必須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催告的意思必須向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作出。如果本人在一個月內拒不作出答復,則應視為承認。在此情況下,可認為本人明知他人以自己名義從事代理行為而不作否認的意思表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視為同意。 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在本人沒有作出承認之前,其效力處於待定狀態。法律為保護相對人的利益,除規定相對人享有催告權以外,還應允許其享有撤銷權。
所謂撤銷權,指相對人在本人未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之前,可撤銷其對無權代理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48條規定:「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可見撤銷必須是在本人沒有作出追認以前作出,且必須通知本人。
⑧ 無權代理是否與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有沖突
無權代理還是適用合同法規定,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只針對無權處分合同
⑨ 民法中關於無權代理的追認問題
應該看做是未做表示追認可以採用明示或默示的方法《合同法解釋(二)》第12條規定:「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被代理人開始履行合同義務的,視為對代理人的追認。」法庭上代理人超越代理許可權而被代理人當場不予否認的視為追認該無權代理。其餘的不否認也不視為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