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談談對法律和經濟法的認識

談談對法律和經濟法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5-07-15 11:26:28

『壹』 經濟法的認知

今年開了《經濟法》這門課,因為高中有上過經濟法課,所以對經濟法還是很感興趣的,其實我對法律都感興趣拉,以前的理想就是做個律師。我們的經濟法由劉鋒老師教授,蠻喜歡老師的。下面就我談談對經濟法的理解和認識。

先說說對經濟法的認識把。

剛開始經濟法律給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較實質性的意義,比如哪些經濟行為或事情可為或不可為,哪些行為或者事情符合規定,哪些行為或者事情會受到法律法規的制裁。對經濟法的總體還是比較模糊的。

後來知道經濟法產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經濟管理模式所產生的市場秩序失衡,從而要求國家公共權力的介入以維護公共利益、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效率與公平。經濟法包括企業法 、公司法 、證券法、 合同法、 票據法、 企業破產法、 而三資企業法是重點等的內容。

但是總感覺經濟法跟民法差不多,經過學習經濟法知道了,經濟法和民法都以一定的財產關系為調整對象,其作用都在於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經濟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知道了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兩者的關系曾經是模糊不清的,以往法院的經濟審判庭審理的多數是民事案件,以至於法院將經濟審判更名為民事審判庭,讓一些人認為經濟法存在,這是一個誤解。現在看來,經濟法與民法的個性大於共性。他們是具有不同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的兩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盡管法律從整體上來說是用來維護和平衡效率與公平這兩大價值,但作為經濟法這一獨立法律部門有其所側重的追求價值,即經濟法總體上追求的價值是:可持續的社會整體效益。

由追求價值便引出了經濟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民主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公正原則。

『貳』 如何理解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和輔助淵源

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和輔助淵源如下:
1.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為經濟法提供了基礎和框架。
2.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律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主要規定基本的經濟關系和原則。
3. 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為執行法律和履行憲法規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法律。
2) 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1) 部門規章:由各部委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用於具體細化和實施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
2)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用於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些條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法律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的,用於管理自治地方的自治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
6. 特別行政區的法: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體系是依據中國憲法和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建立的,具有特別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適用於特別行政區。
這些淵源共同構成了經濟法的法律框架,為經濟活動的規范和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

『叄』 學經濟法學的感受和收獲怎麼寫

學經濟法學的感受和收獲示例:

通過經濟法課程的學習,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和體會,雖然我不是法律專業的,但我還是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來對待。

它使我對法律法規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更正了自己以前許多錯誤的觀點,對我自身的經濟法律知識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同時也是法律社會的背景下,這樣的一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經濟法中的《公司法》和《合同法》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闡述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首先,從我個人說起,我自己比較喜歡了解一些新聞,獲取一些當前國內外的大事和報道,更喜歡對事件有深層次的了解。但是由於我個人知識的限制,我很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如果事件涉及到經濟法律知識,我就更不能做到從深層次了解經濟現象了。

僅僅通過不到十八周的經濟法課的學習就想獲得足夠的法律知識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但是我還是可以發自內心的大聲說:我收獲很多,因為它讓我收獲了一種意識,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

要把經濟法學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對於我們來說它是一門新學科,它與我們以前了解的民法、行政法等有區別也有聯系,因此我們應該對經濟法的概念、作用范圍、具體實施等認真分析與比較。

經濟法專業畢業以後主要從事的工作

有考法檢系統公務員的,有到公司當法務的,還有念完博士教書的,也有轉行做市場營銷的。這是我們院經濟法專業畢業生的大致情況。

其實念法律的要想在法律這一行做下去,而且還能做得好的話,要看個人能力了。如果活動能力強,專業基礎也扎實做律師也幾年就出來了,要是理論功底深厚,那可以努力成為知名法學家。其它庸庸碌碌,水平一般的,基本都轉行了。

『肆』 對經濟法的理解與認識

1.經濟法產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經濟管理模式所產生的市場秩序失衡,從而要求國家公共權力的介入以維護公共利益、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效率與公平。

2.由於經濟法是國家利用其公權力對市場經濟主體以及運行的調控、管理、監督、引導,所以經濟法主體雙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即一方為國家相關主管機關,另一方為經營者(包括市場被管理主體和中介組織,其中中介組織又同時具有市場主管機關授權的監管職能和接受管理的義務)。

它們之間是調控和被調控、監督和被監督、管理和被管理、引導和被引導的關系,是雙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的關系。

3.由於經濟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有宏觀和微觀兩的領域(例:相關經濟法對經營者不正當競爭方面的管理就是微觀方面的管理;而相關經濟法對市場運行的管理便是宏觀方面的管理),所以經濟法可具體分為:宏觀調控法律關系;國有參與法律關系;涉外管製法律關系;市場監管法律關系。

4.由於經濟法所調敏蠢整的上述對象和范圍不同於其它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所以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5.盡管法律從整體上來說是用來維護和平衡效率與公平這兩大價值,但作為經濟法這一獨立法律部門有其所側重的追求價值,即經濟法總體上追求的橋腔陪價值是:可持續的社會整體效益。

6.由追求價值便引出了經濟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民主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公正原則。

7.結合綜上所述,故經濟法的概念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 *** 主管部門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另外,有關經濟法之性質的爭論,即公法、私法抑或公私混合法,本人認為已無現實意義,皆因當今行政權力之擴張於社會生活各領域。

社會圓嘩本位法律觀念的回歸,所以,本人認為於現實中再討論這一性質問題已毫無意義。



樓主,此問題實在太大,以上僅為概括敘述,並加之一些個人觀點,所以不詳之處歡迎指教。

不勝感激!

『伍』 談談你對國際經濟法的認識。(求高人解答,字數在一千字左右,謝謝了)

一、國際經濟法理解的分歧
國際經濟法作為新興的法律體系,自二戰後出現以來,對其性質及范圍的理解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它是國際法在經濟領域的延伸,即經濟的國際法,主要調整國家間或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關系。另一種觀點認為,國際經濟法突破了傳統法律體系,融合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與私法,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
二、國際經濟法的性質
國際經濟法具有其特有的規范特點。它既包含國際法部分,也包含國內法部分,反映了國際經濟交往的私人性和跨國性特徵。國際經濟法與國際法的區分標志之一是國際經濟交往的私人性。國際經濟關系大多發生在私人之間,因此,僅靠國際法來調整是不夠的。國際公法主要調整國家或政府的行為,而私人交易所遵循的規則很難進行全面地規范。
三、國際經濟法法律性之欠缺
國際經濟法作為規范國際經濟的法律,其法律性存在不足。首先,它缺乏體系性,形成一個鬆散的體例。其次,它缺乏確定性,表現在法律形式上、用語的不確定性、各國市場及其法律的不一致性、法律解釋機關的不確定性以及政治因素和國家實力在國際法中的重要地位。
四、WTO與國際經濟法
WTO是在GAT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旨在克服GATT的不足並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WTO在適用范圍、法律地位、規則普遍適用、規則形成以及貿易公正性等方面對GATT有重要發展。WTO的爭議解決機制是其成功的重要支柱。WTO的規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利益和權利義務上仍存在不平衡。
五、發展中國家與國際經濟法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法中的地位相對被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仍落後於政治秩序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應加強自身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法律秩序的建立,爭取有利的經濟和法律環境。發達國家應履行在協議中的承諾,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准入環境,制定新的貿易規則時應有發展中國家的充分參與。

『陸』 經濟法和法律有什麼關系

經濟法是法律的一個來部門法,但是,源學界還是有一定爭議。其法律性質類似於刑法、民法、社會法、行政法。

實際上經濟法與民法有交叉,比如:公司法、合同法等涉及經濟領域的法律既屬於民法,也屬於經濟法。

經濟法與行政法也有交叉,又有一個說法是,經濟法也可稱為經濟行政法。比如:稅法既是經濟法,也是行政法。

經濟法也有被歸類到社會法的說法,由於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現象較為普遍,故社會與政治、經濟的界限模糊。比如:勞動合同法,既是經濟法(關於經濟性質的合同內容),又是社會法(規制勞動關系),其中的一些規定又可以說是行政法(關於勞動行政機關的法條)。

##############

你如果要官方性的標准語言,是如下表述: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柒』 對於經濟法的認識

1.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梁冊拆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2.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學家關於經濟法的概念,主要見於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術文獻中。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存在我們看來屬於經濟法的法律規范,但它們不注重法律部門的區分,沒有民法的概念,更沒有經濟法這一概念。

4.經濟法概念在我國出現得較晚。1979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屆二次會議的官方文件橡棗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各種經濟法」。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經濟法確立為姿蠢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法並列。

熱點內容
初級會計師經濟法基礎順口溜 發布:2025-07-15 15:46:32 瀏覽:308
游泳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5 15:36:45 瀏覽:329
經濟法初級金融 發布:2025-07-15 15:35:41 瀏覽:66
新安法的立法目的 發布:2025-07-15 15:35:40 瀏覽:76
衛生行政法的概念 發布:2025-07-15 15:21:15 瀏覽:723
當官不上班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5 15:19:35 瀏覽:332
公司搬遷意向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5 15:15:02 瀏覽:431
美國最高法院九人 發布:2025-07-15 15:01:26 瀏覽:889
遼寧省勞動法護理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7-15 15:01:18 瀏覽:348
扣劃條文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15 15:01:16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