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法羅斯福
❶ 羅斯福實施新政後,報紙上連篇咒罵羅斯福「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百萬富翁」。在關於《社會保障法》
(1)報紙、議員、胡佛的言論從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出發,指責羅斯福新政一些觸犯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做法;羅斯福則認為他盡量避免國有化的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挽救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仍是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
(2)1933年羅斯福宣布實施新政,採取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對銀行、農業、工業分別進行了調整。在銀行、農業等方面的調整,有國家政府的經濟保障。在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中,1933年通過了《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了各行業的工業企業必須遵守的規章,並保障工人有權組織起來,通過自選代表與僱主談判,簽訂「集體合同」,規定了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這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觸及了壟斷資產階級的某些局部利益,因此遭到急功近利的資產階級各方面的批評。 (3)資產階級在如何發展資本主義上存在分歧,在調整經濟危機的方式上也存在矛盾,這是資產階級不同政黨主張上的差異,在本質上並無根本沖突。新政調整了壟斷資產階級同人民之間的關系,有利於資產階級的長遠和整體利益。 ❷ 羅斯福的社會保障制度對當時的美國政治和經濟各有什麼作用 「新政」初期羅斯福政府的社會保障政策主要側重於社會經濟,主要內容有:1、建立民間護林保土隊,安排失業者到國有森林裡去工作,從事重新造林、控制洪水與土壤保持等工作;國會於1933年通過了針對十八歲到二十五之間青年人的《民間護林保土植樹造林法》,並成立了民間護林保土隊,建立了新政時的第一個救濟機構,因為這部分青年人通常缺乏技術和經驗,失業率特別高,把這部分人用於資源保護和植樹造林等工作,不但使他們得到妥善安置,並且他們的薪餉每月扣除一部分匯到他們家,這樣也就擴大了救濟面和相應的購買力。2、實施聯邦緊急救濟措施。1933年5月通過了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撥款5億美元,用於千百萬依賴州市養活的人的某種緊急救濟,僱傭失業工人搞公共工程建設。在1935年又頒布了《緊急救濟撥款法》實施以工代賑,提供50億美元的失業救濟,成立工程振興局,組織失業者進行公路、堤壩、橋梁、公共建築等公用事業的建設。建立全國青年管理署,在其成立七年內,為60萬大學生和150萬中學生找到了半工半讀的工作。3、實行抵押救濟。抵押救濟是用來幫助中產階級房產主的⑦。頒布《住房再貸款法》、《國有住宅法》,並於1934年6月設立了聯邦住宅署,該署是一種聯邦抵押保險體制,該署在確保中產階級住宅安全的同時也促進了房屋建築業的發展。 ❸ 羅斯福新政中有關社會保障的內容有哪些
1、健全國家體制 ❹ 羅斯福新政為什麼要涉及社會保障問題 原因是當時金融危機下,人們紛紛失業,政府為了促使人們就業,緩和勞資矛盾,鞏固工農業生產,下令舉辦社會救濟公共工程,如田納西河治水,如民工隊植樹造林等等。 ❺ 羅斯福在新政期的社會保障思想 麵包,牛奶白送 ❻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建立的。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叫什麼方式? ❼ 羅斯福新政中社會保障措施的 看法 所謂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律規定對社會成員在面臨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維持勞動力再生產而建立的一種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內在穩定器」,只有做好社會保障,才能緩和矛盾,穩定秩序,促進經濟的發展。根據對概念的理解,並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如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以工代賑;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工人可自由參加工會;規定最高工時;規定最低工資;禁用童工等方面來回答此問。復興美國工業為美國新政首要目標,但只有在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前提下才能促進經濟恢復。《社會保障法》的通過,表明美國新政是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來確保社會保障,有利於長期穩定局面的形成.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