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對房改房

婚姻法對房改房

發布時間: 2022-02-22 08:07:57

『壹』 房改房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你好,你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

一、房改房是指本單位將自有的公房,以貨幣分配方式出售給職工,職工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從而對購買的房屋享有部分產權或全部產權的住房。購買房改房的職工通常享受了工齡折扣、付款折扣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

二、如果所購買的房改房屬於夫妻一方單位自有自管房,除當地政府有規定外,房屋所有權一般歸房屋產權單位的幹部、職工所有;

三、房改房屬於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要看房屋產權證的取得時間是在婚前還是婚後,如果是一方婚前取得,則屬於其個人財產;如果是在婚後取得,則屬夫妻共同財產。

四、在我國房屋改革中,還有一種普遍的現象是,產權證往往由單位直接辦在本單位職工名下。但無論形式如何,凡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理應認定為共同財產

五、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9條規定,一方婚前承租、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購買並登記於一方名下的房改房為夫妻共同財產。

但如果一方婚前承租、婚後以個人財產購買並登記於一方名下的房改房,性質上如何認定,司法解釋未做明確規定。鑒於我國房改房出售和價格均受國家房改房政策的調整,按福利政策規定,夫妻雙方的工齡、職務、付款時間等均影響到房屋的價格,由於夫妻關系一方購買的「房改房」將影響到另一方福利政策的再次享有,使得對方失去了享受福利購房的可能性。因此,無論是從所有權取得的時間上,還是從房屋的福利性質上,只要是用雙方工齡購買都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六、離婚訴訟中,婚後參與房改的房產盡管登記於一方名下,另一方是可以主張產權的,但是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

1、夫妻一方的房改房,婚後雙方出錢購買了這套房屋,則需提供購房時間是在結婚以後的相關證明即可,因為婚後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2、房改房是一種福利房,參與房改時,一般需摺合雙方的工齡等,所以可以向原產權單位調取房改時的申請書等檔案資料;

3、已購公有住房後,原產權人及其配偶不得再享受按福利優惠政策分配、租住、購買公有住房,所以也可以選擇讓自己單位開具證明,證實自己參與了配偶單位的房改政策,所以不能再佔有自己單位的房改指標等。

七、還有一種情況,婚前雖未取得產權證,但一方在婚前已經完成了主要的或者全部購房行為(已經足額或者大部支付購房款,簽訂購房合同),即使產權證的取得是在婚後,這種情況一般也認定為個人財產。

『貳』 按新婚姻法解釋,對於原國有單位房改房,夫妻離婚該如何處置

如果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應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依法分割。不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叄』 新婚姻法對房產有哪些新的規定

您好,單從2015年新婚姻法下對於房產的規定

其中有六項內容為「新規定」:專

1、不管婚前婚後,屬如果由父母出資買的房,登記在自己子女的名字下的,則認定為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2、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屬於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進行分配。

3、婚前買的房子,婚後房子的升值部分與配偶無關。

4、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如果夫妻雙方共同還貸,離婚時應考慮對方還貸部分進行補償。

5、婚前買了房,婚後擅自將房子賣掉,如果妻子想追回該房屋,法院不予支持。

6、夫妻以共同財產參與購買一方父母房改房時,離婚後該房子屬於一方個人財產,不參與財產分割。

前買房與婚後買房的區別如下:

婚前買的房子屬於個人財產,不因法律確定的婚姻關系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而婚後買房,除了夫妻雙方約定的屬於個人財產外均為夫妻共同財產。

由婚前夫妻一起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一起購買的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產權只登記在一個人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雙方結婚前,由雙方父母各自出錢為子女購買的房子為自己家子女的個人財產。而婚後,父母為雙方出錢購買的房子,為夫妻的共同財產。

『肆』 新婚姻法對房改房離婚的分割問題,有哪幾點

《婚姻法》沒有關於房改房的規定,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有規定: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伍』 夫妻離婚時怎麼而處理房改房

房改房,即已售公房。是指享受國家房改優惠政策的住宅。即居民將現住公房以標准價或成本價扣除折算後(舊住宅還要扣除房屋折算)購買的公房。其價格與購房人的職務、級別、工作年限等相掛鉤,購買價格常遠遠低於房屋的市場價值。這使得夫妻在離婚時在處理此類房屋時十分的棘手。專業婚姻律師從房改房的種類及分割原則兩方面來闡述離婚時的房改房的分割。

房改房的種類

房改房有兩種:一是以成本價購買,取得完全產權的房改房;二是以標准價購買,取得部分產權的房改房(有人稱之為「小產權」)。

公房出售是在原有住房基礎上的政策性住房交易,如購房的是已婚職工,無論以誰的名義登記,也無論原產權單位是男方單位、女方單位,或者是某一方的父母單位,該房改房應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對於取得房改公房「小產權」、以標准價購房的情況,購房者只是取得部分產權,無論比例高低,都與售房單位存在著一種產權共有關系。

離婚時房改房分割的原則

第一,購房優惠政策夫妻均享原則。房改房不是單位分配給職工個人的、不屬職工個人的財產,也不是包含其他家庭成員的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而應是夫妻共有財產。

第二,照顧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原則。要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對撫養子女方應給予照顧,條件基本相同時,應照顧女方。

第三,兼顧售房單位的利益原則。特別是部分產權房改房,單位是房屋的按份共有人,具有優先回購權。

第四,房產分割的兩種主要方式:一是變賣分割法,可將房改房以市場價出售再分割價款,二是競價分割法,當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過公開相互競價,確定房屋產權歸屬最高出價方所有,他方得到相應補償價款的房屋分割方式。

特別指出,離婚當事人對房改房的價值及歸屬問題無法達成協議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明確規定:房改房應按市場價分割。

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房屋的市場實際價值對房屋作出評估,而不能再按照取得該房產時所付出的購房款來確定房屋的價值,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該解釋第19條規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第20條規定: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可以根據個案的情況、考慮當事人的意願,採取競價、評估、拍賣等形式進行分割。

『陸』 新婚姻法對80年代的房改房是如何界定的

如果夫妻現在離婚,就按照現在的婚姻法辦。
而且這不光是婚姻法的事情,還涉專及到屬了物權法。因為按照物權法的規定,房產證上寫的是誰的名字,房子就是誰的。但是在物權法頒布之前很少有人注意這一點。所以像你說的這樣的,雖然按照物權法的規定,應該屬於個人財產,但是由於是80年代的事情,而且房改房又是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所以法院會認定這房子就是共同財產

『柒』 新婚姻法 有關房改房

婚後加不加名字都是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解釋三說的時涉及子女的房改房問題。

『捌』 離婚時房改房該如何劃分

「房改房」�0�2,似乎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名詞,也是上世紀90年代「房改」政策實施時所遺留的房屋。雖然目前關於「房改房」的問題並不是社會問題中的熱門,但是在婚姻家庭中,還是存在著關於房改房的糾紛。因為,市場房價畸高,房子對於國人來說太重要了。只要是關於房子的事,我們就不能忽視。房改房又稱已購公有住房,是指根據國家現行房改政策的有關規定,單位將原公房通過優惠的形式出售給已經承租或使用該房屋的職工,職工對其享有部分產權或者全部產權的居住用房。房改房是與我國特殊國情相適應、在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過渡性產物。房改房雖然特殊,但是在進行離婚財產分割時,也是要判定其歸屬的。有關房改房的歸屬問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都有相應的規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九條規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二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對於《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的規定,讓很多民眾感到十分糾結。大家不明白,為什麼用夫妻共同財產買的房,最後又不算是夫妻共同財產了?按照司法解釋(三)的定稿思路,我們得先從房改房的歷史和特性來入手理解。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長期實行的住房制度是一種由國家和單位統包職工住房投資、建設和分配的住房實物分配方式。改革開放以後,房改房開始向貨幣化、商品化住房分配製度過渡。房改房的價格並非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是由政府根據實現住房簡單生產和建立具有社會保障性的住房供給體系原則決定。由此,司法解釋(三)持有這樣的立場:因我國長期實行低工資制度,住房實行福利性實物分配製度,房改房是單位根據職工職務、年齡、工資、家庭人口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後在房屋價值計算上給予職工的政策性優惠福利。相當於將多年積累的工資差額,一次性補發給職工。作為參加房改的一方父母,其購買的房改房,無論是以市場價、成本價還是標准價購買,房屋價格並非房屋價值的直接體現,房屋價格與市場價格相比也是優惠很多,而這主要是因為一方父母享受房改政策的優惠福利。如果一方父母是與子女或共同生活的親屬共有房改房,房產管理部門經申請並登記核實後,可發給權利人《房屋共有權證》,並根據投資比例,注記每人所佔份額。所以,房產權屬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的,可以認定為一方父母享受房改政策而擁有產權的住房。同時,國家房改政策規定,職工按成本價或標准價購買公有住房,每個家庭只能享有一次,購房的數量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和各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分配住房的控制標准執行。所以,如果因為夫妻共同出資而認定為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改房為夫妻共同財產,多少會損害一方父母的財產權益和父母的基本居住權。從國家房改政策精神和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出發,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也是不可取的。在司法實踐中,房改房也有很多具體的情況。首先,對於尚未取得產權證書的房改房,應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一條進行處理,即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即一方主張對於出資的房改房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的主張不予支持。對於部分產權的房改房,出資的夫妻不能主張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除《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外,也與部分產權的房改房是由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管理權的住房單位與購房職工之間的特殊共有關系相關。其次,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一方父母參加房改的出資,如果沒有特別約定,也不符合贈與的情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在雙方離婚時可作為債權處理。而如果夫妻雙方出資時對於利息與一方父母有約定的,從約定;如果沒有約定,應綜合考慮相關情況予以支持。對於夫妻一直居住在該房改房內的,一般不予支持。再有,很多讀者會問,經濟適用房也是屬於一種政府提供的政策優惠,可以適用本條司法解釋嗎?在最高院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二條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本條解釋是不能適用於經濟適用房和商品房的,只是適用於房改房。循著司法解釋(三)的思路,我們多少可以理解這條司法解釋的精神。但是,我們不得不說,有關房改房的解釋,還是偏袒於父母倫理一方。夫妻用共同財產為父母出資購買房改房,並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應該看做是「孝」的表現和對家庭負責的表現。但是,如果發生離婚糾紛,這樣對另一方個體就會略顯不公。沒有了房屋的所有權,而司法解釋中的「債權」卻是在現實環境中很難實現的。而且就是有了這個「債權」,根據我們國人的道德和習俗,去向對方父母或對方索要「債」也是極為不妥的事情。婚姻法的精神是保護婚姻家庭中的弱勢群體,父母固然是弱勢群體,但是在婚姻當中的婦女、兒童、甚至一些男性在某些情況下也都是弱勢群體。在夫妻以自己的勞動所得來以父母名義購買房改房時,他們也是一種婚姻里的付出,不管他們是否住在這房子里,也無論他們在房產價格上得到了多少優惠,他們應該得到自己付出的結果,哪怕是一種認可。這不應該與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相混淆。這也是讓大家非常糾結的地方。盡管這樣,《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廣泛徵集了社會各界和法學各界的意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站在比較宏觀的角度上思考之後定稿的。關於其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還需要法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玖』 新婚姻法對房產規定

這個不算共同財產,其用婚後的工資償還,這一部分是共同財產,離婚時可以要求相專應補償,相關規屬定如下:
《婚姻法解釋三》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熱點內容
外國人法規 發布:2025-07-15 16:55:10 瀏覽:492
修訂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5 16:54:44 瀏覽:264
985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7-15 16:47:38 瀏覽:454
貴州省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5 16:47:28 瀏覽:450
比較cisg與中國合同法 發布:2025-07-15 16:47:25 瀏覽:590
學校老師法律知識答題活動總結 發布:2025-07-15 16:36:43 瀏覽:186
宇輝律師 發布:2025-07-15 16:35:05 瀏覽:340
做假親子鑒定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15 16:34:55 瀏覽:685
初級經濟法舊貨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5 16:30:21 瀏覽:719
北京勞動法監察大隊 發布:2025-07-15 16:29:34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