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哪條規定電子證據
A. 關於我國電子證據的規定
根據《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電子數據是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數據。
電子證據主要包括如下:
1、網頁、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貼吧、網盤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2、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3、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4、文檔、圖片、音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例外:以數字化形式記載的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等證據,不屬於電子數據。
(1)合同法哪條規定電子證據擴展閱讀
為規范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提高刑事案件辦理質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出台了《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電子數據是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數據,包括:網頁、博客、朋友圈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等信息,文檔、圖片、音視頻等電子文件。
《規定》要求,收集、提取電子數據,應當由二名以上偵查人員進行,取證方法應當符合相關技術標准。收集、提取過程中,如能夠扣押電子數據原始存儲介質的,應當扣押、封存原始存儲介質,並製作筆錄,如無法扣押原始存儲介質的,可以提取電子數據,但應當註明原因、存放地點或電子數據的來源等情況。
《規定》明確,如存在數據量大無法或不便提取,或者提取時間長可能造成電子數據被篡改或者滅失的等情形,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准,可以對電子數據進行凍結。凍結電子數據,應當採取計算電子數據的完整性校驗值、鎖定網路應用賬號等方法。
《規定》要求,收集、提取的原始存儲介質或者電子數據,應當以封存狀態隨案移送,並製作電子數據的備份一並移送,對網頁、文檔、圖片等可以直接展示的電子數據,可以不隨案移送列印件。對凍結的電子數據,應當移送被凍結電子數據的清單,註明類別、文件格式、凍結主體、證據要點、相關網路應用賬號,並附查看工具和方法的說明。
《規定》明確,電子數據是否真實,應當著重審查移送的是否是原始存儲介質、電子數據是否具有數字簽名或證書等特殊標識等內容,對電子數據是否完整,應當採取審查原始存儲介質的扣押、封存狀態等方法進行驗證, 對收集、提取電子數據是否合法,應當著重審查收集、提取電子數據是否由二名以上偵查人員進行以及取證方法是否符合相關技術標准等內容。
《規定》明確,如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電子數據鑒定意見有異議,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出庭作證。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規定》要求,在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程序中,如存在未以封存狀態移送等瑕疵的,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如電子數據系篡改、偽造或者無法確定真偽的,以及電子數據有增加、刪除、修改等情形,影響電子數據真實性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B. 電子合同有什麼法律依據呢
電子合同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五百一十二條
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電子合同的標的為提供服務的,生成的電子憑證或者實物憑證中載明的時間為提供服務時間;前述憑證沒有載明時間或者載明時間與實際提供服務時間不一致的,以實際提供服務的時間為准。
C. 合同法中哪些條款賦予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
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簽訂電子合同,當事人之間使用計算機電子數據交換,合同主要條款也是通過計算機屏幕顯示,不存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書面形式,因此只能以電子數字簽名(加密)的形式,證明合同的成立.
對此,新合同法立法之時已注意到這一客觀現實,採取了較為靈活的態度,按照該條款理解:即電子合同當事人雙方既可以直接使用電子簽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首先簽訂使用這種方法的確認書,使合同成立生效.間接地承認了電子簽名(加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D. 什麼樣的電子合同可以作為有效的電子證據
主要法律條文對於電子證據的相關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七條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電子合同存證解決方案
身份認證技術識別用戶身份
完整的電子證據鏈
數字簽名技術防篡改
電子合同實現技術原理
通過對簽署方進行實名認證後,向第三方CA機構申請簽發CA證書,對原文內容哈希運算後,使用私鑰進行數字簽名,並輔之以第三方可信時間戳,即形成可靠電子合同。
E. 關於 「電子合同的效力問題」
1、訂立合同的要約、承諾;
2、要約、承諾的形式;
3、以數據電文形式作出的要約、承諾分析;
4、當前法律對以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規定;
5、電子合同效力的幾種可能;
6、在實踐中,對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爭議、救濟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F. 電子文件的法律證據地位主要有哪幾種觀點
您好,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在電子證據的可采性認定方面,缺乏較健全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國規定電子證據收集、認證等方面內容的大多是司法解釋,其內容零散不成體系,缺乏剛性條款,沒有較健全的法律支持。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4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偵查機關偵查工作貫徹刑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部分第5條等部分法律條文涉及到訴訟中的電子證據問題,建議盡快完善我國的電子證據立法,對電子證據的適用范圍、採納條件、可采性原則等作出明確規定,以滿足社會需要。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該《規定》第22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試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可見現行證據法規是把計算機證據作為試聽資料證據的一種予以明確的。
近年來,理論界對於電子文件證據的種類歸屬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應將電子文件證據劃入書證;也有很多學者的觀點與《規定》一致,將電子文件證據歸為視聽資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i周詳的回答。
G. 電子證據的真實性有怎麼的法律規定
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於2019年10月14通過,第1777次會議通過,自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對於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應當結合下列因素綜合判斷:
(一)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或者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時對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是否有影響;
(三)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具備有效的防止出錯的監測、核查手段;
(四)電子數據是否被完整地保存、傳輸、提取,保存、傳輸、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電子數據是否在正常的往來活動中形成和存儲;
(六)保存、傳輸、提取電子數據的主體是否適當;
(七)影響電子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通過鑒定或者勘驗等方法,審查判斷電子數據的真實性。
第九十四條 電子數據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真實性,但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除外:
(一)由當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於己不利的電子數據;
(二)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
(三)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四)以檔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
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真實性,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作為被提及的第三方平台,我們始終將電子合同法律效力作為企業合規運營中最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們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分布式存證領域,包括合同存證、郵件存證、文件存證、結構化數據存證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電子合同已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中,同時,以電子合同為證據的司法判例也在不斷涌現,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堅以更完善、更優質的服務,做好互聯網時代下契約精神的守護者。
H. 關於電子合同,法律有哪些規定
《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
非常明確得規定了民事法律行為,需具備以下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樣簽訂的合同為合法有效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和第十一條
以非常明確的形式確定了電子數據和紙面合同一樣,是書面形式的一種,具備相同的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
以非常明確的形式確定了什麼是電子簽名,以及電子簽名和傳統手寫簽名和蓋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於2004年8月28日,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