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根據合同法允許

根據合同法允許

發布時間: 2022-01-24 18:19:16

A.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採用的形式是()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所以這條問題的答案應當是B。

B.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能夠行使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哪幾種不可抗力算嗎

法定解除權情形如下:
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C.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均可以主張的法定抵銷應當符合的條件包括( )。

雙方當事人均可以主張抵銷的條件:債務到期、債務標的物種類或品質相同。以下是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九條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D.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什麼情況才會導致合同客觀履行不能

以買賣合同為例,如果賣方在交付之前失去對標的物的所有權,那麼,從法律上內和事實上均無容法繼續履行合同,這就是合同客觀履行不能的情況。(例:AB訂立合同買賣房產,A在辦理過戶之前,因該房產涉訟並被某法院判決所有權歸C,A因此無法辦理過戶,承擔對B的損害賠償責任。)

E.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

bc。此題是司法考試真題。參考答案為bc,參考答案公布後,不少人對有異議。個人認為,按照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本題中未聲明承運人是否有過錯,難以判斷是否應該選。
隋彭生老師對此題的異議:
該題主要考察對《合同法》第302條的理解。302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證明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對該條,有人稱為無過錯責任,有人稱為嚴格責任。稱為無過錯責任更符合大陸法的理論體系。承運人的無過錯責任,是指承運人對自己的承運行為造成傷亡以及運載工具高速行駛有關的傷亡承擔無過錯責任。而對於第三人的侵權行為,承運人是過錯責任。「一旅客因制止扒竊行為被歹徒刺傷」——歹徒刺傷旅客,是第三人的侵權行為,承運人有過錯(如未盡安全保障義務)對乘客的傷亡才承擔賠償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
上述觀點,有《人身傷害賠償解釋》第6 條的規定依為支持:「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結論:正確答案為ABC。
建議:參考答案的確定,有深刻的實踐背景。很多法院把第三人侵權造成的傷亡,令無過錯的承運人承擔。這是法制史上的悲劇。也對司法考試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不把A作為正確的選項之一,很多通過考試又當了法官的考生,會循此思路沿著錯誤的道路走下去。司法考試不但考察考生的水平,實際也對考生起指導作用。我鄭重建議,對該題的答案進行重點論證。

F. 《合同法》規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條件有(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一旦簽約,具有國家法律保護。

合同解除分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況。解除是合同之債終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種法律制度。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時,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實在困難。

若履行即顯失公平,法院裁決合同消滅的現象。這種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於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

(6)根據合同法允許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於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後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於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G.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下列哪些合同的轉讓是合法的

c.債權人甲因出國急需用錢便將債務人乙欠自己的兩萬元債權以1萬5千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丙,並將此事打電話通知了乙

H. 合同法允許兩種貨幣嗎

最起碼沒有禁止。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約定內容合法,就有效。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備案 發布:2025-08-15 06:11:20 瀏覽:507
勞動合同法2015全文 發布:2025-08-15 05:57:48 瀏覽:246
誰有權制定規章 發布:2025-08-15 05:56:21 瀏覽:220
成都周勇律師 發布:2025-08-15 05:56:17 瀏覽:720
對法官超期不判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05:48:00 瀏覽:433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
福建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