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不安抗辯權合同法法條

不安抗辯權合同法法條

發布時間: 2022-03-04 15:52:11

⑴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結果是什麼

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結果如下
按合同法第68條規定,先給付義務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的,有權中止履行。所謂中止履行,就是暫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履行義務仍然存在。在後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此處所謂適當擔保,既指設定擔保的時間適當,更指設定的擔保能保障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至於擔保的類型則在所不限,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等。
按合同法規定,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後,後給付義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 不安抗辯權
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的方式,由先給付義務人通知後給付義務人,通知到達時發生合同解除效力;但後給付義務人有異議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與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效力。 後給付義務人的行為構成違約時,應負違約責任。 先履行方符合以上適用條件,即取得不安抗辯權。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將對雙方當事人產生何種影響,這就是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根據後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是否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可將不安抗辯權的效力劃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次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並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於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並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乃暫停履行或延期履行之含義,因此它不同於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於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後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後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借鑒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有關規定。我認為,該合理期限的確定應根據個案具體情況而定,但以不超過30天為宜。 (2)在合理期限內,後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後,先履行方不獲對待給付的危險消失,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此時,充分體現了不安抗辯權的一時抗辯權的性質。
第二次效力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後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損害賠償。中國合同法明確賦予先履行方以解約權,這是對大陸法系各國不安抗辯權制度的重大發展,從而使得該制度能夠為先履行方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護。

⑵ 合同法的不安抗辯權怎麼進行規定的

合同法已廢止,依據民法典,不安抗辯權是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存在不安事由時,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⑶ 合同法的不安抗辯權是怎麼進行規定的

法律分析:現在關於合同的規定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第五百二十七條和第五百二十八條中:

第五百二十七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二十八條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七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二十八條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⑷ 舉例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特徵

不安抗辯權指當事人互負債務,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內對方沒有恢容復履行能力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不安抗辯權是與同時履行抗辯權相對應的一種抗辯權。它們分別適用於異時履行與同時履行的情況。兩者共同構成了大陸法系債法中保護債權的抗辯權體系。盡管不安抗辯權與後履行抗辯權一樣都適用於異時履行的情況,但不安抗辯權主要是為了保護先履行一方,或者說該抗辯權是由先履行一方所享有的權利;而後履行抗辯權主要是為了保護後履行一方,或者說該抗辯權是由後履行一方所享有的權利。
例如甲乙簽訂買賣合同,約定甲在合同簽訂後10日內交貨,乙在甲交貨後1個月後付清價款。後甲在准備交貨時發現乙經營狀況惡化,而且有證據證明,所以甲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貨,中止履行合同。

熱點內容
刑法解釋關鍵 發布:2025-07-10 01:10:37 瀏覽:201
煙草一法一例三規章一解釋 發布:2025-07-10 01:09:46 瀏覽:973
教師道德案件 發布:2025-07-10 01:08:55 瀏覽:497
老年人能用到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10 00:48:31 瀏覽:96
殘疾人權益法律知識競賽答案 發布:2025-07-10 00:30:27 瀏覽:214
法學類三本 發布:2025-07-10 00:28:11 瀏覽:451
民營醫院護士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3:59:36 瀏覽:947
巴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3:54:44 瀏覽:777
武漢紡織大學經濟法重點 發布:2025-07-09 23:35:56 瀏覽:355
承包合同中的發包方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23:31:38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