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從法社會學角度分析扶不扶

從法社會學角度分析扶不扶

發布時間: 2022-02-12 16:23:17

⑴ 從法社會學的角度怎樣看待「賠錢減刑」這一現象

不同利害相關方的參與和合意即使不是對「是否正義」真理性的證明——根本不存在這種證明——也是對「正義」的指示器。而「矯正正義」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多方間尋求平衡的機制,因此我們需要在犯罪人、被害人與國家的關系中,全面分析各自的「所得」與「所失」。
(1)犯罪人
犯罪人從其犯罪行為中得到其不應得的「所得」,這時他就違背了分配正義,成為了一個不公正的人,要做的就是對他進行矯正。既然刑罰和賠償不能同時施行,那麼,僅僅刑罰能否對這個不公正予以矯正?回答是肯定的,如前所論,只要讓他不應得的東西失去就使其得到了矯正,而刑罰恰恰能夠起到這種作用,就連提倡刑罰寬和的貝卡利亞也不會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說:「只要刑罰所帶來的惡果大於犯罪所帶來的好處,刑罰就會收到它的效果。這種大於好處的惡果中應該包含的,一是刑罰的堅定性,二是犯罪即得利益的喪失。」
(2)被害人
「給予每一個人任何所需要的補救,只要他的權利為他人所違反」,是「矯正原則」的核心。因此,必須恰當補償犯罪人從犯罪人的犯罪行為中不應失的「所失」。被害人的受損首先是尊嚴和精神上,這種損害可以用對犯罪人的刑罰來補救,其次是非尊嚴的損害,可以用對被害人的物質補償來實現。這種補償可由國家來承擔,即犯罪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也可由犯罪人來履行,而其履行結果就是 「應得」刑罰的相應減輕,這一制度或者體現為我國「賠錢減刑」的司法操作,或者規范化為「強制賠償命令」制度。
「強制賠償命令」,又名損害賠償命令制度(Compensation Order),是指作為緩期執行、緩期宣告、緩刑(probation)及假釋的條件而命令犯罪人向被害人賠償損失的制度。這一制度在19世紀向20世紀過渡之際幾乎為所有的歐洲國家所採用。如義大利1921年刑法草案規定,以履行賠償損失作為刑罰減輕、宣告緩刑、假釋的理由或條件,前聯邦德國刑法規定恢復因犯罪所引起的損害,是對犯人實行保護觀察和假釋的條件之一。1972年,英國從「讓犯罪人賠償犯罪損害,比目前用以對付重大犯罪的主要武器——拘禁更具抑制效果」的見解出發,強調其迴避自由刑的刑事政策上的意義。根據該制度,法院對一定的犯罪案件在宣告有罪判決之時,有權依職權或者依被害人的申請,做出被告人因其犯罪行為給被害人所造成的直接的物質損害及治療費予以賠償的命令,並以命令的執行作為從輕、減輕刑罰或緩刑的考慮情節。「強制賠償命令」制度既保證了規范邏輯的自洽,消弭人們對「賠錢減刑」的爭議,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的程序扞格,進而解決民事賠償無法實際執行的實踐困境,完全能夠成為刑事責任和民事侵權責任完全分離後,實現被害人正義的有效途徑。
(3)國家
在國家看來,犯罪人的行為是對法律秩序和國家政權的侵犯,犯罪人必須通過「刑罰」的矯正才能使國家的權利得到回復。「刑罰」對國家最直觀的功能就是它的經濟補償,包括財產刑的執行和無償佔有犯罪人強制勞動的財富。而從根本上看,作為排他性、壟斷性國家暴力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刑罰權是國家基於獨立主權對犯罪人實行刑事制裁的權力,是國家自我保護的手段,在對犯罪人道德上的否定和精神上、肉體上的嚴厲懲罰的過程中,國家的侵害也得到了矯正。
作為一項從一系列實踐性假說中選取的命題,「賠錢減刑」制度一方面需要規范的和價值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它的正當化論證又依賴於社會常識和大眾常情。如何將法律人的判斷與理解和公眾意識與心理相聯結,從而相互交流,彼此認同,仍然是一個重大艱難的問題。因此,「賠錢減刑」的正當化並非一勞永逸的,而須不斷接受實踐理性的檢驗。在這一意義上,一種正當的制度必須在逐步的質疑與對話中才能得以建立,而建立的過程無疑又是長久和漫長的。

⑵ 老人扶不扶從道德法律和諧社會角度分析(

這個是社會熱點問題,既包含了法律方面的內容也涉及到了道德層面,具體如下:內

  • 道德層面:由於社容會上碰瓷現象的出現,導致部分老年人的道德素質有待提高,作為路人,並非不願意去做,而是切實害怕;

  • 法律方面,這個由於我國現階段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所以作為好心人,在做這樣的好事兒的時候,應該提前做准備,比如說用手機拍攝、讓路人作證等。

⑶ 從唯物辯證法角度分析老人倒地問題扶不扶1500字。

1500字,這問題有點折騰人

⑷ 請從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扶不扶的問題

從道德那就扶,從法律那可以不扶!法律永遠不可能強制人民做這種事的,應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⑸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寒門難出貴子

現代教育成本太高,普通家庭難以承受高昂教育成本,單單一個上學就怕你很多家庭難以負擔,有錢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上貴族學校請最好的老師。

⑹ 從法律角度看老人倒地扶不扶

理論上要扶,可我要看條件的,人多或者附近有監控器等因素我才扶,什麼條件都沒有,我是能有多遠跑多遠,現在的社會都被這些可恥的老人敗光了。

⑺ 老人扶不扶從道德法律和諧社會角度分析(論述題)

現在社會,人多的地方要等他倒下了在扶,在沒人的地方最好不扶,說真的,要是我,在什麼地方都扶,因為我沒有錢讓他們訛詐呀?

熱點內容
法律效力依據哪些原則 發布:2025-07-22 14:51:55 瀏覽:490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參考文獻 發布:2025-07-22 14:49:54 瀏覽:412
2015一級建造師法規答案 發布:2025-07-22 14:43:50 瀏覽:870
紀律處分條例頒布時間 發布:2025-07-22 14:43:02 瀏覽:787
天道德光6 發布:2025-07-22 14:41:49 瀏覽:53
西安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22 14:40:52 瀏覽:123
中國十大律師排行榜 發布:2025-07-22 14:29:16 瀏覽:277
道德模範發言稿 發布:2025-07-22 14:26:47 瀏覽:205
網暴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2 14:26:44 瀏覽:183
名詞解釋公司法 發布:2025-07-22 14:25:50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