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糾紛的案件適用合同法嗎

勞動糾紛的案件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時間: 2022-02-20 14:17:24

㈠ 勞動合同法屬於合同法的范疇嗎

就業協議屬於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疇.但是否支付違約金.要看你是否享受了公司的培訓費用.否則.就業協議中的違約金約定條款無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
一.
除兩種情況可以約定違約金,否則違法.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按照程序辦.不行的話就向勞動部門舉報.

㈡ 勞動糾紛的相關法律

勞動人事爭議常用法律法規目錄
1、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工資福利配套法規
(1)、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3)、企業職工帶薪休假實施辦法; (4)、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5)、勞社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6)、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7)、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 (8)、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9)、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3、工傷待遇配套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2)、工傷認定辦法; (3)、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4)、人社部《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5)、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6)、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 (7)、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8)、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傷害是否認定工傷的復函》; (10)、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4、社會保險配套法規
(1)、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
(2)、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
5、勞動關系爭議配套法規
(1)、違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2)、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3)、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計發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規定有關賠償問題的復函》; (5)、勞動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6、勞動人事爭議處理配套法規
(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3)、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4)、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組織規則; (5)、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6)、企業職工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7)、人社部《關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12)、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

㈢ 勞務合同的勞動糾紛屬於民法和合同法第幾條

60歲以上老人,即為達到或超過退休年齡的人,已經不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了。而內勞動合同法容的調整對象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勞動合同只能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建立勞動關系的合同。所以,機關單位僱用60歲以上老人看門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只能簽訂僱傭合同;也不受勞動合同法的約束(調整),只能受《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調整。

㈣ 請教:勞動合同是否屬於合同法規定范疇

1、勞動合同不屬於合同法適用范疇;
2、合同法適用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而勞動法的雙方有管理和被管理關系。

㈤ 勞動合同法屬於民事訴訟法一類嗎可以與之沖突嗎

勞動法屬於經濟法范疇,且勞動法屬於特別法,與民法通則若有沖突適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㈥ 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調整與規范勞動關系(也是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法規(不包括地方法版規)如下:
《中華人權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㈦ 請問勞動關系發生糾紛能適用合同法嗎

可以 具體要看什麼性質的,如果你簽訂的是勞動合同,由此產生的糾紛適用於勞動合同

㈧ 下列糾紛適用《勞動合同法》的是( )

【答案】AB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勞動爭議。選項D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進行民事交易,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㈨ 勞動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

處理勞動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法》 第24條、第26-28條、第專32條、第79條、第82條、第83條、第9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屬13-15條、第2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的相關規定。
處理集體勞動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合同法》 第51-56條,及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集體合同規定》。處理勞務派遣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合同法》第57-67條。處理非全日制用工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合同法》第68一72條,及2003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處理經濟補償金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合同法》第46條、第47條、第85條、第87條,《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處理競業限制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勞動合同法》第23條、第24條。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條對勞動爭議的范圍作了明確界定。

㈩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之間,因聘用合同的履行發生爭議,適用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嗎

不適用,人力資源和抄社襲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人事爭議仲裁適用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意見的函
人社廳函[2008]117號
上海市人事局:
你局《關於人事爭議仲裁處理適用法律的請示》收悉,經研究,並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同意,現就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如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從答復意見下發之日起,各級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處理有關案件,在案件處理程序上統一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有關規定。
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35號)屬於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二條中「國務院另有規定「的范疇,按其有關規定,事業單位聘用制人員與單位發生的爭議繼續由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和處理。
三、中央與地方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待綜合考慮中央與地方機構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因素後做統籌安排。目前,各級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立、組成和案件管轄等繼續執行公務員法和《人事爭議處理規定》(國人部發[2007]109號)的有關規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二○○八年六月五日

熱點內容
家庭道德講座 發布:2025-07-17 07:42:59 瀏覽:571
深圳龍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7 07:33:00 瀏覽:704
勞動法喪假對直系親屬的界定 發布:2025-07-17 07:30:06 瀏覽:19
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17 07:07:51 瀏覽:143
在職研究生婚姻法 發布:2025-07-17 07:07:19 瀏覽:271
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7 07:02:23 瀏覽:854
江油法院招聘信息 發布:2025-07-17 06:58:35 瀏覽:905
診斷證明不具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06:54:19 瀏覽:881
民法典新舊 發布:2025-07-17 06:45:49 瀏覽:283
倉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6:37:08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