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淺析古代婚姻法

淺析古代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2-20 11:47:34

『壹』 古代有婚姻法

有。古代的婚姻法就是封建制度規定的三從四德,針對女子而設的規矩。

『貳』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婚姻法中的"七去","三不去"的理解

「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時期中對於婚姻的解除所作的習慣性規定。正式歸入律法,是從唐代開始的。「七出」,是指丈夫可以以這七條理由休妻,「三不去」,是有這三種狀況的可以拒絕丈夫休妻。
「三不去」是作為「七出」規定的補充規范,但指出「惡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說,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惡疾」及「淫」兩項,則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圍之內。另外,若有義絕的情形,法律規定雙方必須離婚,則「三不去」亦沒有保障。
從「七出三不去」可以窺見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維護的主要是男方的利益關系,從側面可以看出封建時期女性地位的不平等。雖然「七出」「三不去」是規定夫妻離婚所時所要具備的七種條件,但實際是當妻子符合其中一種條件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從七出和三不去的條件可以看出,婚姻的締結與解除和夫妻雙方的感情沒有任何關系,沒一條是有關感情的。因為古代婚姻是兩家之間的關系,不考慮當事人的感受,一不能自己做主,二不能在結婚前見面,只聽媒人說對方情況。婚姻的決定權在於父母,結婚、離婚都由父母說了算。可能正是由於這種不健全的婚姻制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時一些愛情悲劇,比如說孔雀東南飛的悲愴凄婉。但是這三項規定主要是出於維護禮制的要求,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對於婚姻關系,社會秩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七出
第一、「不順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順丈夫的父母。大戴禮中所說的理由是「逆德」,在傳統中國,女性出嫁之後,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勝過自身父母,因此違背孝順的道德被認為是很嚴重的事。
第二、「無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兒子來,理由是「絕世」,在傳統中國,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無法生出兒子來便使得這段婚姻失去意義。以《唐律》為例:妻年五十以上無子,聽立庶以長。疏議據此認為四十九以下無子,未合出之。隨傳統中國「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漸成熟,真正是以無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為減少。
第三、「淫」:亦即妻子與丈夫之外的男性發生性關系。理由是「亂族」,也就是因為淫會造成妻所生之子女來路或輩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緣的混亂。
第四、「妒」: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亂家」,亦即認為妻子的兇悍忌妒會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為妻綱」這樣的理想夫妻關系的混亂,而許多看法中,更認為妻子對丈夫納妾的忌嫉有害於家族的延續。
第五、「有惡疾」:指妻子患了嚴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參與祭祀,在傳統中國,參與祖先祭祀是每個家族成員重要的職責,因此妻有惡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雖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為主要的理由。
第六、「口多言」:指妻子太多話或說別人閑話。理由是「離親」,在傳統中國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輩分低的女性,被認為不應當多表示意見,而妻子作為一個從原本家族外進來的成員,多話就被認為有離間家族和睦的可能。
第七、「竊盜」:即偷東西。理由是「反義」,即不合乎應守的規矩。
三不去:「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
第一是指結婚時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時已去世,原來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於是無家可歸;
二是和丈夫一起為父親或母親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
三是丈夫娶妻的時候貧賤,後來富貴了。

『叄』 推薦一下關於古代婚姻制度的書籍,寫論文要參考。

[中國古代婚俗文化].向仍旦
[百年好合:圖說中國古代婚姻文化].陳江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梁景和(有專講婚姻和家庭的部分)

『肆』 古代婚姻法

我國關於古代婚姻的法律要追溯的西周時期,西周時期在婚姻方面存在「七處三不去」之說。宋代女子可以提出離婚。由於字數較多在此不一一列明。詳見《中國法制史》或上網搜索

『伍』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

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使皇帝也只是有一個老婆,但那個時候的內容只要有條件,可以娶很多個老婆,但那叫妾,不能稱妻。妾下面還有通房丫頭。只有辦了手續的通房丫頭才能稱妾。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國古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人類社會的三大生產中,婚姻是實現人類自身生產的唯一方式,是社會倫理關系的實體。由於人類自身生產使人類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形成各種人際關系以及社會文化心理和禮俗。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從事於生產資料和生活日用品的生產,其中一些產品則成為文化的物化成果;而人類精神生產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又作為精神文化反作用於物質生產和人類的自身生產。
正是由於婚姻在上述三大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被稱為「婚姻大事」。中國封建倫理道德把婚姻當做人際關系的開端。《易·系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自然界由陰、陽二氣交感所產生,人類是由男女交接而產生。納西族東巴經象形文字中有關於人類自然產生的觀念,與《易·系辭》的說法相近。在天地之間產生氣,氣變成蛙,蛙變為人類(男人由天上生,女人由地上生,天地產生人類)。這是對產生人類的原始看法。
中國封建社會的倫理規范認為:「昏(婚)禮者,禮之本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政」(1)。它把婚姻家庭視為組成社會肌體的胚胎。
我國封建社會,婦女沒有社會地位,夫為妻綱,婦女的一切只能服從和依賴於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準改嫁,從一而終。而男子卻可以三妻四妾,皇帝有三宮六院,一般的達官貴人亦都妻妾成群。一個男人能娶多少女人沒有受到法律的限制,而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只有被稱為正室的女人才具有妻子的資格,其餘只能處於從屬地位。翻開《紅樓夢》看看,王夫人和趙姨娘的家庭地位是多麼不同,就是她們的兒子在家中的地位也是天壤之別。但在眾多妻妾中正室只能是一人,否則,為什麼賈寶玉不能同時娶林黛玉和薛寶釵為妻呢?所以我國古代實行的實際上是一種「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正因為這種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千百年來上演了多少人間悲劇?它是強加在我國古代婦女身上的沉重枷鎖。

中國婚姻關系的本質精髓所在,即為「倫理」。它剛開始是作為一種社會風氣習俗以及道德觀念而存在,直至唐朝才以法律的形式完整而全面的確認了這種封建倫常關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即《唐律•戶婚律》。《唐律•戶婚律》是關於戶籍、土地、賦稅以及婚姻家庭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其中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了婚姻關系的締結、保持以及解除。在此本文僅從婚姻家庭制度中婚姻關系的解除方面來看唐朝倫理道德思想滲入社會生活乃至婚姻關系的狀況。
《唐律•戶婚律》對離婚有二種規定。第一,強制離婚,它包括官府強制離婚和丈夫強制離婚。官府強制離婚是指夫妻凡發現有「違律為婚」、「嫁娶違律」、「義絕」者,實施強制離婚。丈夫強制離婚是指妻子犯了「七出」之條,丈夫提出的強制離婚,即所謂的「出妻」「休妻」;第二,協議離婚,是指夫妻雙方自願離異,即所謂「和離」。

『陸』 對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幾點思考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特點一、中國古代婚姻非常形式,婚姻必須符合形式要件,才是合法婚姻,否則便是違法婚姻並為社會所不容。按周禮之規定,婚姻關系的成立,首先要滿足其三項實質要件:即「一夫一妻」、「同姓不婚」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婚姻關系成立的原則性前提。「一夫一妻」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將有專門論述。「同姓不婚」即禁止同一姓氏的家族成員之間的通婚行為。此禁忌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其一是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①,認為同姓結婚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從而影響整個家族、民族的發展,說明當時對優生已有較為科學的認識。其二是因多與異姓結婚有利於「附遠厚別」②,通過聯姻的方式在政治上加強與異姓貴族的結盟,以便於擴充自己的勢力、維護既定的統治秩序成員(如未行廟見之禮,該女子去世,則不能葬於男家之祖墳)。 至此婚禮始告完成,婚姻最終成立。 「六禮」的名稱和儀式,在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發展史上影響十分深遠。以後各朝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雖不一定經過六道禮儀程式,但「六禮」的名稱卻一直相傳下來。直至中國近代乃至現代,有一些鄉村的結婚儀式仍可見到「婚姻六禮」的明顯痕跡。 (二)離婚的形式。在我國古代,解除婚姻關系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稱為「七出三不去」。「七出」又稱「七去」,是西周時確立的男方家可以休妻的七項條件。 二、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原始社會後期,由群婚制變為對偶婚制,即一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擇一女為「主妻」即正妻,其餘為副妻;而一女子在許多的丈夫中擇一男為「主夫」即正夫,余者為副夫。對偶婚仍以女子為中心,女娶男嫁,實行族外婚,夫從妻居,婚制的變化,改變了過去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狀況。生父的確定從血緣結構上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進入階級社會後,男子居於絕對統治地位,擇妻制度被保留下來,而女子則失去了擇夫的「自由」。至夏商時期,一元化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正式形成。然而,夏商二朝國王的多妻使得王子甚多,因其母不分嫡庶,眾子均有王位繼承權;所以,每當王位交接即王位繼承時,就會產生激烈的矛盾沖突;甚至禍起蕭牆,在眾王子之間出現流血拚爭,甚至發生弒父殺兄的慘劇。 周朝則吸取了夏商的教訓,通過實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確定王位的歸屬,成功的解決了王位繼承的難題。所謂「一夫一妻」是指按照西周宗法制度的要求,從天子到諸侯、百姓,一男子只能有一個「妻子」,即正妻,也稱嫡妻,正妻必須經過聘娶大禮迎娶;「多妾」則指國王與貴族佔有的其他女人。

『柒』 論述古代西方婚姻制度

淺析羅馬法抄上的嫁資制度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54674

上帝襲作證--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歐洲文化系列叢書
http://www.tushucheng.com/book/1534467.html
中世紀婚姻制度與人口的增長
http://tieba..com/f?kz=70642060

『捌』 十五種中國古代的婚姻法

中國古代「重刑輕民」「民刑不分」「禮法並用」,所以中國古代沒有單行的民法,更何談婚姻法了,寥寥的幾條散見於各朝立法,更准確的說見於早期的立法。

熱點內容
深圳龍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7 07:33:00 瀏覽:704
勞動法喪假對直系親屬的界定 發布:2025-07-17 07:30:06 瀏覽:19
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17 07:07:51 瀏覽:143
在職研究生婚姻法 發布:2025-07-17 07:07:19 瀏覽:271
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7 07:02:23 瀏覽:854
江油法院招聘信息 發布:2025-07-17 06:58:35 瀏覽:905
診斷證明不具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06:54:19 瀏覽:881
民法典新舊 發布:2025-07-17 06:45:49 瀏覽:283
倉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6:37:08 瀏覽:651
一級建造師法規思維導圖 發布:2025-07-17 06:29:48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