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34條解釋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對夫妻實行計劃生育義務的規定。
人口生產是除物質生產以外的第二種生產。人口生產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促進或者延緩的作用。歷史上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口規律。社會制度不同,人口生產的狀況與特點也各不相同。在舊中國,物質生產匱乏、醫療條件落後,人口生產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條件也有長足的進步。死亡率大大降低,而出生率大大提高,我國人口迅速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口生產的客觀要求。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生產與物質的生產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正確處理生產和需要、積累和消費,人口必須有計劃、合理地增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的人口迅速增長,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通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從我國的人口現狀與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的是以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為目標的計劃生育政策。自從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73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20.99‰,1979年下降到11.7‰,1980年下降到10‰。按照國家計生委《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綱要》(1995年-2000年),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0‰以下,總人口控制在13億以內。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截止2000年11月1日,我國總人口為12.9533億,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到2010年,我國總人口要控制在14億以內。我國人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計劃生育的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一是人口基數大。盡管生育率已經降到較低的水平,但每年出生人口的絕對數字仍然很大,全國人口總規模還在繼續增長。二是生育水平還不穩定。部分群眾的生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一些實際困難還沒有很好解決。如果工作做得不好,生育水平仍然可能回升。三是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的生育水平仍然偏高。大多數農村地區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地區計劃生育的服務還跟不上。四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還很大,在人口素質、人口結構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實行計劃生育,是民族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不僅關繫到夫妻、子女、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繫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民族的興旺,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也是我國家庭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落實到每一對育齡夫婦。婚姻法本條的規定,就是要把計劃生育的原則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對夫妻之中。實行計劃生育,是夫妻雙方的一項法定義務,帶有強制性。國家政策和法律規定了計劃生育的義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制訂和頒布了計劃生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違反計劃生育的有關規定,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每對夫婦都有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違反規定要受到制裁,這是計劃生育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要破除「重男輕女」、「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等陳腐思想,充分認識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地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必須嚴格禁止歧視、虐待不生子女或者只生女孩的婦女的現象和行為,克服夫妻思想上重男輕女及傳宗接代的舊傳統的影響。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因此,計劃生育並不只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而是夫妻雙方的義務,不能片面地把計劃生育的義務推給婦女一方。在現實生活中,實行計劃生育,往往容易理解成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與男方無關,對此不自覺履行,阻礙了計劃生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因此,夫妻雙方要共同協商,互相配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自覺履行這一法定義務。實行計劃生育,夫妻要採用避孕措施。目前我國有許多種避孕方法供夫妻選擇,使用起來一般都安全可靠、簡便易行,同時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如婦女使用的口服避孕葯、外用避孕葯膜、宮內避孕器、輸卵管阻斷術等等。男子也有各種避孕方法,如輸精管結扎術。還有一種新的絕育方法,只要在男子陰囊輸精管處打一針,即可阻斷精液排出,從而達到終身避孕的效果。這種方法不用開刀動手術,痛苦小,也不影響性生活,必要時還可以恢復生育能力。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但是,男女在生理上有不同的特點和自然分工,胎兒是在母腹中依賴母親的供養孕育至出生,此間胎兒不能離開母體而獨立生存。胎兒與母親的人身不可分離,母子雙方的健康和生命互相關聯,到目前為止,婦女在生育方面起著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母親比父親更加辛苦,其生育權與健康權理應受到特別保護。許多法律法規都有特別保護孕婦及生育婦女的規定,如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刑法等。婚姻法第34條中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2條中規定,女方按照計劃生育的要求中止妊娠的,在手術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第47條中還特別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第50條中還規定,如果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並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刑法第49條中規定,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些規定,都體現了法律對生育婦女的特別保護。
⑵ 婚姻法第三十四條
見:《婚姻法》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⑶ 我國婚姻法第33條與34條的區別
《婚姻法》第三十三條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版軍人一方權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⑷ 看一下婚姻法第34條規定
第三十四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確有必要」一般指,女方懷孕系婚後與他人通姦所致;女方小產後,身體健康已恢復的;男方受虐待,不堪忍受的;一方對他方有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的;其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情況。
⑸ 關於婚姻法
你們已經不算近親了,可以結婚。如果是你奶奶的子女的孩子就不行。
(1)直系血親。包括父母子女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間。即父親不能娶女兒為妻,母親不能嫁兒子為夫。爺爺(姥爺)不能與孫女(外孫女)婚配,奶奶(姥姥)不能與孫子(外孫子)結合。
(2)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1)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間不能結婚。(2)不同輩的叔、伯、姑、舅、姨與侄(女)、甥(女)。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兒結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兒子結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兒結婚;姨媽不能和姊妹的兒子結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七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直系血親是指有真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即生育自己和已身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包括已身從出的的直系長輩血親和從已身所出的直系晚輩血親。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等,你們顯然不是這種情況。旁系血親是指具有間接血緣知道關系的親屬,即非直系血親而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親屬。包括在輩分上相當於或高於父母的旁系長輩血親,在輩分上相當於或低於子女的旁系晚輩血親以及在輩分上同自己相當的同輩旁系血親。
我國現行婚姻法是以血親之間的世代來計算親屬關系遠近的。世代計演算法一輩為一代,在計算直系血親時,以已身為一代,然後由乙身向上或向下數,向上數至父母為二代,數至祖父母為三代;向下數至子女為二代,數至孫子女為三代,依此類推。在計算旁系血親時須根據旁系血親之間的同源關系確定世代,同源於父母的為兩代以內旁系血親,同源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為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依此類推。所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是指同源於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已身相對而言)的旁系血親。無論輩分是否相同,只要同源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親,都是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輩分相同的有兄第姐妹、堂兄第姐妹、表兄第姐妹;輩分不同的有伯、叔、姑與侄子,舅、姨與外甥子女。超出這個范圍,就不屬於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了。計算旁系血親代數的具體方法是:從兩個旁系親屬分別往上數至雙方同源血親,其本身為一代,如果兩邊數目相等,則任何一邊的數目即為他們的代數;如果兩邊數目不相等,則以大的數目為其代數。
⑹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解析
張凱律師: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1〕18號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張凱律師解析: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框架下,結婚登記在性質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即行政確認行為。當事人對已經領取的結婚證效力提出異議,雖然不屬於法院民事案件的審查范圍,但當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解決或提起行政訴訟。據此,《婚姻法解釋(三)》第一條第二款對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作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規定。這等於同時給程序瑕疵的婚姻當事人提出了救濟的時限:要麼60日(行政復議)、要麼3個月(行政訴訟),而不是「宣告無效婚姻」沒有期限的限制。其實,即便婚姻登記程序有瑕疵的,婚姻當事人一般也要到了矛盾不可調和、利益沖突非常尖銳時才會想到採取訴訟的行動。但此時估計早已過了行政救濟時限,因此可以說以後很難以程序瑕疵來訴求婚姻利益。
第二條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張凱律師解析: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使得DNA鑒定技術被廣泛用於子女與父母尤其是與父親的血緣關系的證明。親子鑒定技術簡便易行,准確率較高,在訴訟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條對「親子鑒定」舉證責任及證據推定作出了明確規定,杜絕了相關人「攜親子以令親父(母)」的尷尬現象。在處理有關親子關系糾紛時,如果一方提供的證據能夠形成合理的證據鏈條證明當事人之間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親子關系,另一方沒有相反的證據又堅決不同意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2002年4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5條的規定(法理上叫舉證妨礙制度)做出處理,即可以推定請求否認親子關系一方或者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而不配合法院進行親子鑒定的一方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
第三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張凱律師解析:該條內容在《婚姻法》第三十七條已明確規定,此次以專條加以重申,苦命的兒女們在遭遇狠心父母之時便可更加名正言順地提起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張凱律師解析:這一條突破了婚內不分割財產的傳統,傾向於肯定婚內共同財產在一定條件的AA制。即在符合該條所述中的兩種情形時,即使不要求解除婚姻關系,夫妻一方也可以要求分割共同財產,將其變為婚內的個人財產,防止配偶惡意損減夫妻共同財產。但另一方如何知曉並取證、舉證?「重大疾病」及「相關醫療費用」又如何界定、誰負舉證責任?
第五條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張凱律師解析:當事人在咨詢婚姻相關問題時,總會問到諸如個人婚前財產是不是經過多少年之後就變成共同財產了之類的問題。在90年代時確實有一個司法解釋提到過這個問題,但該司法解釋已經失效。《婚姻法司法解釋(二)》雖明確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孳息和自然增值這兩種情形如何認定未予明確。請大家注意:本條所說並不是結了婚個人財產就變成共同財產,而是指個人財產所產生的「收益」可以轉變成共同財產,而且還有個但書,就是這些「收益」不包括孳息和自然增值。所以只有讓你配偶的婚前個人財產「動」起來,變成投資後產生的「收益」才能變為夫妻共同財產,沒有動起來的存款、股票、固定資產等的孳息和自然增值還是個人財產。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張凱律師解析:該條對熱戀時心血來潮的「贈與」在感情降溫後後悔以及打著婚戀旗號訛取錢財的情形中的「贈與方」提供了保障,穩定了財產關系。就是說,除了特殊情況以外,一般人的房屋贈與都必須要房屋變更登記以後才能生效,如果沒有變更登記,贈與方是有權撤銷贈與的。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張凱律師解析:本條推翻了《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的規定,即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新條解決了千千萬萬舉全家之力、傾畢生積蓄買一套房為子女婚嫁的父母們的後顧之憂,子女離婚不再分走爹媽贈與的房產。但提醒父母們,可要保留好資金來源流向證據,可要把好「產權登記」關,不可在子女弱勢時被強勢對方要挾而亂登記。該條漏洞在於夫妻一方可能以父母贈房的方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譬如,男方婚後與女方感情不和,預料到要離婚,就可能隱瞞女方將財產轉移給父母,然後讓父母出資買房給他,最終將夫妻共同財產變成男方的個人財產。
第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張凱律師解析:此條前半部在《民法通則》第17條、第64條及《民事訴訟法》第170條中已有規定。後半部是創新,解決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行為能力問題,就是先要一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第九條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張凱律師解析:根據我國現行《婚姻法》第34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者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但是,如果女方不顧男方反對,擅自「終止妊娠」,仍然不允許男方提出離婚,則是侵害了男方的生育權。因此,該條有助於保障夫妻雙方的權利,對因生育權而起的婚姻糾紛給出了妥當的解決方案。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張凱律師解析:本條確立了一個基本原則:協議優先,登記人備選;為人民法院盡快定紛止爭提供了一個可行方案。首付系婚前一方,婚後以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的,則按比例補償對方房產增值部分,杜絕了顯失公平。比較公平的計算方式,應當是先計算出婚後共同還貸的總額後,再計算婚後還貸的比例,根據各自貢獻大小進行分配。具體為:(房產評估價格-剩餘按揭-已支付款項)×婚後貸款所佔房款總額的比例。本律師再次強調,如果婚前你付了首付款而沒有寫你的名字,請保管好付款依據,否則你可能會嘗到 「凈身出戶」的滋味。
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張凱律師解析:本條體現了「促進交易」原則,保護了善意第三人,強化了產權登記的效力。將夫妻對共有房屋處理的分歧作為夫妻內部處理、不影響外部法律行為的效力、同時又使受蒙蔽一方的權益在離婚時得到補償。但是,如何界定不動產的「善意購買」?在民法理論中,「善意購買」通常是不適用於不動產買賣的。在夫妻兩人共同登記的情況下,何以存在「善意購買」行為?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張凱律師解析:此條特別體現了登記公示效力,同時體現房改房的政策效果。僅父母有權參與房改的,子女當然不能享有該房改權利。
第十三條 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張凱律師解析:本條告訴我們對養老金實際繳付的現值部分在離婚時可以分割或要求對方給予補償。不過,養老金本身具人身性質、且是將來可期待收入,當然不宜在離婚時分割;實際繳付部分,卻類同於夫妻債權,加以分割,是有道理的。
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張凱律師解析:此條貫徹了民法理論中「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理念,條件不成就,行為不生效。當事人協議離婚未成,則事先達成的附協議離婚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不生效,對夫妻雙方均不產生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案件的依據。
第十五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
張凱律師解析:此條特別注意到法律規定之間的統一和協調,交代很清楚。但是,對故意不分割遺產、數額不大的遺產以及分居兩地甚至兩國的當事人,「另行起訴」可能比較難以實現。
第十六條 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張凱律師解析:兩口子之間也可以打欠條,本條傾向於肯定婚內共同財產在一定條件的AA制,具有新時期的新特色,實際案例不多,但將來可能有增多的趨勢。但提請朋友注意的是,夫妻之間訂立欠條,一定得是出具欠條的一方用於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
第十七條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張凱律師解析:本條是「過錯相抵原則」的具體體現。但我認為,如果簡單相抵、不分青紅皂白,可能會有失公平。假若一方有三四種過錯且程度嚴重,另一方僅有一種錯且程度輕微,那也相抵?再說,也許一方願意以賠償求得內心平衡的,也不支持?此條應當有除外情形,可是沒有,難道保護×方出軌?!
第十八條 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張凱律師解析:此條參見《婚姻法》第47條: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第十九條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張凱律師解析: 這是適用性規定,必不可少,避免政出多門、有法難依。注意本解釋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⑺ 婚姻法第三十四條是怎麼寫的
第三十四條解釋:【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的情形】第三十四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解釋】一、條文內容介紹本條是對男方離婚請求權行使時間上的限制性規定。本條與1980年《婚姻法》第27條的規定相比,增加了「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對婦女、兒童權益的保護,同時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規定相一致。本條規定了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的三種情形:一是女方在懷孕期間;二是女方分娩後一年內;三是女方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婚姻法》對婦女特殊時期的權益作出保護性規定的目的是,在上述三個特殊時期內,一方面婦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定負擔,身體比較虛弱;另一方面胎兒和嬰兒正處在發育階段,需要精心地護理和照顧,如果此時男方提出離婚,既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胎兒或嬰兒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因此,法律作出上述規定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一)「懷孕期間」的含義本條規定的「懷孕期間」,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夫妻雙方發生性關系而造成的懷孕,在該期間男方不得提出離婚;2.女方在婚前與他人發生性關系導致懷孕。筆者認為,男女一方婚前與他人發生性行為,應該與婚後通姦行為加以區別,一般不能作為對方提出離婚的理由。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婚姻關系尚未建立,男女雙方之間還沒有產生夫妻間相互忠實的法律義務。婚前性行為只是道德問題,而不涉及法律問題。因此,對女方因婚前與他人發生性關系導致懷孕的情況,應當按照本條規定處理;3.本條規定的「懷孕期間」,不包括女方在婚後與他人發生性關系而導致的懷孕期間。這是因為女方已經違背了夫妻應該相互忠實的法律義務,再對其特別保護必將損害男方的合法權益。(二)「分娩後一年內」的含義所謂分娩,是指胎兒脫離母體作為獨自存在的個體的這段時期。只要女方有分娩的事實,無論嬰兒是否活著出生,也不論出生後是否死亡,分娩後一年內男方均不得提出離婚。(三)「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的含義。中止妊娠包括自然中止妊娠和人工中止妊娠。本條對中止妊娠的原因未加以限制性規定,因而,無論是自然中止妊娠,還是人工中止妊娠,在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限制男方提出離婚請求,均符合婚姻法保護女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法律精神。(四)「女方提出離婚的」含義在上述三個特殊時期,女方提出離婚的,不受此規定的限制。女方自願放棄法律對自己的特殊保護,說明其本人對離婚已有思想准備,或者維持婚姻關系可能對女方自身或胎兒、嬰兒造成重大不利。在此情況下,法院對女方提出離婚的請求應當受理,並應根據夫妻關系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准予離婚。此外,如果男女雙方在上述期間自願離婚,法院也應當受理。(五)「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含義這里所說的「確有必要」,一般是指女方存在過錯,嚴重損害夫妻關系,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女方不同意其配偶提起的離婚請求,人民法院依然可以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而依法作出准予離婚的判決。這是因為當女方存在嚴重過錯時,足以證明該女方主觀上已經不再珍惜自己的婚姻,客觀上其過錯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夫妻關系,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人民法院受理該離婚請求,不僅符合婚姻自由的原則和婚姻的本質,也合乎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六)本條屬程序性限制規定本條規定是對男方在一定期限內行使離婚請求權的限制,這是一種程序上的限制性規定,它只是推遲男方提出離婚請求的時間,並不涉及准予或不準予離婚的實體性問題。待上述期間屆滿後,男方仍可依法行使其離婚請求權。二、本條調整糾紛的類型和范圍一是一方提出離婚請求但無子女撫養問題的糾紛。若男方提出離婚,法院查明的焦點是看有無必要受理男方提出的離婚請求;若女方提出離婚,則看雙方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或不判決雙方離婚是否將危害女方或胎兒、嬰兒的身心健康。二是一方提出離婚但涉及子女撫養問題的糾紛。分娩後一年內,則涉及子女的撫養問題;若女方在懷孕期間,則涉及到將來子女出生後的撫養問題。【實務難點】1.男方在上述期間提出離婚的處理方法一是男方提起離婚請求,原審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女方有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之任一情形的,應當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在立案後發現上述任一情況的,應當判決駁回男方的訴訟請求。二是如果原審人民法院判決離婚時,未發現女方有上述任一情形的,女方自己發現並提出上訴,二審人民法院應撤銷原審法院判決,駁回男方的訴訟請求。2.如何認定「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這里所說的「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根據審判實踐,主要包括以下情況:一是男方有充分證據證明女方婚後與婚外男性發生性關系(包括賣淫、通姦、姘居、重婚等行為)而導致的懷孕、分娩、中止妊娠行為的;二是確有不能共同生活的重大、急迫事由,如女方威脅男方的生命或者嚴重侵害男方的其他合法權益的;三是女方對男方有虐待或家庭暴力,男方不堪忍受的;四是女方婚前患有不宜結婚的疾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不宜生育的;五是女方對嬰兒有虐待遺棄行為的;六是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者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下落不明的。上述情況,不是女方存在過錯,就是女方不盡對嬰兒的撫養義務,致使其喪失特別保護的必要,因此男方可以提出離婚請求。【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五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終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⑻ 中國婚姻法
依據婚姻法第34條、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5條的規定,在女方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男方不得請求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的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該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所謂「確有必要」,根據司法解釋和審判實踐,主要指下述兩種情況:(1)在此期間雙方確實存在不能繼續共同生活的重大而急迫的事由,已對他方有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的可能;(2)女方懷孕或分娩的嬰兒是因與他人通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