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中什麼是要約
㈠ 什麼是要約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且需要滿足內容具體確定、表明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等條件。要約邀請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例如,拍賣公告、招標公告、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四百七十三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
㈡ 關於經濟法中的要約收購
上市股份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流通的所有企業股東股份!
㈢ 經濟法概論里的要約是什麼意思
要約不是民法概念嗎?是經濟法的?是我沒學好嗎?
要約就是提出進行訂立合同行為的意思表示,有明確的合同內容,就等你來達成合意了,好比有個小姑娘過來和你說,大哥要不要進來玩兒啊,你進去了就是玩*兒*完*給*錢*這樣一個過程。。
相關的有要約邀請,是指邀請你來向我提出要約,比如廣告,就是小姑娘對你說,大哥你想咋玩兒,你說我要這么這么玩兒,然後。。就是履行你與小姑娘之間的合意了。。
匿了。。
㈣ 經濟法中的邀約與要約的區別
首先,這個屬於民法的內容
其次,兩者如果嚴格說來的話,應該叫做要約,邀約不是一個法律術語
再次,如果非得說有人在用這個詞的話,那我覺得,說的就是要約的意思
最後,如果需要查找要約的意思的話,網上好多...粘過來的話實在沒有意思...
㈤ 經濟法里要約的構成條件是什麼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要約的主要構成要件有:
(一)要約必須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我國法律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應當具有訂立該合同的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使其要約產生效力。
(二)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
(三)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的人發出。
要約必須向特定人發出,向不特定人發出的的建議即為要約邀請,只有向特定人發出要約,一旦受要約人發出承諾,即能夠成立合同。
(四)要約內容必須確定和完整
(五)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
要約只有在送達到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的拘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內容具體確定;
(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㈥ 經濟法合同要約
被告人沒有違約,9日,被告發電報給原告表示,在10日內答復,如同意10天後簽約,12月5日交貨,也就是說還沒有簽約啊,就不受原告的約束啊
㈦ 國際經濟法中要約和承諾的概念分別是什麼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發出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表示無條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㈧ 經濟法方面關於要約的
問題:1、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追認冰親自接受了邀約。
2、假定丙方在5月5日做出承諾,並按要求將所需大米交到乙方的營業地。乙方對大米驗收入庫,但事後未付款。在丙方一再主張下,乙方聲稱要約是甲方擅自所為,與乙方無關,合同未成立,要求丙方把大米拿走,未付款。試問: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接受貨物屬於履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