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態學研究法
1. 試比較三類生態學研究方法的利弊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野外的(田間的)、實驗的和理論的三大類.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並且是第一性的.採集數據時誤差較大,而且野外條件下影響因子很多我們關注的未必就是關鍵性的因子,從而得出不正確結論.
實驗研究是分析因果關系的一種有用的補充手段,實驗研究的優點是條件控制嚴格,對結果分析比較可靠,重復性強,但實驗室條件不可能完全模擬野外自然狀態,因此這些數據的規律在野外條件下可能不成立.
利用數學模型進行模擬研究是理論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模型研究的預測,必須通過現實來檢驗其預測結果是否正確,同時,也可以通過修改參數再進行模擬,使模型研究逐步逼近現實.同樣的原因,模型關注的通常也是一些因子而不是全部,結論只是近似而達不到准確
2. 社會生態學的介紹
社會生態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當前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①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著重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模式變化和空間組合,這是社會生態學的社會學方向;②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研究生物的社會行為,這是其行為科學方向;③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研究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作用,這是其人類生態學研究方向。
3. 生態學研究方法(野外觀察、實驗方法和數學模型與數量分析法)的關聯 現代生態學 戈峰 課後題 求答案
野外觀察是生態研究的基礎與根本
實驗是補充與細化、精準化、或者對研究猜想的再現
數學模型用來精確描述生態系統的運動變化
數量分析法貫穿於整個研究,存在於野外觀察、實驗和數學模型等分析研究中,
4. 生態學研究內涵的三個層次是什麼
中文名:農業生態學英文名: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
主要是運用生態學和系統論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相互聯系、協同演變、調節控制和持續發展規律的學科。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屬於應用生態學的分支之一。 農業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運用農業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是農業生態學的根本任務。農業生態學不僅要進行基礎性的理論研究,更要為發展農業生產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途徑,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農業生態學是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及系統論的方法,研究農業生物與其自然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的應用性科學。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應用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由農業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調控和管理途徑等。學習農業生態學的目的意義一方面要了解有關生態學的一般知識及理論與方法,另一方面要運用農業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農業生態系統的資源生態問題與系統優化途徑。
5. 生態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麼
野外調查、控制實驗和計算機模擬
6. 《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變化無處不在(精裝)》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彼得·德魯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
作者:彼得·德魯克
譯者:楊劍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6
頁數:208
內容簡介:
《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是德魯克圍繞變革與延續的平衡這一主題的思考與見解。全書語錄出自德魯克,但語錄的選擇與全文的整體結構編輯由上田惇生教授獨自完成。
本系列包含《卓有成效的社會管理》、《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卓有成效的組織管理》、《卓有成效的個人管理》四冊。
作者簡介: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小傳
(1909—2005)
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家」,他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架起了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梁。
1909年彼得•德魯克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與他的德國校友多麗絲結婚,並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咨詢為業。
在美國他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表彰他為非營利領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國際慈善機構「救世軍」授予德魯克救世軍最高獎項「伊萬婕琳•布斯獎」。
他曾連續20年每月為《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文章,一生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共發表38篇文章,至今無人打破這項紀錄。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旁觀者》等幾十本著作,以30餘種文字出版,總銷售量超過600萬冊。其中《管理的實踐》奠定了他作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經典。
他曾7次獲得「麥肯錫獎」;2002年6月20日,獲得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20世紀80年代,德魯克思想被引入中國;2004年,德魯克管理學全面進入中國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克萊蒙特的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5歲。
7. 論述社會區研究方法與因子生態分析方法有哪些異同點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野外的(田間的)、實驗的和理論的三大類。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並且是第一性的。但是採集數據時各種誤差較大,而且野外條件下影響因子很多我們關注的未必就是關鍵性的因子,從而得出不正確結論。 實驗研究是分析
8.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簡單的說包括野外調查、實驗研究和系統分析、數學模型的使用等,現在還結合3S技術研究宏觀生態學。
你從任何一本生態學書上都能看到。
9. 社會生態學的主要內容
目前大部分的生態類學科研究的重點仍屬自然學科的內容。而這種以自然學科的理論解決社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城市規劃)的方式顯然並不適合作為景觀設計這樣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我們有必要從社會的角度去審視生態問題。
人類發展到今天已具有了空前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影響到周圍的一切,如果把人類看成一個生態因子,那麼人類無疑人類是最為活躍的生態因子。人類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一個充滿生機的湖泊變成一汪死水,只要他們願意。但光、空氣、溫度顯然沒有那麼大的變數。
作為拉開環境生態學序幕的卡爾遜女士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所描述的情景正是作為社會人的人類在其中扮演了主角。
人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所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的社會屬性更多的體現在人的生活中,而自然屬性隨著歷史的車輪已離人類越來越遠,有的也只是一些在社會倫理道德下的本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