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風險負擔
Ⅰ 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
《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回由出賣人承擔,交付答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49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的,不影響因出賣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買受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
Ⅱ 合同中風險負擔與違約責任有什麼不同
(一)危險的發生是否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
區分違約責任和風險負擔,關鍵是要確定一定損害的發生是否是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違約行為造成的,或者當事人是否具有過錯。風險責任解決的只是在當事人雙方均無過錯的情況下,標的物發生意外的毀損滅失應當由誰來承擔的問題。負擔意外風險責任本身並不是一方向另一方承擔的責任,而違約責任解決的是在一方違約的情況下,違約方向非違約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問題。在發生意外風險的情況下,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但是在違約的情況下,違約方是有過錯的。
一般來說,在適用嚴格責任的情況下,因為不考慮過錯問題,對於一些當事人沒有過錯的違約行為而引起的標的物的毀損滅失,仍然要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因此,風險負擔適用的范圍就相對狹小,主要僅限於不可抗力導致的履行不能。但是,在適用過錯責任的情況下,由於要考慮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所以對一些引起標的物毀損滅失的原因,如果當事人確實沒有過錯,則不應當使其承擔違約責任。這樣,風險負擔適用的范圍限度較為寬泛。
(二)關於適用的范圍。
就適用范圍而言,一方面,違約責任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合同,無論是單務合同還是雙務合同均可適用違約責任,而風險負擔僅僅適用於雙務合同。另一方面,就雙務合同而言,違約責任是普遍適用的,而風險負擔主要適用於交付標的物的雙務合同,重點是買賣合同。意外風險責任一般並不涉及到違約責任的各種形式的適用問題。而違約責任包括了損害賠償等多種責任形式。所以,在違約責任中不應當包括意外風險的責任。
(三)關於適用的原則。
違約責任採用嚴格責任和過錯責任,我國《合同法》總則中確立了嚴格責任,而在《合同法》分則中則規定了若干過錯責任。但對風險負擔而言,因為主要是對一種不幸的損害進行合理的分配的規則,其適用的前提是損害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或任何一方,因此對損失的分擔主要採取公平原則。
(四)關於違約責任的免除問題。
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也會給非違約方帶來一定的利益,那麼對違約責任的免除是否也屬於風險的內涵?我認為,任何責任的免除都不是風險負擔要解決的問題,而屬於違約責任的范疇。這一點也是違約責任和風險負擔的區別。如果標的物是特定物,在遭受毀損滅失以後,將發生實際履行的免除問題。這便屬於違約責任的范疇。但對於標的物毀損滅失本身的風險如何分配,如何分擔,則屬於風險負擔的內容。(1141)
Ⅲ 急,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是什麼 請在:交付主義原則的方向上解答
一般認為,交付有三點法律意義:第一,確定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第二,確定標的物風險的轉移;第三,確定標的物孳息的歸屬。⑦由於交付本身就含有「轉移所有權」的內容,在認定交付的同時,當然就確定所有權的轉移。那麼對於標的物的風險轉移來說,交付是否具有決定意義呢?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轉移在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通行的觀點把各國的立法分為「所有權主義」和「交付主義」兩種。所謂「所有權主義」,是指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由所有權人負擔,以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為風險轉移的時間,無論實際佔有是否轉移,此種立法以法國、英國為代表。所謂「交付主義」,是指標的物的風險由佔有人負擔,以標的物實際佔有的轉移作為風險轉移的標志,而不論標的物的所有權在何時轉移(顯然此處的「交付」是指轉移佔有),此種立法以德國、美國為代表。⑧被認為代表了國際立法趨勢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也採納了「交付主義」。
Ⅳ 合同法所有權轉移和風險承擔!
(2006年)甲、乙來簽訂貨物源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為收貨人。運輸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Ⅳ 合同法中 買方和賣方承擔風險的情況有哪些
首先是有約定的從約定,無約定的按照合同法的規定:
原則是交付主義:即標的物交付之回前答由買方承擔、交付之後風險轉移由賣方承擔。
有兩個例外(不依照交付轉移):
1、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貨物,在合同成立時,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2、一方的根本違約,
如 買受人不在指定時間地點收取標的物,風險自買受人違約之時轉移;
如 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Ⅵ 技術開發合同中風險負擔的原則是什麼
第一,看當事人對風險負擔有無約定,有約定從其約定。第二,如無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按《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確定。第三,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按《合同法》第61條又不能確定的,由當事人合理分擔。合理分擔,應當是按公平原則分擔。
Ⅶ 為什麼合同法上採取的嚴格責任原則還有風險負擔問題
主要是維護交易的穩定,如果採用過錯責任,那在無過錯的情況下版,幾乎所有的交易風險都權要權利人來承擔,明顯就不合理了。
合同的權利一般都是請求權,都是要對方履行的,而如果對方沒有過錯不履行就不算違約,那就基本沒法保證合同交易了。
Ⅷ 買賣合同中的風險承擔問題
因為沒有特殊約定,問題就簡單化了,運輸過程中標的物歸誰所有就由誰承擔風險
Ⅸ 合同法的風險承擔
您好!題目中有抄些詞句不太襲理解。但應該還是能夠辨識大概意思。您這是在准備什麼考試的練習題目吧。我個人認為,上述選項中,根據即將實施的法律來看,至少第二項是錯誤的。當然,每個人都可能有認知盲點,也許這個答案並不正確,歡迎您交流指正,以求共同學習進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