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之承諾題

合同法之承諾題

發布時間: 2022-02-09 21:17:35

合同法中的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內達要約人,合同即告容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承諾的方式:

(1)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示承諾,這是表示承諾的一般方式。

(2)以行為方式表示承諾。

《合同法》第22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這就是說,承諾的法律形式是通知,通知的方式是指受要約人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承諾,包括採用對話、信件、電報、電傳明確表達承諾的意圖。但是,合同法關於承諾方式的規定屬於任意性規定,要約人完全可以在要約中確定其他特殊的承諾方式。同時,根據交易習慣,也可以採用法律不禁止的承諾方式。如果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內容並不禁止以行為承諾,則受要約人可通過一定的行為作出承諾。

② 中國合同法如何規定要約和承諾問題

合同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約的構成要件主內要有:

(一)內容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人與人之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說的具有一定憧憬的話,一般是可以實現。

承諾是受要約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對要約的內容表示同意的一種意思表示,須具備以下條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

(2)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所謂有效時間,是指要約定有答復期限的,規定的期限內即為有效時間;要約並無答復期限的,通常認為合理的時間(如信件、電報往來及受要約人考慮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即為有效時間。

(3)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

③ 合同法中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您好,所謂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
根據《合同法》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條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 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二、承諾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作為使合同得以成立生效的承諾,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必要條件是: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要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因此,第三人進行承諾不是承諾,只能視作對要約人發出了要約。如果訂約的建議是向不特定人發出的,並且如果該訂約建議可以構成要約,則不特定人中的任何人均可以作出承諾。不過實際上,最後能夠作出承諾的,只能是特定的人。比如懸賞廣告。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3、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人對要約簡單地回答同意並不多見,因此,必須對受要約人的承諾進行分析。
如果僅僅是表述的形式不同,而不是實質的不一致,則不應當否定承諾的效力。如果承諾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條件,就要分析這些新的條件是否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如果沒有從實質上改變要約則應當認為是對要約的承諾,如果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則不應認為是一項承諾,而應是對要約的拒絕並可能構成反要約。
4、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

④ 合同法的問題 以及沉默是否就是構成承諾

甲乙的電扇合同不成立,理由: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20條、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3)承諾期限屆滿,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30條、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保持一致,受要約人對於邀約做出實質性變更,為新要約。關於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格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的變更為對於合同的實質性變更。
本案中,甲給乙發電報「購500電扇,如能降價百分之十,購1000台。」
乙回電「同意降價百分之十,但現貨只有500,令500一個月後發送。」
甲給乙的電報視為要約,但乙對於要約的內容進行了實質性變更,將發貨的數量從1000降到500,令500一個月後發出,那麼乙的電報因對於要約做出實質性變更,應視為新邀約,甲方一直未予以回復,直到乙派業務員到甲公司進一步溝通,得到正式通知,已從他處購得電扇,不再需要。
鑒於,乙對要約做出實質性變更,乙發給甲的電報不能視為承諾,應視為要約,對於乙的要約,並且甲一直未予以回復,不回復是甲的權利,那不叫默認,因為只有甲通過承諾通知乙,並且甲的承諾與乙的新邀約保持一致,才能視為雙方合同成立。司法依據《合同法》25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本案中乙對於甲發出要約,甲未予以回復,說明乙沒收到甲的承諾,沒有承諾,自然雙方合同不成立。
解答完畢

⑤ 關於《合同法》的承諾

這到題目答案肯抄定是D,解答如下: A 答案不構成承諾,因為並非是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 B 未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視為拒絕承諾。 C 此廣告為要約邀請。理由: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廣告一般為要約邀請,內容明確並明確表示受約束的非人身性質的廣告視為要要約。此題干中的的廣告明顯為要約邀請,一者,並沒有明確簽約的表示。二者,內容並不具體。連標的,價款等基本的條款都沒有。 D 此為要約,因為內容明確具體,且明確的表明了受約束。所以選項為D 參考法條: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
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希望你幫到你,不足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⑥ 合同法中的承諾能否被撤銷

我國合同法規定,承諾在作出到達要約人之前是可以撤回的,但不能撤銷。承諾一旦到達要約人即視為合同成立。此時應為合同的撤銷問題。

經濟法中合同法題目

(1)要約邀請:傢具廠1997年2月1日致函Z機關(以每套1000元出售辦公桌椅)為要約邀請; 要約:【要約的定義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 要約成立的條件:【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所以,這里:要約為【傢具廠於2月4日又發函Z機關,同意Z機關提出的訂貨數量、交貨時間及方式、付款時間及方式,但同時提出其每套桌椅售價1000元已屬優惠價格,考慮Z機關所訂桌椅數量較多,可以按每套桌椅900元出售】,滿足要約成立條件。 承諾:定義【依據《合同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所以,Z機關2月6日發函表示同意為承諾。(2)承諾生效時間:【《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勢訂立合同的,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知道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所以承諾生效時間:2月6日(3)合同成立時間:【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2月7日,傢具廠回函告知收到郵件,沒有異議,合同即成立。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上的承諾是什麼

承諾是受要約人抄同意要約的襲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任何有效的承諾,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約的內容並對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認為是承諾。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其承諾都具有同等效力。 (2)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所謂有效時間,是指要約定有答復期限的,規定的期限內即為有效時間;要約並無答復期限的,通常認為合理的時間(如信件、電報往來及受要約人考慮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即為有效時間。 (3)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

⑨ 合同法對承諾有什麼規定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專(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屬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合同法,承諾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⑩ 合同法的題目

D
商業廣告一般是要約邀請,但如果有明確的標的,價格和數量的話視為對不特定人發出的要約。因此對其的行為構成承諾。

AB兩項都錯在不是由特定人向特定的人發出的

C這個問題如果放在CISG《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里肯定是不行的,中述「緘默或不行為不視為承諾」。我國《合同法》意見稿中曾有類似規定,但最終沒有否定默示承諾。不過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還是不要選C,另外要看是單選還是多選。

熱點內容
勞動法及司法解釋新編9 發布:2025-07-25 12:20:23 瀏覽:575
腦震盪在司法鑒定 發布:2025-07-25 12:14:03 瀏覽:900
關於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按照第二審程序 發布:2025-07-25 12:10:59 瀏覽:379
刑法講啥 發布:2025-07-25 12:04:16 瀏覽:721
民事訴訟法235條不執行 發布:2025-07-25 11:57:52 瀏覽:106
法官與公務員 發布:2025-07-25 11:52:58 瀏覽:717
民法馬俊駒思維導圖 發布:2025-07-25 11:22:05 瀏覽:597
民法典今年5月通過 發布:2025-07-25 11:15:21 瀏覽:100
民事訴訟法總結 發布:2025-07-25 11:13:47 瀏覽:172
合同法情勢變更是哪一條 發布:2025-07-25 11:02:52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