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是什麼
Ⅰ 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徵是
通說認為是強制性
法律、道德、人道倫理、宗教、禮儀及習慣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頒布,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強制性或者暴力強制性是突出特徵,是法律區別於其它社會規范的主要特徵,當然,這並不是說法律不講情理,相反,良法善治要求情理法相統一
如近期的法院對一個8歲小女孩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就受到社會公眾普遍質疑與批評,最後被迫公開道歉並改正錯誤做法
法律是人情、道理相統一,當然不排除有些時候出現緊張關系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Ⅱ 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在於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其他規范,如道德、習俗等往往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其他規范一般不具有國家強制力作保障。法的國家意志性法具有國家意志性,這是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主要區別之一,因此,將法同其他社會規范區別開來的並不是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而是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Ⅲ 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最本質的重要特徵是什麼如題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規范都具有約束力,而法律作為社會規范的組成,和其他社會規范相比,有著一般社會規范所不具有的強制性,而這種強制性由國家的強制力作為保障,這是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徵。
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實施法律是運用法律規范來調整社會關系和維護社會秩序,從而使法律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現。
要保證法律真正得到實施,就要有一整套統一的、強大的暴力手段,它既能夠迫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又能夠對違反法律的人們進行有效的懲罰。這種暴力手段,正是國家機器本身。任何社會規范都要有一定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否則它就不會存在。但是,惟有法律的實施,才依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
(3)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
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其中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
②、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
③、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召開立法研討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國主權內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
法具有可訴性
法律的程序性。法律強制實施是通過法定時間與法定空間上的步驟和方式而得以實現的。
Ⅳ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在於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在於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其他規范如道德、習俗等往往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其他規范一般不具有國家強制力作保障。法律對國家或個人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個別性指引和規范性指引兩種形式;
2、法律作為一種行為准則,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
3、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教育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實景作用和示範作用;
4、通過法律,人們可以事前預計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是合法還是違法,在法律上是有效還是無效,會有什麼法律後果等;
5、法律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會作用,是執法作為特殊的社會規范,為實現階級統治的社會目的而發揮的作用;
7、法律的社會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意識政治職能,即維護階級統治;
(2)社會職能,即履行社會公共事物。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了解、學習以及遵守法律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法律的意義有助於個人培養積極遵守法律法規的習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Ⅳ 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於什麼
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其特殊性表現在它是由專國家制定屬和認可的。
這里的制定是由立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所以,區別於八榮八恥這樣的道德規范。
認可分明示認可和默示認可。
至於強制性,任何社會規范都有強制性。只是法律的強制性來源於國家強制力。
參考:《全國法律碩士專業職究生入學考試指南》
Ⅵ 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
法的國家意志性法具有國家意志性,這是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主要區別之一,因此,將
法同其他社會規范區別開來的並不是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而是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
Ⅶ 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其他規范,如道德、習俗等往往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其他規范一般不具有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Ⅷ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區別在於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區別在於認可度不同、強制力不同。
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區別具體如下:
1、認可度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等其他行為規范不是;
2、強制力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後盾,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證實施。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日常生活,為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合法權益,是保護神。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法律將在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Ⅸ 法律與其它社會規范的根本區別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其他規范,如道德、習俗等往往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
Ⅹ 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有哪些區別
正確答案是: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對和譴責的行為專a錯在「凡是」太絕對;屬b錯在說反了,道德是法律形成的基礎,能夠為法律規范的制定提供依據;c也錯在說反了,道德的調節更具廣泛性,能夠滲透到法律不能調節的領域(如通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