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78條
1. 合同法第八十條的內容
《合同法》
第八十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七十七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1)合同法78條擴展閱讀
債權轉讓通知的方式
1、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債權人對其享有的債權已轉讓給第三人。有人認為,不一定由債權人通知,由受讓人通知債務人也可以。
《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債權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明確規定了負有通知義務的是債權人,而且,由權利人之外的人去通知他人債權轉讓的事實,與最基本的法學原理也不符。
但是,如果債權人因特殊原因無法履行債權轉讓通知義務,受讓人憑債權轉讓憑證通知債務人也未償不可。
2、另一種通知方式是債權人、受讓人、債務人共同訂立債權轉讓協議書。債務人在債權轉讓協議書簽字蓋章,可以認為債權人已盡債權轉讓通知義務。
2. 合同法第97 條
第九十七條 解除的效力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3. 合同相對性與合同法79條的區別是什麼
1,合同相對性,是指合同只能約束簽署合同的雙方和多方的權利和義務版,不能對沒有簽權署的第三方起到約束作用
2,合同法第79條,合同的債權人可以把合同的權利部分和全部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之一的不得轉讓:一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三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
79條還是在合同相對性范圍內的條例,兩者並沒有沖突。
4. 合同法第八條釋義
第八條來 依法成立的合自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釋義】本條是對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合同法的自願原則,訂不訂合同、與誰訂合同、合同的內容如何等,由當事人自願約定。但是,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後,對當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所謂法律約束力,就是說,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就要承擔違約責任。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所謂受法律保護,就是說,如果一方當事人未取得對方當事人同意,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從而使對方當事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受損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維護自己的權益時,法院就要依法維護,對於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強制其履行合同義務並承擔違約責任。
5. 評析合同法78條。。。
本條是關於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規定。
合同變更的過程,就是當事人協專商一致屬的過程。因此。合同中關於要約、承諾的規定也適用於合同變更的情況。當事人在變更合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對需要變更的內容達不成統一意見的情況。比如,甲方向乙方訂購100台空調,交貨期為5月30日。由於當年暑期提前到來,甲方提出要求交貨期改為5月15日。但是乙方貨源很緊張,經過雙方反復協商,乙方僅答應根據當時的貨源情況,盡量提前交貨。由於雙方當事人對具體的交貨期沒有明確做出變更的約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推定為合同未變更。乙方未在5月15日交貨,其行為不構成違約。為了減少在合同變更時可能發生的糾紛,本條明確規定,當事人對於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當事人只需按照原有合同的規定履行即可,任何一方不得要求對方履行變更中約定不明確的內容。
6. 《合同法》第71條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1條規定了債權人對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的處理。債務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間履行債務。提前履行屬合同的變更。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的履行。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應當接受債務人的履行;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負擔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一條 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但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7. 解釋合同法法條
這里的損失一般是指實際損失,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回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答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因此,是包括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的,當然不是法院說了算,但是這個可以預見、應當預見的標準是具有一定的可裁量性的,法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間。
8. 合同法第六十八條
第六十八條【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不安抗辯權用大白話講就是,我要先履行合同(發貨或者付款)但是我發現你這人我信不過,於是我很不安,於是我不掏錢了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內容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10. 合同法 75條
撤銷權的行使
1,撤銷權行使的主體
是指因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版產而使債權權受到損害的債權人.
2,撤銷權行使的方式
須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不當處分行為.
3,撤銷權行使的范圍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4,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一年內沒行使,撤銷權消滅.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所以,撤銷權的期間為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