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實驗法特點

社會實驗法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3-01 07:18:12

A.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實驗法有哪兩個基本的特點

實驗法的兩個基本特點是事前事後對比實驗,控制組同實驗組對比實驗,實驗法就是先進行一種營銷方法的小規模實驗,然後分析這種實裝性的營銷方法是否值得大規模推廣的一種方法。

其特點是以影響營銷的諸多因素中抽出一二個因素,觀察分析它們與營銷活動的差異。例如,在調查商品價格對銷售量的影響程度時,就可以在試銷中採用逐步變動價格的辦法來判定價格變動對銷售量的影響。在調查商品包裝對銷售量影響的程度時,可以選定幾家商店,分為甲、乙兩組。前幾周將有包裝的商品交甲組商店推銷,無包裝商品交乙組商店出售,幾星期後交替互換。實驗期一到,就可統計出帶包裝商品的銷量比無包裝商品的銷量的增加程度。

B. 簡述實驗法的類型、特點及使用條件

在兒童心理學上常用的實驗法有以下幾種。

1.自然實驗

所謂自然實驗,即在兒童日常生活活動(游戲、學習、勞動)的自然情況下,引起或改變影響兒童的某些因素,來研究兒童心理特徵的變化。

2.教育心理實驗

教育心理實驗可以說是自然實驗的一種重要的形式。這是兒童心理的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從而研究兒童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影響下某些心理過程或個性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

例如,為要研究小學各年級兒童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發展的水平,可以結合教學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一系列的閱讀材料;兒童學習了這些材料之後,完成指定的口頭復述和書面復述的作業。從這些作業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兒童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發展的某些情況和特徵。

自然實驗,特別是教育心理實驗,是研究兒童心理的重要方法。因為這種研究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結合教育實際,為教育實踐服務。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容易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因而在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適當地跟實驗室實驗結合起來,常常是必要的。

3.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在特別創設的條件下進行的,有時要利用專門的儀器和設備。例如,在研究兒童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發展舶特點的時候,常常採用實驗室的實驗方法。實驗室實驗主要有以下特點:

(1)隨機取樣和隨機安排;

(2)對實驗情景和實驗條件進行嚴格控制;

(3)實驗結果量化,記錄非常客觀、准確;

(4)使用大量的實驗儀器。

至於實驗研究技術上的要求,我們已出了專著。這里不擬贅述。

實驗室實驗的一個很大的優點是能夠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但它的缺點是有很大的人工性,跟兒童的實際生活隔離。因此,用它來研究一些復雜的心理現象,如兒童的活動的特點或個性品質的特點,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C. 社會法的特點有

個人理解,社會法是一種基本性,道德性的法律,比如《勞動者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D. 舉例說明社會研究的特殊性表現在幾個方面

與自然科學研究相比,教育科學研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①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學習,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現象、教育過程和教育理論。影響教育的因素不僅包括客觀的條件因素,而且還涉及個人的主觀心理因素以及人際之間的社會因素,所以,教育現象之間因果關系比較復雜。由於對人的內部世界無法向自然科學那樣直接觀察,對教育現象達不到自然科學那樣,在有效控制或隔離某些相關條件和影響因素的條件下實施研究活動,因此,事實上教育科學研究很難採用嚴格的實驗方法和精確的觀測手段。
教育存在的異質性也給研究造成很大困難。自然科學家可以從一滴水或一個物體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學則不能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適用的結論。這意味著,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樣本,它的研究結論的概括范圍受到嚴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學研究更多的受個人因素的影響。例如,個人的社會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識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原有經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響。這不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還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對象不是客觀的、無意識的物體,而是有思想可以變化的人或人群。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隱瞞或改變自己的真實行為和態度。這些都對教育研究資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一般來說,教育科學研究很難進行極為精確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觀態度或心理傾向時更是這樣。
③教育現象的不確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獨特性也更大。與自然界相比,社會的變化、發展更為迅速,這種發展基本上不是循環往復的。教育歷史事件大多是獨特的,受各種偶然因素的影響。或許教育史學家可能發現早期的教育制度與現代社會的教育制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這種相似不同於自然現象的重復,所以這種發現對於預測教育發展趨勢的准確性不高。由於影響社會發展的條件在不斷變化,而且又不斷出現新的影響教育的因素,可以說,教育科學不可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做出長期預測。例如,自然科學家可以預言出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現的准確日期,但是誰也不能准確地預言經濟危機或革命的爆發。在人類社會中不存在永恆的、普遍適應的社會規律,社會規律只適用於一定的歷史時期和一定的社會條件。這類情況在教育科學中同樣存在。因此,教育科學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學方法的所有做法,而是需要建立符合教育科學本身特徵的科學研究方法。

E. 實驗法的基本特點分為哪幾種

1.無控制組事後設計

無控制組事後設計既無對照組可供比較,也無事前測量可供參照,此類實驗只能算作「探討測性」實驗。例如,降價10%後,產品獲得銷售額增長20%的結果。這其中除降價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銷售額的增長。

2.有控制組事後設計

有控制組事後設計是利用實驗組和控制組的事後測量值做對比進行判斷,其顯著優點是凸顯實驗變數的調控效果。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無控制組事前事後設計

無控制組事前事後設計是事先對正在經營的情況進行測量,改變條件後再測量,兩者對比確定條件投放是否有效。

4.有控制組事前事後設計

有控制組事前事後設計是先對實驗組事前事後做測量值;控制組事前事後做測量值;然後觀察實驗組事前事後變動值及控制組事前事後變動值;最後對比兩組變動值的差異,判斷條件的影響。目的是有利於分離非實驗條件的影響,提高實驗數據的准確性。

F. 社會研究方法是什麼 比如調查法、實驗法等任何使用

對頭。就是抄研究社襲會現象時採用的方式方法體系。一般而言研究方法是分為若干層次的:如方法論層次(上接哲學上的世界觀、認識論,下連具體方式):實證的;理解的;批判行動的。中間是方式層次:系統的研究序列:實驗;調查....。最下面是搜集數據的方法:問卷調查、訪談等等

G. 心理學的實驗法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優點:實驗者總是帶著特定目的去進行實驗的,實驗者設置的實驗安排為他的觀察創造了最好的條件。實驗者設定了明確的實驗條件,別人就可以重復實驗,對結果進行獨立的檢驗。實驗者可以控制一切條件,使之恆定,只改變某一條件,看實驗結果是否就是這個條件引起的。

實驗是人為的再現物質變化的過程,實驗要有目的的控制物質變化的溫度等外部條件。

(7)社會實驗法特點擴展閱讀:

心理學實驗法注意事項: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實驗是人為的再現物質變化的過程,實驗要有目的的控制物質變化的溫度等外部條件。

同樣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可能會生成不同的物質,因此要控制變數。

在進行實驗之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實驗用品安全保障措施和實驗步驟等。

實驗中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並實事求是的做好實驗記錄,而不是根據主觀去記錄。

H. 實驗法最主要的特點是( )

B
能夠確定因果關系是實驗法的最大特點和優點。

I. 社會心理學中實驗研究法是什麼,有什麼弊端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於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於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於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後,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於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後,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後,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並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繫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於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於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後,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後,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美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最多且最有影響的國家,它的研究課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響到其他國家。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斯密斯等人對1979年美國主要社會心理學刊物發表的文章作過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歸因及態度和態度改變,論文達50篇以上;其次是社會和人格發展以及認知過程,達40篇以上。
隨著社會心理學的日益發展,研究課題也日益豐富和擴大。從早期的社會促進研究發展到社會惰化的研究從順從的研究發展到反順從和獨立性的研究,從侵犯的研究發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從吸引的研究發展到愛情的研究,從人際知覺的研究發展到歸因的研究,等等。顯示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視野正日益廣闊和深入。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有所改變。主要表現在:認識到實驗方法的局限性,重視現場研究,重視應用研究,重視以現場應用研究去檢驗實驗室研究所得的理論,加以修正、補充和發展。今天的社會心理學家強調,從現場研究到實驗室研究,或從實驗室研究到現場研究,往復循環、相互論證。同時,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也為處理從現場獲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動了社會心理學的進步。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當是多元的,以「問題為中心」的,即依據所要研究的課題而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美國的主流社會心理學過分強調的實驗方法,已經受到歐洲和美國國內學界的挑戰。有人貼切地批評這種實驗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實驗,宏大的社會現實被彎曲為人為的實驗室中漠不相關的個體之間虛假的社會互動」[4]。認為只有「科學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於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所得結果才能真實可靠,這種觀點未免過於偏激。心理學界前輩陳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學研究方法時指出,不能認為只有實驗室的實證方法才能用於心理學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兩條腿走路總比獨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尚且如此,社會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就更應當這樣了。翻開大量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實驗報告,除卻有「真空中的實驗」的弊端外,用所謂精細的實驗設計、煩瑣的統計分析得到一條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過的可靠經驗的例子並非鮮見。這樣的研究實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所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當地應用實證法之外,還可以應用人文主義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精神產品分析的方法等,它們對於揭示人的社會心理實質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後,需要明確的是,為著中國社會心理學學科的發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尋找問題方面,但這絕不意味著否定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業已得到的發展。實際上,近20多年中,靠著學者的努力,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有著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問世。這正是中國社會心理學正在不斷發展的標志,也是增強中國社會心理學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成功!

J. 實驗方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實驗方法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點和優點:
1.實驗者總是帶著特定目的去進行實驗的。
2.實驗者設置的實驗安排為他的觀察創造了最好的條件。
3.實驗者設定了明確的實驗條件,別人就可以重復實驗,對他的結果進行獨立的檢驗。
4.實驗者可以控制一切條件,使之恆定,只改變某一條件,看實驗結果是否就是這個條件引起的。
簡單地說:實驗方法可以「產生」新的現象,這些現象是在自然狀態下觀察不到的。
實驗方法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
實驗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

熱點內容
房產交易條例 發布:2025-07-12 08:54:42 瀏覽:89
法律知識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08:37:01 瀏覽:23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
幼兒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2 07:12:35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