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經濟法主體具有法人資格嗎
A.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對嗎
這句話明顯不對。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回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答中,依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
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
1.國家機關。
2. 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
4.公民及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B. 求問為什麼個體工商戶不具備法人資格
法人資格必須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並且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有限責任),而個體工商戶則是承擔無限責任(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C. 個體工商戶是否屬於法人
個體工商戶不屬於法人。個體工商戶是我國特殊的民事主體,在別的國家沒有。內目前,在司法實踐容當中「個體工商戶」是做為「自然人」的特殊形態存在的,它並不屬於其他組織。
拓展資料
一、營利法人
以取得利益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
二、非營利法人
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盈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
個體工商戶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家庭或戶,個體工商戶還可以起字型大小,並以其字型大小進行活動;農村承包經營戶是指農村集體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家庭或戶。
D. 經濟法的主要的主體是什麼是國家機部,還是社會組織,公民個人,還是個體工商戶
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或當事人,是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
E. 個體工商戶是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個體工商戶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獨立法人資格認證標准:
1、依法成立。包括設立宗旨、目的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其組織機構、設立方式、經營范圍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其成立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獨立財產是指法人財產、經費與法人的規模相適應。特別法、單行法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上述規定,理論上「獨立法人資格」的要件關鍵在於具備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是相對於民法上「自然人」的概念提出的,是法律所創設的主體。法人與自然人的區別在於法人不具備自然人所享有的如人格權等一系列專屬於人身的權利。
一般來說,典型的企業法人可以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均為獨立的法人。
因此個體工商戶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5)個體工商戶經濟法主體具有法人資格嗎擴展閱讀:
獨立法人資格的作用:
1、協助公司發展戰略
分析公司現有人力資源狀況,預測人員需求,制定、修改人力資源規劃,經上級領導審批後實施。
2、在各部門的協助下進行工作分析;
提出崗位設置調整意見;明確部門、崗位職責及崗位任職資格;修改和完善部門、崗位職責說明書;合理評價崗位價值。
3、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調整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
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人資格
網路-個體工商戶
F. 為什麼說個體戶不具法人資格
這個問題最好要把自然人和法人比較分析一下子。
一方面,根據民法通則,法人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其他同學回答的。
另一方面在民事主體分類上,特別是民事責任承擔上可以分析一下。民事主體可以分: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其中法人所包含的主體形式法律規定中較多,如公司法中的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其他如具備法人資格的合資企業。法人單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夠以自己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一般是在其出資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
而做為個體戶一般都是獨自經營或以家庭為單位,其生產經營的財產與其家庭財產較難具體分割清楚,生產經營所得一般亦是用於家庭生產生活,所以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很難把個體工商戶的財產與自然人的財產區分開來,所以我想如果直接賦予個體工商戶法人資格,會產生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沖突,主體會沖突,即可能會發生一個民事責任即由「個體工商戶法人」承擔,又由自然人承擔的局面。故法律如此設定應當是如此考慮的。
但是,經營個體工商的自然人,在具備一定實力,可以按照公司法或相關法律的規定,依法注冊成立有限公司等法人形式,取得法人資格。以法人財產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G. 個體工商戶能不能做為獨立法人資格
個體工商戶不是法人,是從事工商業經營的自然人或家庭。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個體工商戶可以作為訴訟主體。
法人是依法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並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中國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事業單位法人。
對方去起訴您朋友,只要有基本的證據材料,證明訴訟權益存在,法院會受理。
H. 經濟法主體與法人資格的關系是什麼
一,經濟法的主體
經濟法的主體主要是指法人,還包括;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農民).
二,法人
法人是指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三,法人資格
法人資格是指法人要具備的條件。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四,經濟法的主體與法人資格沒有本質關系
1,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經濟往來中,發生糾紛調整的對象。
2,法人資格,是指法人要具備的條件.
引用法律;
《經濟合同法》第二條 經濟合同是法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經濟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同法人之間簽訂經濟合同,應參照本法執行。
《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民法通則》第三十七條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注;《經濟合同法》已廢止,但概念有效。
I. 個體工商戶具備法人資格嗎要是訴訟的話以什麼為被告!
個體工商戶是經營者而不是法人,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要是訴訟的話以負責人為被告。個體工商戶不可以直接作為被告,個體工商戶不具有法人資格,以其個人財產承擔責任,應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負責人為被告。
法律分析
當事人,是指民事訴訟中以自己的名義要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起訴方和被訴方。當事人有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之分,狹義當事人僅包括原告和被告。從訴訟中直接對抗的當事人結構來講,當事人也只包括原告和被告。根據國家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個體工商戶既不屬於法人企業也不屬於其他組織,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並以字型大小的名義從事工商業的經營活動。但在訴訟中,起字型大小的個體工商戶應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也就是戶主為原告或被告。如果經營執照上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同的話,應當將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作為共同被告,個體工商戶和經營者對債務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建議法院在民事調解書或民事判書主文內容中,在列明有字型大小的個體工商戶承擔義務時,仍需註明經營者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七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八條 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J. 個體工商戶等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有沒有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在日常生活中被經常使用,但是它是有嚴格的法律含義的:法定代表人指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選定的或指定的能代表該單位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一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以其所代表的法人的名義作出的行為視為該法人的行為。
個體工商戶不具備法人資格,無法律規定的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