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117條解釋
Ⅰ 在民訴中,如果原告放棄了訴訟請求,可否以後再次起訴
可以,只要不是法定的重復起訴情形,當事人放棄了訴訟請求也可以再次起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第二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1)民事訴訟法117條解釋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中的重復起訴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的規定:
第177條: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第117條: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Ⅱ 法律上「一事不二訴」原則指的是什麼(具體點)
「一事不二訴」原則即「一事不再理」原則,就是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訴和審理。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7項規定,任何人依一國法律及刑事程序經終局判決判定有罪或無罪開釋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審判或判刑。因此一事不再理原則是現代刑事訴訟普遍應遵循的國際准則。
1、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
第二,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從法院角度講,就是不得再受理。 所謂「一事」是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而為同一的訴訟請求。因為這個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當然就不得再起訴,法院也不應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當事人糾纏不清,造成訟累。
法條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刑事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九、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77條: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第117條:(四)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3、行政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⑴ 第36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⑵ 第37條:原告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經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2)民事訴訟法117條解釋擴展閱讀
案例:
8歲中年婦女賴某因在市場檔鋪與鄰居鄭某發生口角,被鄭某的兒子踢了屁股一腳,賴某在一年半時間內3次起訴鄭某,要求鄭某賠償醫療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等費用。記者昨日從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獲悉,該院第一次判決支持了賴某醫療費損失1078.4元後,第二次、第三次均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2014年11月26日,在東莞市塘廈鎮某市場,48歲中年婦女賴某與鄰居47歲的鄭某是相鄰檔鋪,當天雙方發生了爭執,賴某對鄭某罵個不停,鄭某兒子實在忍不住,用腳踢了賴某屁股一下,賴某撲倒在地,鄭某老公送賴某到醫院做了X光檢查,並支付150元檢查費,檢查結果顯示問題不大。但其後,賴某越想越生氣,向當地派出所報警,雙方在民警主持下達成調解,由鄭某支付給賴某500元,雙方以後互不追究。
雖然賠了錢,但賴某依然怒氣難消,分別於2015年1月7日、2015年10月28日、2016年4月19日起訴鄭某,第一次起訴要求鄭某賠償誤工費、伙食費、營養費、醫療費等9000元,第二次起訴要求被告鄭某賠償醫葯費2451元,第三次起訴要求被告鄭某賠償醫療費、誤工費、伙食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9374.36元。
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法院已於2015年3月30日作出第一次判決,支持了原告賴某醫療費損失1078.4元。賴某不服提起上訴,東莞中院依法維持原判。由於賴某第二、三次起訴,均無法證明提交的醫療費用票據與其受傷的關聯性。法院作出的第二、三次判決均駁回了賴某的訴訟請求。
來自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主審法官表示,賴某在第三次起訴時,法院明確告知其訴請的部分醫療費已經在前兩次生效判決處理過,起訴人再次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根據「一事不再理」原則,法院對已處理過的醫療費票據不予受理,僅對新提供的票據予以立案,後法院認為該票據和原告受傷沒有關聯性予以駁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事不再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屁股被踢一腳起訴3次 法院「一事不再理」
Ⅲ 撤回上訴的法律後果
在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中,撤訴後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但再次起訴的情況是不同的。
1、民事訴訟中。民訴意見第144條: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
2、刑事訴訟中。公訴案件:最高院解釋第177條: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第117條: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188條: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3、行政訴訟中。最高院解釋: (1),第36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2)第37條:原告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經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Ⅳ 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案件是否可以重新起訴
1、不可以,一事不再理;
2、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七條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九、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17條:(四)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3 行政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⑴ 第36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Ⅳ A縣鄉鎮企業局與B市公安局一起到黑龍江省購買木材。木材運回後,暫時存放在A縣鄉鎮企業局院內。後該鄉
1、由B市法院管轄。
因為根據法律規定,侵權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
2、公安局無權扣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7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採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財產追索債務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予以拘留、罰款」。
本案為普通民事糾紛,並非公安部門職能范圍,無權行使公權力扣押他人財產。
3、將認定被告侵權,判令返還車輛,賠償損失。債務問題如被告未提起反訴,則另案處理。
拓展資料:
一、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3、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二、修訂
1.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2.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_
3. 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4.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Ⅵ 新民訴法司法解釋11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七條內 當事人申容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