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法基礎知識點
1. 經濟法基礎.初級會計實務的重點歸納.
初級會計實務建議全面復習,因為難免會考偏門,我考初級和中級的時候都遇內到過,好在我復習的很容全面,都順利過了。一定要把官方教材上所有例題都做會,因為實際的考題再偏,也和例題幾乎無異。
經 濟 法重中之重是股 份 有 限公司和有 限 責 任公司相關的章節和段落,實際考試的時候占的分數很多。另外一定要做筆記,凡是涉及條件、金額、時限以及其他數字的段落或條款都記下來並牢記。
2. 初級會計考的經濟法和中級會計考的經濟法有什麼區別
初級是經濟法基礎,中級是經濟法。難度不一樣
3. 經濟法基礎重點
經濟法基礎重點在於:
1、經濟法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版2)經濟糾紛的解權決途徑
(3)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1)稅收與稅法概述
(2)稅收制度
4、流轉稅法律制度
(1)增值稅法律制度
(2)消費稅法律制度
(3)營業稅法律制度
(4)關稅法律制度
5、所得稅法律制度
(1)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2)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6、財產、行為和資源稅法律制度
(1)房產稅法律制度
(2)車船稅法律制度
(3)印花稅法律制度
(4)契稅法律制度
(5)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7)車輛購置稅法律制度
(8)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9)資源稅法律制度
7、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1)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2)稅務管理
(3)稅款徵收
(4)稅務檢查
(5)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8、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1)支付結算概述
(2)銀行結算賬戶
(3)票據結算
(4)銀行卡結算
(5)結算方式
(6)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4. 會計中級職稱的經濟法與初級職稱的經濟法基礎差別在哪裡
我感覺,初級經濟法的知識偏向於「稅法」,而中級經濟法才是真正的「經濟法」呢。
5. 東奧會計中級經濟法基礎班為什麼不是郭守傑老師
由於排課原因,今年郭守傑老師教的是在職高效班的課,如果喜歡郭老師的考生,可以報這個班次聽課的。
6.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什麼內容建議和初級會計考試一塊備考嗎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內容包括《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三個考試科目,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應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中級會計資格證書。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特點:
《中級會計實務》:在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三門課程中,《中級會計實務》算是難度最大、內容最多的一個科目,學習時應花費較長時間。《中級會計實務》科目中很多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備考過程中考生對很多單個知識點很熟悉,但是綜合運用時就會出問題,因此考生需要具備整體性思維,需要養成思考概括的習慣,將知識點融會貫通。
《經濟法》:內容多、雜、細、枯燥,但考題靈活,所以需要大量的記憶,卻不能枯燥地死記硬背,考生可借鑒以下三種方法進行備考。一要多歸納,好多章節的一些有關數字、時間、比例等具有可比性,通過聯想、畫表、找異同點等方式來提高學習效率。二要多舉例,很多命題和法律規定掌握基本思路即可,不需要原封不動地全部背過,此時通過舉例既可領會法律規定,也可在答題時應付自如。三要多做題,通過做題回顧知識點並進行鞏固,也是經濟法的記憶訣竅。
《財務管理》:科目特點是內容比較抽象、公式多並且不容易理解、計算量大,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和初級會計考試建議一塊備考嗎?
如果考生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來的話,直達100小編還是建議一塊備考的。因為初級會計考試考查的是會計的基礎內容,中級會計考試考查的則是對基礎內容的延伸,相對來說中級會計考試比較難些。
直達100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從考試科目來看,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包括《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三個科目,而初級會計考試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其中級會計、初級會計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初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實務都有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經濟法基礎和經濟法都有票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同時備考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和精力哦!
《初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實務》相似內容分析
《初級會計實務》一共有8章內容,其中有6章內容是和《中級會計實務》有高度關聯的。只不過初級講解的比較基礎,而中級會講解的深入一些。另外,《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會計概述將一些會計入門基礎知識做了比較全面的講解。所以,先學習《初級會計實務》,對於零基礎或者基礎薄弱想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考生來說,會為中級會計實務的學習提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使我們的學習更高效,更輕松一些。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和中級會計《經濟法》相似內容分析
初級《經濟法基礎》一共8章內容,涉及經濟法以及稅法的相關內容。整體知識點側重講解稅法的內容偏多。而中級《經濟法》更側重講解經濟法的知識點。但是,初級《經濟法基礎》的知識點相對來說都是基礎的知識點,學完初級《經濟法基礎》能更好的輔助我們來學習中級《經濟法》。
7. 初級經濟法和中級經濟法主要有什麼區別
1、學習內容的不同
初級經濟法主要是稅法方面的,各稅種的概念內容,計算,稅率,法規。比如增值稅法,消費稅法,營業稅法,房產稅,印花稅等。
中級經濟法主要是各種經濟業務中涉及到的法規,比如公司法,票據法,破產法,合同法等法規。
2、難易程度的不同
初級經濟法知識簡單,基礎的知識比較多,而中級經濟法難度增加,進一步深化,更復雜、深奧,涉及了財務管理。
所謂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7)中級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擴展閱讀: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8. 經濟法基礎和中級經濟法中的稅法部分可以代替注冊稅務師稅法一、二中的相關章節嗎
不能替代。
稅復1稅2計算多制一些,掌握知識點比經濟法多,所以書和習題都要看,省不了。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大章節必須花大量時間的學習。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
稅務師考試中稅法的講解要更為細致一些。如果學習了注會的稅法然後再考稅務師的稅一、稅二,還是要多下功夫看稅務師教材的,畢竟稅務師考試更為細致,好多內容是注會教材中沒有具體介紹的。如果是學習了稅務師的稅一、稅二去考注會的稅法,相對要容易一些,只需要注意對於同一內容,兩本教材規定不一致的地方就可以了。
9. 中級財務會計是在初級的基礎上升華了,但有些知識點還是共通的對嗎
題主,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是兩門科目,分別是《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中級會計職稱是《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和《財務管理》。
單看考試科目的確是多了一門財管,但另外兩門不只是升華這么簡單。
初級會計職稱兩門教材以基礎知識為主,無論是知識點范圍還是難易程度都遠不及中級會計職稱。
題主你說的知識點的確是共同的,只不過初級會計職稱講的是最基礎的,畢竟它代替了原來的會計從業資格證,如果初學者沒有通過初級職稱而直接選擇報考中級職稱,會難以理解很多知識點和運算鉤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