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行政法的概念
❶ 衛生法制定的概念,原則及其依據
概念:衛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在保護人體健康活動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的總和。衛生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具有法律的一般屬性,又有特定的調整對象,並具有自己的特徵而有別於其他法律。我國的衛生法是根據憲法的原則制定,主要涉及:國家衛生管理體制、衛生機構設置、任職資格、職權范圍、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在衛生活動中的權力與義務、行政責任與行政處罰等,是衛生監督的主要依據。
原則:衛生法的基本原則,也即衛生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行政法制原則,是指貫穿於衛生行政法律規范和衛生行政關系當中,指導和制約衛生行政立法與實施的衛生法制的基本精神和准則。
和其他法律法規一樣,衛生行政法須遵循的原則也很多,但根據不同的層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政治原則和憲法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衛生行政法的最高原則,他規定了衛生行政法的發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質。
2.國際法原則。在我國沒有加入WTO前,國際法只是我們應當遵循的一種國家行為准則,對我國的立法與執法影響力不是太大;我國加入WTO後,由於WTO規則對各成員國立法、執法的約束,國際法原則特別是WTO規則原則也成為我國衛生行政立法、執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3.衛生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衛生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位於政治原則和憲法原則、國際法原則之下的,產生於衛生行政法並指導衛生行政法的創立、實施的、貫穿於衛生法律規范和衛生行政關系當中,指導和制約衛生行政立法與實施的衛生法制的基本精神和准則。衛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義務本位』原則」、「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應急性原則」等等。
4.衛生行政法的其他原則。
依據:《立法法》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❷ 如何理解衛生法概念,簡述衛生法的調整對象
衛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涵蓋了食品衛生、醫療衛生、醫療事故處理、衛生防疫、葯品葯械管理、從業資格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方面的法律規范的集合。
它屬於行政法律部門的一部分,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行政法,旨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公共衛生秩序,保護公眾健康權益。
衛生法的調整對象廣泛,首先涉及國家與地方衛生行政機關的許可權與分工關系,確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責明確,協同高效。
其次,它調整政府與醫療機構的關系,確保醫療機構能夠依法執業,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再者,衛生法還關注醫療機構與患者的互動,強調保護患者權益,規范醫療行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此外,它還調整政府與從業人員的關系,確保醫療行業從業者具備必要的資質和道德規范。
最後,衛生法涉及政府與葯品葯械經營企業的互動,要求企業依法經營,確保葯品和醫療器械的安全與有效性。
通過上述多個層面的法律調整,衛生法旨在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醫療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權益不受侵害。
❸ 試述衛生法的概念
衛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涉及食品衛生、醫療衛生、醫療事故處理、衛生防疫、葯品葯械管理、從業資格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方面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屬於特殊行政法范疇。
衛生法的特點在於沒有統一的法典形式,而是由憲法、法律、行政性法規等眾多法律文件構成,這是其法律形式多樣化的體現。由於衛生法調整的是衛生防疫、醫療、衛生事務,這些事項本身常有變動,因此衛生法的穩定性較差,具有富於變動性的特點。衛生行政性法規和規章的制定與修改程序相對寬松,因此修改頻率較高。
衛生法的規定廣泛而多樣,涵蓋了衛生行政組織、衛生行政管理、衛生行政監督、醫院管理、醫護資格、計劃生育、母嬰保健、衛生行政執法、衛生類學校設置等內容,幾乎涉及社會的多個領域。衛生系統的管理體制與其他系統不同,這也導致了衛生法內容的廣泛性。
衛生法也具有易變性,由於我國衛生行政法制建設起步較晚,許多衛生事務依靠政策調整,尤其是加入WTO後,需要建立與WTO規則一致的制度,如信息公開制度、聽證制度等。這種新法規的制定,使得衛生法制呈現出易變性。
衛生法規中實體法與程序法交織,與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分別作為實體法和訴訟法分開制定不同,衛生行政法中的程序性規范不僅限於訴訟領域,還包括衛生行政管理活動程序的規范。
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衛生法律屬於普通法律,也是基本法律,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衛生法對於維護社會健康、保障公民健康權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