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賣家承諾法律合同法

賣家承諾法律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2-03-03 04:24:21

合同法對承諾效力的規定是如何的

法律分析: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條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四百八十四條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㈡ 商家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應嗎

1、「口頭承諾是否有法律效力?」:
(1)在承諾方承認原口頭承諾內容的情況下:有法律效力。
(2)在承諾方不再承認原口頭承諾的情況下,另一方有證據證明原口頭承諾內容的,也有法律效力。只是口頭承諾的,如果有錄音或錄像、知情人證明等證明口頭承諾的內容的,可以起訴到法院請求履行原承諾。

2、但是,對於房屋租賃關系來說:
(1)口頭承諾即使有證據證明,也不一定法律效力,因為對於房屋租賃合同《合同法》有特殊規定,即:超過6個月的租賃合同,必須簽訂書面合同,不簽書面合同的,視為不定期租賃,出租方和租賃方都有權隨時解除租賃合同,只是出租方解除合同的,應給承租方適當時間搬出。
(2)你的租賃合同:沒有書面合同,只是口頭承諾到2010年3月底簽正式的書面合同,這期間如果有證據證明對方承諾內容的,對方在3月底前解除合同屬於違約,你方可以起訴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但對方在6月還沒有與你方簽合同:超過6個月未簽書面合同,視為不定期租賃了,對方通知你們在一定期限後搬走,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附:《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3、「害得我們在37度高溫的環境下在房間里蒸!不知道人間天理何在? 」:找天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4、建議找證據證明對方承諾「三月份到期後再一起續簽合同」,然後和眾商家一起到法院起訴對方違約,請求判令按原承諾內容與你們續簽合合同並賠償因為對方違約不近期續簽合同、且停電給你方造成的損失。

5、「耍潑?找黑社會教訓這些無恥的人?上法院告他們?我能贏嗎?」:
(1)有證據時,耍潑有可能有一定作用。
(2)至於找黑社會,這是違法的事,最好不做,否則問題解決不了,還可能給自己惹麻煩。
(3)去法院你能不能贏,全看你是否有足夠的證據。

㈢ 關於電子合同中的承諾,合同法是怎麼規定的

承諾,又稱來之為接盤源或接受,是指受要約人做出的,對要約的內容表示同意並願意與要約人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我國的《合同法》第21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否構成承諾需具備以下幾個要件:

  •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做出。

  • 2、承諾必須是對要約明確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

  • 3、承諾的內容不能對要約的內容做出實質性的變更。

  • 4、承諾應在要約有效期間內做出。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若要約以對話方式做出的,承諾應當即時做出,要約以非對話方式做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間內承諾,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㈣ 法律商家口頭承諾算不算是商業欺詐

只抄要有證據,口頭承諾具有襲法律效力屬於欺詐行為。但是,口頭承諾的法律效力與"呈堂證供"的表現形式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口頭承諾本身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口頭承諾的存在需要當事人即主張方對口頭承諾進行舉證,也即如何對口頭承諾進行"呈堂證供",口頭承諾在對方承認的情況下(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的承認,並以庭審筆錄記錄的形式予以確認和固定,庭前承認,庭中反悔,則沒有實際意義),其受到約束,應當按口頭承諾的內容進行履行,對方承認,則不需要舉證,陳述口頭承諾的內容就是了,但是,此種情況只適用於對方是非常老實的人的情形。

但是,很多人總會在現實利益前面反悔,不承認自己的口頭承諾。因此,需要以其他證據予以佐證口頭承諾的內容,如實際行為\其他書證\其他證人證言等等。但是,他們的證明效力都比較差.因此,口頭承諾是不可輕信的。

㈤ 承諾,需要負法律責任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內個條件:1.是當事人真容實意願的反映。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那麼違反承諾保證會有什麼法律後果?中國《合同法》共規定了五大類違約責任形式:1.繼續履行,又稱強制履行,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由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債務的違約責任方式。2.採取補救措施: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等。3.賠償損失,即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時依法賠償債權人所受損失的責任。4.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5.違約金責任,又稱違約罰款,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定的,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也可以表現為一定價值的財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㈥ 關於《合同法》的承諾

這到題目答案肯抄定是D,解答如下: A 答案不構成承諾,因為並非是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 B 未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視為拒絕承諾。 C 此廣告為要約邀請。理由: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廣告一般為要約邀請,內容明確並明確表示受約束的非人身性質的廣告視為要要約。此題干中的的廣告明顯為要約邀請,一者,並沒有明確簽約的表示。二者,內容並不具體。連標的,價款等基本的條款都沒有。 D 此為要約,因為內容明確具體,且明確的表明了受約束。所以選項為D 參考法條: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
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希望你幫到你,不足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㈦ 合同法中的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內達要約人,合同即告容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承諾的方式:

(1)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示承諾,這是表示承諾的一般方式。

(2)以行為方式表示承諾。

《合同法》第22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這就是說,承諾的法律形式是通知,通知的方式是指受要約人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承諾,包括採用對話、信件、電報、電傳明確表達承諾的意圖。但是,合同法關於承諾方式的規定屬於任意性規定,要約人完全可以在要約中確定其他特殊的承諾方式。同時,根據交易習慣,也可以採用法律不禁止的承諾方式。如果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內容並不禁止以行為承諾,則受要約人可通過一定的行為作出承諾。

㈧ 合同法對承諾有什麼規定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專(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屬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合同法,承諾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㈨ 合同法中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您好,所謂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
根據《合同法》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條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 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二、承諾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作為使合同得以成立生效的承諾,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必要條件是: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要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因此,第三人進行承諾不是承諾,只能視作對要約人發出了要約。如果訂約的建議是向不特定人發出的,並且如果該訂約建議可以構成要約,則不特定人中的任何人均可以作出承諾。不過實際上,最後能夠作出承諾的,只能是特定的人。比如懸賞廣告。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3、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人對要約簡單地回答同意並不多見,因此,必須對受要約人的承諾進行分析。
如果僅僅是表述的形式不同,而不是實質的不一致,則不應當否定承諾的效力。如果承諾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條件,就要分析這些新的條件是否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如果沒有從實質上改變要約則應當認為是對要約的承諾,如果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則不應認為是一項承諾,而應是對要約的拒絕並可能構成反要約。
4、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

㈩ 商家沒有做到給消費者的承諾違反了合同法哪一條

可能就構成欺詐了。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賠償相應的

熱點內容
經濟法公司法重點 發布:2025-07-10 21:12:28 瀏覽:148
最高法院法 發布:2025-07-10 20:57:44 瀏覽:963
南京法官欠全國一個 發布:2025-07-10 20:57:42 瀏覽:662
法律碩士考試指南刑法分則 發布:2025-07-10 20:45:15 瀏覽:780
合同法對法律上不能履行規定 發布:2025-07-10 20:34:12 瀏覽:131
對道德經第一章的感悟 發布:2025-07-10 20:32:53 瀏覽:760
庭審懟法官 發布:2025-07-10 20:31:11 瀏覽:126
2015年法院工作 發布:2025-07-10 20:19:37 瀏覽:809
勞動法釋義工作日間歇 發布:2025-07-10 20:18:47 瀏覽:487
經濟法課前演講素材 發布:2025-07-10 20:13:19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