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最主要的研究特點

法社會學最主要的研究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2-26 11:52:57

A. 法律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學術界一般認為主要有:①從社會的整體出發研究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效能;②研版究法律與社權會之間、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法律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③對一切與法律現象有關的社會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研究;④研究社會的立法制度、立法條件和立法基礎,以及法律實施的社會、經濟效果。學術界多數人認為,法律的實際作用比法律的抽象內容更重要,主張通過考察法律與社會事實之間的關系,尋求更有效的立法和司法手段,設計出一套對法律現象具有指導作用的科學法則,為修改、補充舊法,制訂、實施新法,進行司法改革,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參考方案。在穩定社會秩序、解決社會治安等問題上,不應局限於法律手段,而應重視綜合治理。

B.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從工具主義法來律觀、反形源式主義法律觀和多元主義法律觀等法社會學的基本法觀念出發,提出法是由社會力量的對比狀況決定的權威性價值准則和程序性、可訴性行為規范。
思考與回答「法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思想體操。古往今來,無論是什麼法學派別,或是持何種觀點的法學學者,都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如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法就是正義;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認為法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中世紀神學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認為「法是人們賴以導致某些行動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動的行為准則或尺度」,是關於種種有關公共幸福的事項的合理安排。自然法學派突出法律是人類某種生存狀態的規則;分析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一種特定形態的規則;社會學法學派強調法律是一種人類活動。

C. 法社會學對法的概念有何獨特理解

法社會學是專門以社會學的眼光分析法律的一門交叉學科。
對於法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學派與理解,最普遍的解釋是: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對於最普遍的解釋,社會學在這幾個方面有著與其不同的獨特解釋:
1.法的產生。普遍解釋認為,法是由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但就社會學的研究來看,一些社會習慣與社會道德也能發揮法的作用,也具有調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點,這在學術界稱為習慣法,它並不是由國家制定和實施的,但實際上發揮著法的作用。成文法雖然是國家制訂和實施的,但它的制訂和實施仍然不能脫離社會,否則人民不會遵守,人民不會遵守的法律,也不能稱之為法。因此,法社會學認為,法是產生於社會的。
2.法的主要屬性。普遍解釋認為法的階級屬性是法的主要屬性,法律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法社會學認為,法的主要屬性是社會屬性,因為法歸根結底是規范社會秩序,只反映階級屬性的法律脫離社會,不會被人民所接受。
3.法與道德的關系。分析實證主義認為法即國家意志的表現,和道德無關,只要是國家制訂和實施,就是法,即惡法亦法。但自然法學認為,只有為人民所接受的法才能稱為法,認為道德與法有關,即惡法非法。法社會學在這一問題上傾向於自然法學派並進一步進行了發展,對於國家、社會、公民三個階層,法社會學認為只有在社會階層,法與道德的聯系才最為緊密。

D. 法律社會學的學術任務是什麼

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學和法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
法律決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法律社會學正是要研究社會的基本條件對法律制度的影響。這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法律,是法律社會學最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也是歐洲法律社會學的主要內容。比如,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其法律制度必然不可能是相同的。為什麼農村不容易搞法治?也許有一個社會生活環境的問題。我們發現許多復雜的法律制度是配合陌生人社會即現代商業社會設計的。
另外,法律社會學也從微觀的角度進行研究,把法律的實施看作是社會博弈。一項法律制定出來後,必然會引起人們的社會博弈,不可能要求人們完全的毫無反應的依法律而為。(「法律必須被信仰」,這句話所描述的狀態永遠不可能完全達到。)每個人對法律都會有所反應。
法律社會學是對法律形式主義的糾正。法律形式主義雖然作了奠基,但是它不能解決大量的社會問題。如最高院關於「姦淫幼女」罪的司法解釋,如果單從刑法理論的角度考慮的話,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一旦放到社會中去,問題就出現了。

E. 社會學主要是研究什麼的

同學,你一定聽說過文學、數學、生物學。就算你沒有深入了解,你也一定大概知道這幾門學科是研究什麼的,所以在給你解釋社會學研究什麼之前,我先問你,社會是什麼?

總的來說,社會學涵蓋面很廣,並且與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心理學(有一門專門的社會心理學)牽扯也很深,另一個方面,除了政治事件,很多更明顯的現象,比如微博田園女權(畸形女權)的興起,都可以作為社會學的研究課題,所以說,如果你對社會學感興趣,那這是一本並不枯燥又很了不起的學科。

F. 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理論

法律社會學是以研究法律的實行和效果等作為主要對象的一門學科。它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已在西方國家興起。但對我國來說,它還是一個正在創建的新學科。我們在一個新學科的創建時期應該討論有關這一學科的一些基本理論或基本設想,例如這一學科的特徵、研究對象、與原有的相近學科的分工、學科的理論基礎、歷史發展和研究意義等等,以便在以後學科發展過程中不斷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並盡可能地避免因缺乏這些基本理論或設想而對學科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後果。本文旨在對法律社會學的一些基本理論或設想作一探討。
一、法律社會學是我國法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本章所指的法律社會學是法學中一個分支學科。按照國際社會科學中的傳統,不僅法學,而且社會 學,都有法律社會學這一分支學科。從這一意義上講,法律社會學也可以說是法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個邊緣學科。事實上,法律社會 學的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法學、社會學以外的其他許多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在內。因而法律社會學也具有「軟科學」的特徵。
二、法律社會學是我國法學中的一個橫斷學科或綜合學科
在創建一個新學科時,我們要注意這一學科與原有學科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它們之間的分工。一個新學科之所以需要創建,通常是由於客觀事物的發展或人們主觀認識的提高,使研究者感到新的研究對象難於容納在原有學科中。
法律社會學和法學中的一些原有學科之間在研究對象上有什麼區別呢?它們之間如何分工?
法律社會學並不是像民法、刑法那樣單一的部門法學科,也不像法學理論、法制史那樣的基礎學科。它是同這些學科既有交錯但又不同的橫斷學科或綜合學科。它彷彿是在一個市區中穿越許多直行道的橫行道。它所研究的范圍中既有理論問題又有很多部門法的實際問題。
法律社會學有它自己的理論,但總的來說,它不是理論法學而是應用法學,是通過現實社會問題來研究法律的實行、功能和效果。它不是我國法學理論中的一個學派,更不是用來代替原有的法學理論。它能豐富和發展法學理論,但它本身是以法學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之一的。它與原有的法學理論在研究對象方面的主要差別是:法學理論,作為法學的一個基礎學科,要研究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功能)、形式、發展,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制定和實行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法律社會學,作為一門應用法學,它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通過現實社會問題,著重研究各部門法的實行、功能和效果問題。如果法律社會學主要是一般論述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例如經濟、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科技等的相互作用,這就會使它與法學理論在研究對象上,在很大程度上發生重復,就會使人懷疑法律社會學是否有創建的必要。
與民法、刑法等部門法學不同,法律社會學要研究各部門法問題,但它通過現實社會問題來研究部門法;它不是一般地研究部門法,而是要著重研究這些法律的實行;在通常情況下,它所研究的課題不是一個部門法而是兼及幾個部門法的問題。例如以青少年犯罪問題而論,法律社會學要通過這一現實社會問題研究刑法、行政法、家庭婚姻法勞動法等各部門法的實行,而且還要研究法律以外的經濟、政治、倫理、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法律社會學也可以從法律的實行這一角度去研究法制史、外國法、比較法以及國際法等。總之,作為法學中的一個橫斷、綜合學科,法律社會學的研究范圍是極為寬廣的,其內容也是很生動的。
三、開展法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1981年初,筆者曾與陳守一合寫的《論法學的范圍和分科》一文中提出,法律社會學應是我國法學學科之一。「法學還應著重研究法律制定後在社會中的實施,即如何實施,是否實施,怎樣得到保證實施,這種法律在社會上的作用和效果如何,等等,這些問題在法學中稱為法律社會學。」(4)
在當代中國,開展法律社會學研究對加強法律建設和改進法學教學和法學研究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法律社會學著重研究法律的實行,而法律的實行正是當前法制建設中的關鍵問題。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很多阻力,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已制定的許多法律在實際生活中經常不能真正實行,缺乏應有的實效。由於過去長期不重視法制,因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幾年中人們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加強立法,迅速改變「無法可依」的局面,但隨著立法的逐步增多,有法不依的問題就成為主要矛盾。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是當前和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法制建設的一個最迫切的任務。制定法律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法律的實行,通過法律的實行才能實現法律的間接目的或主要目的,即維護公民權利,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如果很多法律不能真正實行、缺乏實效這種現象長期繼續下去,將會帶來嚴重後果。
第二,開展法律社會學研究的意義還體現在它將有助於法學研究中貫徹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原則。法律社會學的任務既然是通過各種社會現實問題來研究法律在社會中的實行、功能和效果,那麼它本身的研究必然要貫徹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原則,必然要「以社會為工廠」。如果一個法學論著,不接觸社會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研究人們的實際行為,就很難稱為法律社會學的成果。我們寄希望於法律社會學,由於它所研究的特定對象,有可能在法學領域中為貫徹這一原則而作出突出成績,從而推動整個法學學科向這一方面邁進。
在法學領域中,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過去長期以來之所以貫徹得並不理想,其原因相當復雜,既有研究工作者本身主觀上的原因,但也有很多客觀上的原因,包括原有政治體制上的缺陷;統計資料的嚴重缺乏,難於進行定量分析以及人們對法學研究的錯誤觀念,等等。過去法學研究工作者在貫徹理論與實際聯系這一原則上的各種困難因素,對今後志在從事法律社會 學研究工作者來說,同樣是存在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第三,開展法律社會學研究可能有助於改變目前法學領域中注釋法學佔有優勢的局面。歐洲中世紀中期就盛行以注釋羅馬法而聞名的法學。我國歷史上自東漢開始出現的律學實際上也是一種注釋法學。這里所講的注釋法學主要是指從文字上或邏輯上(就律學講主要指以儒家經義)對法律條文進行闡釋。對傳播或實行法律來說,這種注釋法學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在近幾年來的法學中,注釋法學或具有注釋法學傾向的作品佔有相當大的優勢。課堂講授、法學教材或論著的主要內容一般都圍繞制定法的條文進行文字上、邏輯上闡釋,而對這種法律實行的具體問題卻不加涉及或很少涉及。在闡釋法律條文時,也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甚至介紹某些案例,這樣做法當然勝於單純闡述條文,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形式,但這種做法的出發點仍在於幫助正確地闡釋條文,而不在於研究法律的實行和效果。法學不能僅限於注釋法學。就法律的制定到實行而論,法學還應包括立法學和法律社會學等。開展法律社會學研究並不否定注釋法學的價值,但如果法學僅限於研究條文的注釋則顯然是不夠的,對促進法制建設以及法學本身發展來說,也是不利的。

G. 法社會學的問題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
2、哲學基礎是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透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 形而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以及倫理學(Ethics)。
最初的三類問題分別是:
* 有關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
* 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
* 有關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問題

3、法社會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西方法律社會學產生的背景分析
1:從19世紀未開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社會經歷了由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使各種社會矛盾趨向激化,戰爭、經濟危機等災難頻繁來臨;舊的利益結構急劇變動,新的利益結構正在形成,新舊利益的沖突不可避免;這些社會問題都需要法律進行回應與解決。法學家和社會學家感到用17、18世紀形成的傳統思想已不可能解釋日益變化著的社會需要,必須沖破傳統的概念法學、分析法學的束縛。通過調整法學的結構,創立新的理論,如果法學與社會脫節,仍然在傳統的思維空間和法律范疇內工作,仍然只是注釋現有的法律,不為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服務,不為政府解決蜂湧而至的社會問題出謀劃策,不去考察法律的實踐效果,法律就沒有多大用處。

2:資本主義法律制度與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的民主法治理想之間產生的空距越來越大,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關注以往法律沒有涉及的領域,如勞動、福利、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勞工法、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公共交通法、經濟法等社會立法不斷制定出來,「法律的社會化」成為時代的潮流。「法律的社會化」的主要內涵是:古代和中世紀的法律精神是義務,強調人民服從國家的權力。從17、18世紀「天賦人權」的觀念流行以來,法律精神轉向強調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進入20世紀後,資產階級要求充分利用國家權力和各種法律手段來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法律不僅要注意保護個人利益,而且更應強調保護社會利益,因此用「社會化的法律」代替強調個人權利、自由的法律。法律社會化的結果產生了大量的社會立法,如勞工法、最低工資法、環境保護法、住房法等,這是20世紀初席捲西歐、北美的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

這些社會化問題和法律實踐當然要求對法學理論作出調整,如果法學研究依然與現實生活脫節,象分析法學那樣局限於現有法律制度的要素和結構分析,進行純粹的法律探討,機械地注釋成文法和判例法,不為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指南或提出意見,就不能適應社會和法律實踐的需要。社會法學就是在這種強烈的和積極的社會推動下,並藉助於社會學家提供的新觀念和方法應運而生的。

3: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一貫主張把法放在社會關系中進行理解。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亞里斯多德的社會觀念,從中世紀的阿奎那到啟蒙學者對人和社會本質的看法,都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學因子。自17-18世紀開始就有不少學者認識到應在法與社會的關系中或在法的社會背景下研究法律。如英國哲學家休謨在《人性論》一書中就認為,法是不斷變化的社會制度,它起源於社會常例,而不是人性。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一直試圖探討社會環境對法的影響,強調地理、氣候、國土和人口等自然條件對法律制度的影響,注意在社會現實中研究法與其他社會的相互關系,並把法的精神解釋為「法律同各種政制、風俗、氣候、宗教、商業等等應有的關系」。正因為如此,孟德斯鳩被奉為法社會學的先驅。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和英國法學家梅因等歷史法學家也很重視探討法的發展動力,強調法與社會環境和在社會環境與社會歷史中發現法的真諦,當然,休謨、孟德斯鳩和歷史法學家們的論述只是預示著社會法學,還不能把他們的學說冠以「社會法學」之名。

4、法律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來源於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和社會學。他們認為確保知識內容可靠或科學的唯一途徑,是將知識建立於觀察經驗的基礎之上,哲學不應以抽象推理而應以「社會學」為根據,知識的進步只能通過觀察和實驗。社會學的目的論和方法論啟發了一大批學者運用社會學的原理與方法觀察和研究法與和法律制度。

H. 法國社會學的當代法國社會學的特點

①學科間的交叉影響和跨學科的研究變得更加重要。社會學與哲學的相互交叉和影響日益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使人們對社會整合和社會均衡的觀點產生懷疑,「存在」和「社會含義」的命題成為討論的主題,而這種討論往往處在社會學和哲學的邊緣。戰後對法國社會學影響較大的學科還有人類學和歷史學。法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有著歷史的姻緣,結構主義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是莫斯的學生,而莫斯直接師從於迪爾凱姆。列維-斯特勞斯在《親屬關系的基本結構》(1949)一書中更新了社會結構的觀念,在《結構人類學》(1958、1973)中進一步把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的三種經驗分析模型結合起來,建立了社會結構的一般理論,此後在《野性的思維》(1962)和《神話集》第 4卷(1971)中把研究領域擴展到巫術、宗教、造型藝術、音樂、神話等,提出了精神發展的非連續性原理(亦稱觀念斷裂原理)。人類學所揭示的在社會結構和精神結構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使社會學受到很大的啟發。法國新史學對社會學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新史學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歷史「年鑒學派」,代表人物是M.布洛克和L.費布弗爾。新史學注重社會結構、文化結構、經濟結構、心態結構、人口結構和生態地理結構等方面的變遷過程,涉獵到社會學的研究領域。特別是F.布羅代爾對心態結構的分析,曾一度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時髦話題。在新史學轉向社會學傳統領域的同時,社會學更加註重與其他社會科學的聯系。對工業社會和社會現代化的研究,是戰後法國社會學的重要課題。這方面研究的必要前提是了解歷史學、人類學、經濟學對傳統社會的描述和分析。M.福科對法國社會學也有重要影響,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在歷史學和哲學方面。他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去發掘以往的歷史學和社會學尚未涉及的領域,在《古典時期瘋癲的歷史》(1961)、《診所的誕生》(1963)、《監視與懲罰》(1975)等著作中,對精神病、臨床醫學和監獄的歷史作了獨到的分析,通過一個個微小的側面揭示了社會的組織形式、權力結構、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從古典時代向現代的轉化過程。特別是《監視與懲罰》一書,在美國被視為越軌行為社會學的傑作,在法國則被列入管理學和組織社會學的必讀書。通過福科和列維-斯特勞斯著作的闡述,弗洛伊德在圖騰和禁忌的研究中所運用的精神分析方法,受到社會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的廣泛重視。
②社會統計分析成為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古典社會學的基本方法是定性分析,最早的一批創始人都力圖建立一套宏大完備、包容一切的理論體系,此後的研究者研究的目的多側重於檢驗、解釋和更新學派創始人的理論。到了80年代,人們更注重運用操作理論工具來分析社會現象,「可操作性」成為社會學的重要術語。除了資料搜集、訪談和問卷調查,社會統計方法越來越被重視。例如,對階級、階層的分析,過去一直著重於建立理論解釋模式,1950年法國對社會職業階層(CSP)實行正式分類編碼後,這方面的研究大大深化了。法國社會學的一切經驗性分析都離不開兩個權威統計機構,即國家經濟研究和統計中心 (INSEE)和國家人口研究中心(INED)公布的資料和數據。它們定期提供大量系統的數據,較之文獻搜集和個案分析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它使大范圍的社會分析成為可能,也使社會學的研究得以進入更加精確的微觀領域。
③社會學日趨分化和多樣化。社會學在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以後,不斷地在自身界定中與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基本劃清了學科界限。與此同時,社會學內部也發生了分化,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先後從社會學中分離出去,或者成為獨立的學科,或者並入其他的學科。社會學朝著更加多樣化、更加深化的方向發展,除了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等傳統分支學科外,勞動社會學、企業社會學、組織社會學、行動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教育社會學、宗教社會學、藝術社會學、閑暇社會學等分支學科逐步在社會學的母體中成長起來。在多樣化的趨勢下,法國社會學更加註重學科的系統化、規范化和合理化。
④社會學的職業化特徵日益明顯。過去,社會學主要是圍繞著教學和研究而發展,多數學生是把社會學當作一門補充知識來學習的。從1958年開始,法國設立了社會學學士文憑。從1975年起,20多家大學和研究所先後設立了社會學「深入學習文憑」(DEA,相當於博士資格文憑)和「高級專業文憑」(DESS),1976年以後又設立了社會學博士文憑。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到企業、銀行、保險公司和行政機構等實際部門工作。到80年代後期,法國社會學家的人數已從戰後初期的10多人發展到1000餘人。他們大都經過城鄉發展、勞動、企業、家庭、公共政策、公眾輿論、社區等方面的專業訓練,除了教學和理論研究外,主要從事三個方面的職業活動:在專門業務研究機構工作,通常是針對某一實際問題制訂和實施各項調查計劃,並運用統計手段進行資料分析,向有關部門和人員寫出評估或預測研究報告;在企業或行政機構的職業培訓中心工作,主要對各類職業人員進行社會學應用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培訓;在咨詢事務所工作,主要就社會流動、組織機制、企業規劃、民意趨向、人員就業等實際問題提供咨詢,這種咨詢事務所多數與一些國營企業或私人企業簽有長期的咨詢合同。
法國社會學經過150餘年的曲折發展,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較為完備的、有自己特色的學科,在理論上有許多新的創造和新的突破,它描述、解釋和預測的實際功能也逐步得到社會的公認。

I. 社會學的研究特點,

社會學是一門人文科學,它以人類的社會生活及其發展為研究對象,用科學的態度、實際社會調查的各種方法對社會現象、社會生活、社會關系和各種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從而揭示出人類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社會形態、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和規律,為人們積累認識社會和安排社會生活的科學知識,為有關社會部門正確處理社會問題提供參考資料和科學依據。概括地講,社會學是研究關於社會運行和協調發展的規律性的綜合性的社會科學。首先提出「社會學」這一學科名稱和創立這一學科的是19世紀的法國實證論者孔德,後又經英國學者斯賓塞把這一學科的理論進一步系統化,此後,社會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西方獲得了發展。社會學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科,不少研究社會某一領域問題的學科,如經濟學、政治學等已成為了專門的獨立學科,另外對如人口、勞動、民族、宗教等社會現象問題的研究,也正在逐步發展為獨立的學科,最終將從社會學中分離出去。但這並不會影響社會學的存在和發展,因為這些專門學科之間總是留有許多空白點,社會生活的發展中又總是會出現許多新的社會問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必須進行綜合性的研究,這正是社會學研究的最大特點,所以社會學有著廣闊的發展領域。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功能、社會變遷等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社會學基礎理論和許多專門社會領域還可以構成社會學邊緣研究學科,如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社會學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地完善自己,以更好地為幫助人們正確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服務。社會學有自己一套專門的研究方法,比如通過觀察、采訪、輿論調查來搜集資料,並運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資料分析。社會學專業需要一定的數學、統計學知識和相應的計算機技能。目前社會學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會學理論和方法」、「人口學」「人類學」和「民俗學」等方向。

J. 社會學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社會學以研究社會運行與發展的規律為對象,尤其是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社會學在方法論上注重社會調查,文獻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與模型建立。在理論上研究一種社會現象的社會基礎。比如說法律社會學,研究法律建立、存在、修改的社會基礎,政治社會學研究政治現象背後的社會基礎。有些社會現象背後有著一定的社會基礎,就是最本源的,質朴的,最一般的規律。

熱點內容
民生工程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4 08:42:05 瀏覽:760
退款後收到商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14 08:40:29 瀏覽:596
法官配偶犯罪 發布:2025-07-14 08:37:18 瀏覽:59
法律進校園護航青春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7-14 08:11:07 瀏覽:501
國務院征地拆遷條例 發布:2025-07-14 08:00:46 瀏覽:169
依法治國宣傳展板 發布:2025-07-14 07:56:33 瀏覽:825
首先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哪個省 發布:2025-07-14 07:56:31 瀏覽:386
法院開庭能帶手機嗎 發布:2025-07-14 07:52:45 瀏覽:36
四川的法治 發布:2025-07-14 07:43:22 瀏覽:684
求情信給法院的 發布:2025-07-14 07:42:24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