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借調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
『壹』 關於總公司借調分公司員工,但並未簽署勞動合同是否犯法
兩個公司就不屬於借調,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貳』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人員調動是否需要本人同意
工作抄內容(即工作崗位)是勞襲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應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方可簽訂,其內容變更也應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因此用人單位不能隨意變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需經勞動者實現同意方可調整。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叄』 事業單位的借調人員並一直在辦理調動手續的話就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嗎當事人還能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嗎
最好在暫時沒有辦理調動手續之前,簽訂勞動合同以保護個人的權益。大量事實證明,借調人員往往是用人單位沒有編制什麼都不管,借出人員的單位因為白白負擔人員工資福利,又不敢向關系單位發火,往往把氣撒在借調人員身上,弄得兩頭不受待見,干受氣。說實話,調動手續不就是一封信嗎,用得了多少時間?難度在於編制,這可是短時間解決不了的。
『肆』 勞動合同法調動崗位是否徵得員工同意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調動崗位一般需要徵得員工同意。在勞動合同明確約定了勞動者工作崗位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一般應與勞動者協商,用人單位不能單方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伍』 公司單方面為員工調動部門是否符合勞動法的規定
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是不合法的,必須勞動者同意,而不是公司單方面決定。
根據我國《勞動法》
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5)人員借調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變更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在勞動合同依法訂立之後,在合同沒有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畢之前的有效時間內進行。即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已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如果勞動合同尚未訂立或者是已經履行完畢則不存在勞動合同的變更問題。
2、必須堅持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即勞動合同的變更必須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平等自願、協商一致是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也是其變更應遵循的原則。
勞動合同關系,是通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而形成的,其變更當然應當通過雙方協商一致才能進行。勞動合同允許變更,但不允許單方變更,任何單方變更勞動合同的行為都是無效的。
『陸』 想了解一下國企員工借調方面的法規,如果員工被借調比如由下面公司借調到總部幾年,勞動合同能不能自動轉
當然是不可以的。如果公司把勞動合同解除後,又把人事管理轉移到其他公司的,那麼勞動者可以申請經濟補償,而且反映到勞動局解決,要求公司取消決定。
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1、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企業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轉產,原來的組織仍然存在,原簽訂的勞動合同也仍然有效,只是由於生產方向的變化,原來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的某些條款與發展變化的情況不相適應,需要作出相應修改的;
3、企業改變生產任務,致使原來訂立的勞動合同中有關產量、質量、生產條件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需要作出相應的修改,否則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4、由於自然災害或者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確實無法履行勞動合同的約定;
5、勞動合同中約定的部分條款與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相抵觸,必須修改有關條款的。
(6)人員借調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即可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這就是說:
1、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雙方協商達成的協議,當然也可以協商變更;對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只要是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而達成的,都可以經協商一致予以變更。
2、對變更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應當採取自願協商的方式,不允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一當事人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任意改變合同內容的,在法律上是無效行為,變更後的內容對另一方沒有約束力,而且這種擅自改變合同的做法也是一種違約行為。
3、勞動合同的變更只是對原勞動合同的部分內容作修改、補充或者刪減,而不是對合同內容的全部變更。對勞動合同所要變更的部分內容,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後,必須達成一致的意見。如果在協商過程中,有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所要變更的內容,則就該部分內容的合同變更就不能成立,原有的合同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4、在變更過程中必須遵循與訂立勞動合同時同樣的原則,即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在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由此可以確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是勞動合同變更的一個重要事由。所謂「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是指:
1、訂立勞動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修改或者廢止。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必須以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前提。如果合同簽訂時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修改或者廢止,合同如果不變更,就可能出現與法律、法規不相符甚至是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導致合同因違法而無效。因此,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而變更勞動合同的相關內容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
2、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用人單位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或者根據市場變化決定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等。
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或者根據市場變化可能會經常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產品結構,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工種、產品生產崗位就可能因此而撤銷,或者為其他新的工種、崗位所替代,原勞動合同就可能因簽訂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更。
3、勞動者方面的原因。如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勞動能力部分喪失、所在崗位與其職業技能不相適應、職業技能提高了一定等級等,造成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如果繼續履行原合同規定的義務對勞動者明顯不公平。
客觀方面的原因。這種客觀原因的出現使得當事人原來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的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這時應當允許當事人對勞動合同有關內容進行變更。主要有:
(1)由於不可抗力的發生,使得原來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者失去意義。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所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戰爭等。
(2)由於物價大幅度上升等客觀經濟情況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的履行會花費太大代價而失去經濟上的價值。這是民法的情勢變更原則在勞動合同履行中的運用。
對於勞動合同可以轉移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勞動合同怎麼變更上可以看出來,對於勞動合同的變更我們國家規定了是可以變更的,但是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有主觀方面的條件也有客觀方面的條件。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相關的問題首先還是要先了解相關規定。
『柒』 人事部關於借調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問題的法律依據。
一般情況下是按照你原有的工資計算,該給補貼的給補貼,該計加班費的計加班費。如果被借往特殊崗們,從情理上來講,需要支付給你該崗位的補貼(諸如高溫補貼、夜間津貼等),但無法律文件支持。
通常情況下,在借調期間,被借調員工通薪資福利仍屬原任機構體制內的人員,並享有原任單位提供的員工應享有待遇;但在個別情況下,其薪津與福利亦有可能依借調單位體制有所調整,或由借調單位將薪酬反饋給原單位進行發放,由借調單位與被借調單位協商解決。
(7)人員借調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借調,是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作需要而採取借調工作人員的形式。通常由借調單位和被借調單位之間簽訂借調合同。合同中一般應明確規定被借調者的人數,借調事由,借調期限,借調期間的工資待遇、勞動保險和生活福利待遇。借調合同期滿,被借調者仍回原單位工作。借調期間工齡連續計算。
借調的目的通常有以下三種:
1. 借調單位欠缺具有某種才能的人員,而恰巧被借調人員卻擁有相關才能,經上級機構安排後,借調人員暫時離開原任單任,並到借調單位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借調的人員通常都是專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2. 借調單位屬臨時性質,在完成某事工後即行解散。為免整個計劃皆交由臨時員工進行,部份人員會由不同部「借」到借調單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調員工會返回原單位工作。
3. 借調屬員工才能發展計劃的一部份,讓員工接觸不同單位的工作,增廣見聞。員工會在指定時間派駐往借調單位,並在借調期後返回原任單位工作。
『捌』 借用勞動是否合法
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這種特殊的用工形式,只是強調借調期間的勞動合同條款可作相應變更。
借調,一般是指一個單位借用另一個單位的工作人員而不改變其隸屬關系。通常情況下,在借調期間,勞動者勞動關系、薪資福利仍屬借出單位,並享有借出單位提供的員工應享有待遇;個別情況下,如借調合同約定,其薪金與福利依用人單位調整;或由用人單位將薪酬支付給借出單位進行發放;或由用人單位與借出單位協商解決。
在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約定的借調期間,並且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在存續期間,那麼勞動者仍屬於原用人單位的員工,借調單位不需要與該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
(8)人員借調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我國《勞動合同法》對借調沒有明確規定,但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條規定,用人單位應與其長期被外單位借用的人員、帶薪上學人員、以及其他非在崗但仍保持勞動關系的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外借和上學期間,勞動合同中的某些相關條款經雙方協商可以變更。
如果母公司指向派員工到子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完成任務後就回母公司工作,這種情況下,建議一切都不變,仍有原單位工資上保險,可考慮兩公司間簽訂一個借調協議或由母公司發一個借調通知,明確關系。
借調關系涉及借出單位、用人單位、勞動者三方當事人,通常三方簽訂借調合同。借調關系其主要表現為勞動關系與用工分離,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建立勞動關系而與借出單位繼續存在勞動關系。借出單位、用人單位、勞動者三方通過借調合同明確責任、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