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合同法關於未按照
❶ 建築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法律主觀:
一、建築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規定
建築合同法286條,即《民法典》第807條規定,「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碧做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
二、建築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的行使條件
發包人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包括未按合同約定的工程價款數額和付款期限履行義務。在司法實踐中,不以數額確定為前提,承包人在工程價款結算訴訟中,同時請求行駛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人民法院依據《關於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第2、16、20、22條規定的原則或是通過工程造價鑒定確定工程價款數額後,判決承包人在發包人欠付工程價款的范圍內對所承建的某項建設工程享有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關於受償權成立時間應當以承包人的工程價款債權成立時間為准。
其次,承包人對發包人進行了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工程價款。
在司法實踐中,為減少爭議,催告應採用書面形式。合理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發包人和承包人採用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訂立的合同,且專用條款中對通用條款沒有修改或者補充的,合理期限應當確定為56條。
同時,行駛優先受償權不應以工程竣工為前提。承包人對未完工的建設工程仍享有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這是因為依據《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的規定,沒有竣工的建設工程,承包人行駛優先權的期限從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算,從而肯定了沒有竣工的工程也具有優先受償權;我國物權法、擔保法中均規定了尚沒有完工的建設工程可以設定抵押,成為抵押權的客體,而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作為法定抵押權,不言而喻。未完成的工程中包含勞動者的工資,最高院民一庭也認為合同法286條沒有明確承包人享有的優先權的先決條件是建設工程已經完工並經驗收竣工,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承包人對於未完工工程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再次,建設工程的性質應當事宜折價、拍賣。不宜折價、拍賣應理解為法律禁止流通物。如公有物,如國家機關辦公建築物及軍事設施;公用物,如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等。
在司法實踐中,應尊重建設工程價款同質量相統一的原則,如驗收不合格或經補救措施,仍然無法滿足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視為承包人要求發包人履行工程價款債務的條件不成就。另在沒有完工的情況下,如已經完成的工程不合格,視為發包人對承包人是否負有債務尚不確定,不具有行駛建設工程優先受償的條件。
三、建築悔告衡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的權利主體
1、合同法286條的規定,優先受償的主體僅限於承包人,建設工程的范圍僅限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發包人欠付的工程價款,對於工程勘察合同、設計合同的工程承包人無優先權。
同時,對於合法分包人、轉包、違法分包以及實際借用資質承攬工程的實際施工人也不具有優先權。因為合法分包人轉包人、違法分包人、實際施工人與發包人無直接的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發包人無直接支付工程價款的義務,但發包人直接定了專業分包合同的除外。
如果工程欠款債權事實清楚,合法分包人可依據相關的規定,主張代位權,行駛權利。因工程價款優先受償實際是一種擔保物權,不是債權。
實際施工人可依據《關於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解釋》第26條的規定向發包人主張,無須行駛代位權。
2、建築工程裝飾裝修合同的承包人具有工程價款的優先受償權。
根據《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包括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線路管道工程、設備安裝工程和裝修工程。自然,裝修工程屬於建築物建造活動中的一道工序,屬建築工程的范圍。根據200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針對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做出了《關於裝飾裝修工程價款是否享有合同法第286條規定優先權的復函》。該復函規定:可適用合同法286條的規定享有優先權,但裝飾裝修工程發包人不是該建築物的所有權人或承包人與建築物的所有勸人沒有合同關系的除外。也就是說發包人是建築物的所有權人可以行使優先權,在發包人與建築物的所有權人相分離的情況下,應擔由建築物的所有權人擔保,才能行使優先權。對於建築物交付所有權人或佔有人使用後,是否可以行使優先權,法律及司法解釋沒有規定,筆者認為該裝飾相對於建築物的友差價值非常微小,可通過合同關系實現債權,不享有工程優先受償權。
3、建設工程合同被確認無效後,承包人仍然享有建設工程價款的優先權。
根據《關於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第二條的解釋本意,工程款的結算不宜合同是否有效為依據,應當以是否合格為依據。因為根據立法本意建設工程過程中勞動、建築材料已經物化到建築產品中去。最高院(2010)法民一終字第18號民事判決書也認為:即使施工合同無效,施工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該工程性質也不會改變成補償款。
該條主要是為了保障承包人的利益,如若沒有這條規定,在實踐中會出現承包人出錢出力卻得不到回報的現象,這對社會穩定是有不利影響的,承包人一定善於用這一條規定保障自己的權益。
❷ 在建築工程中,招標文件和合同中都涉及到約定工期延誤違約金。請問單日賠償金額和最高賠償限額是多少
法律對金額沒有明確約定,對認定合同違約金是否過高進行了約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2)建築合同法關於未按照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相關規定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