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法舊貨是什麼意思
① 廢舊電器處理不當會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各類高科技電子產品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電子垃圾。近日,本報聯合搜狐健康頻道調查顯示,八成家庭目前有待處理的舊家電。而電子垃圾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威脅環境和健康。如何讓這些「退役老兵」安全「轉業」,成了令人困惑的問題。
參與調查的1511人中,75.12%的人處理過舊家電,23.04%的人「想處理,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在處理方法上,人們的選擇則千差萬別。當被問到「如何處理小型舊家電(如吸塵器、微波爐等)」時,28.65%的人選擇賣給收舊家電的小販,16.05%的人因不知如何處理,所以一直放在家裡,16.02%的人將其送人,15.48%的人自己出售,13.53%的人「隨生活垃圾一起扔」,8.78%的人維修後繼續用。而「等廠家回收」的只佔1.3%。在大型家電(如電視機、洗衣機等)處理上,人們選擇則依次為:賣給小販(30.11%)、因不知如何處理而放著不用(21.31%)、送人(18.86%)、找人維修後接著用(14.03%)、隨生活垃圾一起扔(3.71%)及「等廠家回收」(3.71%)。
對此,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會長董金獅表示,老百姓處理舊家電的方法大多不科學。「如相當一部分人將舊家電賣給小販。而一些小商販回收後,有的會將其拆解―――將有用的金屬拿去賣錢,一些邊角料則燒掉或扔到水溝中。」而一旦拆解不當,會導致其中的放射性和重金屬元素等泄漏,嚴重污染環境。此前,某機構對一電子垃圾回收點附近的20名處於哺乳期的年輕婦女進行研究發現,不少人分泌的乳汁中二惡英等致癌物濃度很高。但調查中,55.56%的人根本不知道舊家電處理不當的隱患,17.22%的人對此有一定了解,27.25%的人則完全了解。
當問到「當了解這些危害後,是否會重新考慮如何處理舊家電」時,66.62%的人表示,會稍微考慮一下,但之後可能還會照舊處理,31.39%的人稱,會立刻按正確方法處理,1.99%的人則完全不予考慮。董金獅認為,電子垃圾回收不利,首先在於沒有相應政策。其次,大多老百姓意識不到潛在危害。即便意識到了,也很難找到可回收的廠家和機構。因此,董金獅呼籲,一、政府要盡快出台相應法律法規。據了解,即將頒布的《循環經濟法》將規定,企業有責任統一回收舊家電。二、廠家生產時,不光要考慮到怎麼賣,同時要考慮如何回收,多生產可回收、可利用,污染小的家電。三、老百姓不能將充電器、鬧鍾等小電器隨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大中型舊家電則不要在家放太長時間,否則同樣存在放射性金屬泄露等隱患,「但也不能找小商販回收,而應找廠家和相對正規的機構。」
各種電器的發明和使用,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更新換代和淘汰棄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廢舊電器,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地污染和破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多氯聯苯毒性強
很多電器都有變壓器,廢舊變壓器絕緣油中存在的多氯聯苯(PCBs)是當前國際上最為關注的有害毒物之一,有致癌、致畸等危害,長期接觸會對人類的生殖、智力發育和內分泌系統等產生毒性。
在廢舊電器的堆積和拆散過程中,多氯聯苯可隨泄漏的絕緣油、污水等廢棄物流入河中,也可隨飄塵沉積到水源和土壤中,還可以通過水、土壤和空氣進入動、植物體內。筆者近期完成了一項調查,對一個舊變壓器等廢舊電器拆解產業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了多氯聯苯污染與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在廢舊電器拆解地區的河水中,多氯聯苯比清潔區要高數十倍,而相距100公里的鄰近地區也比清潔區高十多倍。當地稻田和蔬菜地里的多氯聯苯含量也都明顯升高。
調查發現,多氯聯苯在污染地鯽魚體內高出允許限量標準的40倍,稻米的蔬菜中也都有不同倍數的升高。根據有關標准,當地的淡水魚和蛋已不能食用,鄰近地區的也應限量食用。調查還發現,當地新生兒臍血、胎糞和母乳中多氯聯苯含量明顯增高,當地出生的嬰幼兒智力和運動能力低於正常人群。
廢舊電器污染隱患巨大
上面只是廢舊電器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個事例,而事實上廢舊電器的污染是很多的。報廢的電視、電腦、手機、冰箱等電子垃圾,含有鉛、鎘、汞、鉻、溴化阻燃劑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電視機的顯像管、陰極射線管、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都是有毒物質。生產一台電腦需要多達700多種化工材料,其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
目前,廢舊電器在銷毀處理時大多作為普通垃圾被填埋,或在不具備環保技術和條件的小作坊里被拆解回收。結果,大量有害物質直接排入環境中,造成嚴重污染。還有很多舊電器被走街串巷收破爛者收去,改頭換面後流入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不僅不能解決污染問題,還造成很多安全隱患。
不吃污染地區的農副產品
廢舊電器造成環境污染的源頭,一是用戶的隨意丟棄,更嚴重的是一些個體拆解企業的不當拆解。發達國家對廢舊電器處理制定了完整的法律條款,並用先進的拆解技術,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但這些國家淘汰的舊電器太多,遠遠超過處理能力,所以他們大量出口廢舊電器,把污染轉嫁到不發達國家。
我國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政府也已制定和實施一些廢舊電器處理的條例、法規,但真正得到有效實施還有個過程,回收舊電器進行無污染的處理能力有限,大量的廢舊電器仍被當做一般垃圾填埋。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公眾和政府共同努力---
1.大眾和政府都要提高認識,國家要制定和實行相應的法律法規,群眾應主動參與,進行監督。
2.切斷污染來源,嚴禁廢舊電器隨意拆解。無論個人或單位都應提高自覺性,廢舊電器不要亂丟棄,也不要賣給收廢品的販子,應盡可能讓正規拆解部門回收,承受一些「小錢」上的損失。
3.在有污染的地方,為防嬰兒出生以後繼續受到多氯聯苯的危害,要建立母乳即人血中的PCRs檢測,在專家的指導下確定是否採用母乳喂養方式。
4.政府應控制和限制污染地區食用產品的生產和外銷,居民要避免食用污染地區生產的農副產
我國已進人電器廢棄的高峰期,每年估計報廢500萬台電視機、400萬台冰箱、600萬台洗衣機,隨著電腦、手機、VCD、DVD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報廢數量也將急劇上升。
目前我國廢舊家電主要處理途徑大都囤積或賣給「廢品回收小販」,這些「電子垃圾」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嚴重的環境污染、乃至違法制假等弊端。家用電器超過安全使用年限,電器內的線路老化,易導致漏電、觸電事故,引發火災,這給使用舊家電的人群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電子垃圾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電視機顯像管含有易爆性廢物、電視熒光屏含有劇毒的汞、電冰箱的製冷劑和發泡劑能破壞臭氧層、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等。一台電腦所需要的700多種化學原料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如果拆解處理不當,不但影響我們生存的環境,還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目前,許多國家已就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理和利用出台了相關的法規,建立了專門的處理廢舊家電或電子產品的回收機構。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先後制定《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規定廢舊家電不能隨便亂扔,消費者應將廢舊家電交售給家電經銷商、售後服務機構或回收企業,再由這些企業交給有資質的處理企業。能再利用的家電須經過測試、維修並貼上再利用品標識後,才能在舊貨市場銷售。不能再使用的廢家電須在環保部門認可的拆卸場所按金屬、塑料、電路板、電氣元件等分類,送交專業化處理,或熔煉,或化學分解,或焚燒處置。
規范的「電子垃圾」循環再利用,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逐步轉變為環保的、節約資源的綠色產業。
② 經濟法什麼是舊貨
經濟法中的舊貨定義
在經濟法中,舊貨是指已經使用或存放一定時間,重新進入市場進行交易的商品。
詳細解釋如下:
一、舊貨的基本概念
舊貨並不專指某一類別的商品,而是涵蓋了眾多領域的物品。只要是已經使用過或者存儲了一段時間,隨後被再次出售的商品,都可以被稱為舊貨。這些商品可能由於原所有者不再需要、更新換代或其他原因而被重新出售。
二、舊貨的分類
舊貨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於二手傢具、古董、二手車輛、廢舊金屬、舊電器等。這些舊貨在經過適當的處理和維護後,往往仍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經濟法的相關規定確保了舊貨的合法交易,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三、經濟法的相關規范
經濟法對於舊貨交易有一系列規范,旨在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消費者的權益。例如,對於二手商品的質量標准、交易雙方的權益保護、交易流程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此外,對於一些特殊的舊貨,如二手車輛或廢舊電子產品,還有額外的環保標准和安全認證要求。
四、舊貨交易的重要性
舊貨交易不僅有助於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浪費,還有助於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合法合規的舊貨交易,消費者可以獲得性價比高的商品,而賣家也能通過舊貨的流通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因此,經濟法的相關規范對於促進舊貨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經濟法對舊貨的定義及相關規范旨在保障市場的公平性和消費者的權益,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