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台灣新婚姻法財產

台灣新婚姻法財產

發布時間: 2022-03-09 03:46:00

Ⅰ 新婚姻法第一十九條

您好,新婚姻法是媒體誤傳實際指婚姻法解釋三。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釋義】 本條是關於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定。
本條關於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定,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和完善形成的,是這次修改婚姻法完善我國夫妻財產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所謂約定財產制,是指法律允許夫妻用協議的方式,對夫妻在婚前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所有權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對第三人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分割等事項作出約定,從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財產制適用的制度。約定財產制是相對於法定財產制而言的,它是夫妻以契約的方式依法選擇適用的財產制,而法定財產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規定而適用的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具有優先於法定財產制適用的效力,只有在當事人未就夫妻財產作出約定,或所作約定不明確,或所作約定無效時,才適用夫妻法定財產制。本條第一款即規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約定財產制與法定財產制相比較而言,其靈活性更強,更能適應復雜多樣的夫妻財產關系,更能適應現代社會豐富多樣的生活方式,也更能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願和個性化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國都愈來愈重視約定財產制的意義和作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和俄羅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法律中明文規定,夫妻雙方可以在婚前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約定採用某種財產制來支配他們之間的財產關系。如瑞士民法典第182條規定:「夫妻雙方可以在結婚前或者結婚後,締結夫妻財產契約。」俄羅斯聯邦家庭法典第42條規定:「夫妻雙方有權以婚姻合同變更法律規定的財產共有制,有權對夫妻的全部財產、財產的個別類型或者夫妻各方的財產確定共有、按份所有或者分別所有制度。無論是對夫妻現有的財產,還是對夫妻將來的財產均可訂立婚姻合同。」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1004條規定:「夫妻得於結婚前或結婚後,以契約就本法所定之約定財產制中,選擇其一,為其夫妻財產制。」

Ⅱ 婚姻法 財產分割

婚姻法財產分割,法律有具體規定。
離婚財產分割即夫妻共同財版產的分割,是指離婚時依法權將夫妻共同財產劃分為各自的個人財產。現行《婚姻法》第17條到第19條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以列舉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內容,該法也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有協議分割和判決分割兩種做法。
《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婚姻法》第四十條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Ⅲ 台灣婚姻法

大陸配偶基於婚姻關系與台灣配偶共營生活,與台灣社會及家庭建立緊密連帶關系,有別於一般大陸地區人民。為維護大陸配偶本於婚姻關系之生活及財產權益,其繼承權應進一步予以保障,爰增列第五項,明定大陸配偶繼承或受遺贈,不適用有關總額不得逾新台幣二百萬元之限制。

經許可長期居留之大陸配,得繼承不動產;所繼承之不動產,為土地法第17條第1項各款所列土地者,並准用同條第2項但書應於三年內出售之相關規定,否則將依土地法第73條之1標售之相關規定。

至原條文第四項但書有關國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規定,考量應優先兼顧台灣地區繼承人繼承權益,對於大陸配偶之繼承,仍應予適用。

長期居留已調整時間: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滿四年,且每年在台灣地區合法居留期間逾一百八十三日者,得申請長期居留。

許可在台灣地區長期居留者,居留期間無限制;長期居留符合下列規定者,得申請在台灣地區定居:在台灣地區合法居留連續二年且每年居住逾一百八十三日。

以上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您再行詢問(以上系本人拙見,本人系執業地政士=坊間俗稱代書及開業之不動產經紀人,目前亦服務於地政事務所服務台義工迄今已有十年時間,希有助於您案件之解決)。

(3)台灣新婚姻法財產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加強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的婚姻登記管理,保障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在大陸辦理婚姻登記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大陸居民系指居住在中國大陸的中國公民;所稱台灣居民系指居住在中國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

第三條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在大陸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應當雙方共同到大陸一方戶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指定的地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

第四條申請結婚登記的大陸居民應當提交下列證件和證明:

1、居民身份證。

2、居民戶口簿。

3、所在單位或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

4、婚前醫學檢查證明。

申請結婚登記的台灣居民應當提交下列證件和證明:

1、《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其他有效旅行證件。

2、在台灣地區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出境入境證件。

3、台灣公證機關出具的無配偶聲明和經證明無誤的戶籍謄本,有效期三個月。

4、婚前醫學檢查證明。

第五條台灣居民在大陸連續停留6個月以上的,除提交本辦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證件、證明外,還應當提交大陸公證機關公證的無配偶聲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Ⅳ 你好,我想請問一下,大陸的婚姻法跟台灣的婚姻法,存在很大的區別嗎

大陸的新婚姻法和台灣的婚姻法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不過大陸婚姻法的法律漏洞版太多了,台灣的婚權姻法目前是比較完善(漏洞不多),不過中國婚姻法,以後可能修法改革。那一方的法律對自己有利就在那一方打官司,人性是自私的才會想找到法律漏洞。你有充分證據你就打官司沒有就帶證據去(人民)(法院)調解

Ⅳ 婚姻法第18條規定哪些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婚姻法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 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釋義】本條是關於夫妻特有財產的規定。
本條關於夫妻特有財產的規定,是這次修改婚姻法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也是完善我國夫妻財產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所謂夫妻特有財產,也稱夫妻保留財產,是指夫妻在實行共同財產制的同時,依照法律規定或夫妻約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圍的個人所有財產。根據產生的原因不同,特有財產可分為法定的特有財產和約定的特有財產。法定的特有財產,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所確認的夫妻雙方各自保留的個人財產,本條即屬於法定特有財產的規定。所謂特有財產制,就是夫妻在實行共同財產制時,基於法律規定或雙方約定,夫妻各自保留一定范圍的個人所有財產,並對該財產進行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以及有關的財產責任、特有財產的效力等內容組成的法律制度。
特有財產制是對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限制和補充。特有財產制不同於分別財產制。在分別財產制下,無論是法定的分別財產制,還是約定的分別財產制,其全部夫妻財產,包括婚前財產和婚後全部財產,都歸屬於夫妻各自所有;特有財產制是在依法或依約定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前提下,夫妻各自保留一定范圍的個人財產。特有財產制是與共同財產制同時並存的,沒有共同財產制,也就無所謂特有財產制,特有財產制是共同財產制的限制和補充。
特有財產是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分別保留的個人財產,獨立於夫妻共同財產之外,夫妻雙方對各自的特有財產,享有獨立的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他人不得干涉。夫妻可以約定將各自的特有財產交由一方管理;夫妻一方也可以將自己的特有財產委託對方代為管理,對方代為管理的,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代理的一般規定。對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在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負擔家庭生活費用時,夫妻應當以各自的特有財產分擔。
目前,世界上許多設有共同財產制的國家和地區,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加以限制,明確規定了夫妻特有財產的范圍。下面,將一些國家有關夫妻特有財產的規定作一簡單介紹。法國民法典規定:下列財產,即使為婚姻期間取得的,按其性質為各自的財產:屬夫或妻一方使用的衣服及日用布製品、賠償身體或精神上損害的訴權、不能讓與的債權及補助金,以及更廣而言之,一切具有個人特點的財產及專屬個人的權利。夫或妻一方為其職業所必需的勞動工具,按其性質亦為各自所有的財產。在婚姻期間,由繼承、贈與或遺贈而取得的財產,為各自所有的財產。瑞士民法典第198條規定:根據法律規定,以下財產為夫妻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1)夫妻一方專有的個人使用物品;(2)結婚時屬於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或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通過繼承或其他方式無償取得的財產;(3)因精神賠償所獲得的補償金;(4)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替代物。羅馬尼亞家庭法典規定:以下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而是夫妻一方的單獨財產:(1)結婚前所獲得的財產;(2)以繼承、遺贈或贈與方式轉移或獲得的財產,除非贈與人規定其為共同財產;(3)夫妻任何一方供個人使用的財產或從事其職業所需要的財產;(4)作為獎品或獎金獲得的財產,科學或文學手段,藝術手稿及草文學手段,藝術手稿及草圖,革新或發明的設計稿以及其他類似的物品;(5)保險金或作為造成個人傷害的賠償而判給的損害賠償金;(6)能表示或代替單獨財產的價值或體現該價值的財產。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13條規定,下列財產為特有財產:(1)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的物;(2)夫或妻職業上必需的物;(3)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聲明為其特有財產的。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各國對夫妻特有財產范圍的規定,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如法國、德國、瑞士等,對夫妻特有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及其財產責任、特有財產的效力、特有財產的舉證責任、特有財產與共同財產之間的結算等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從而形成特有財產制度。圖,革新或發明的設計稿以及其他類似的物品;(5)保險金或作為造成個人傷害的賠償而判給的損害賠償金;(6)能表示或代替單獨財產的價值或體現該價值的財產。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13條規定,下列財產為特有財產:(1)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的物;(2)夫或妻職業上必需的物;(3)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聲明為其特有財產的。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各國對夫妻特有財產范圍的規定,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如法國、德國、瑞士等,對夫妻特有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及其財產責任、特有財產的效力、特有財產的舉證責任、特有財產與共同財產之間的結算等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從而形成特有財產制度。文學手段,藝術手稿及草圖,革新或發明的設計稿以及其他類似的物品;(5)保險金或作為造成個人傷害的賠償而判給的損害賠償金;(6)能表示或代替單獨財產的價值或體現該價值的財產。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13條規定,下列財產為特有財產:(1)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的物;(2)夫或妻職業上必需的物;(3)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聲明為其特有財產的。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各國對夫妻特有財產范圍的規定,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如法國、德國、瑞士等,對夫妻特有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及其財產責任、特有財產的效力、特有財產的舉證責任、特有財產與共同財產之間的結算等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從而形成特有財產制度。圖,革新或發明的設計稿以及其他類似的物品;(5)保險金或作為造成個人傷害的賠償而判給的損害賠償金;(6)能表示或代替單獨財產的價值或體現該價值的財產。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13條規定,下列財產為特有財產:(1)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的物;(2)夫或妻職業上必需的物;(3)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聲明為其特有財產的。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各國對夫妻特有財產范圍的規定,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如法國、德國、瑞士等,對夫妻特有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及其財產責任、特有財產的效力、特有財產的舉證責任、特有財產與共同財產之間的結算等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從而形成特有財產制度。
規定夫妻特有財產的意義在於,它彌補了共同財產制對個人權利和意願關注不夠的缺陷,防止共同財產范圍的無限延伸,有利於保護個人財產權利。關於我國婚姻法增加規定夫妻特有財產的原因,在對第十七條的解釋中已有論述。關於我國夫妻特有財產的范圍,本條作了列舉式的規定,下面逐一進行介紹: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前財產是指夫妻在結婚之前各自所有的財產,包括婚前個人勞動所得財產、繼承或受贈的財產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的《意見》第六條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是關於個人婚前財產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是適宜的,曾在司法實踐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這次修改,考慮到現在夫妻婚前財產越來越多,籠統地將上述規定作為法律規定會產生一些問題,並且從物權制度上也需進一步研究。因此,先是明確一方的婚前財產屬於夫妻個人財產,不能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即使在離婚時,也不能作為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但為了保護弱者特別是婦女的權益,婚姻法增加了第四十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同時第四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此外,第四十六條還規定了離婚過錯賠償制度,該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這里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是指與生命健康直接相關的財產。由於這些財產與生命健康關系密切,對於保護個人權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當專屬於個人所有,而不能成為共同財產。不少規定夫妻特有財產的國家將具有人身性質的財產規定為夫妻個人財產,如美國統一婚姻財產法第四節中規定,「對其人身傷害的賠償」為夫妻個人財產;瑞士民法典第198條規定,「因精神賠償所獲得的補償金」為夫妻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羅馬尼亞家庭法典規定,「保險金或作為造成個人傷害的賠償而判給的損害賠償金」為夫妻一方的單獨財產。本條將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作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有利於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為受害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殘疾人能夠正常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根據第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為了尊重遺囑人或贈與人的個人意願,保護公民對其財產的自由處分權,如果遺囑人或贈與人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明確指出,該財產只遺贈或贈給夫妻一方,另一方無權享用,那麼,該財產就屬於夫妻特有財產,歸一方個人所有。這樣規定的另一個意義在於,防止夫妻另一方濫用遺產或受贈的財產,如妻子的朋友贈送一筆錢資助孩子上學,而丈夫有酗酒惡習,如果這筆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丈夫就有可能利用它買酒,在這種情況下,贈與人可以在贈與時確定這筆現金只贈送給妻子,屬於妻子個人所有,丈夫就無權將其用來酗酒了。對此,我國台灣地區也有類似規定,台灣地區「民法」第1013條規定,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聲明為其特有財產的,屬於夫妻個人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具有專屬於個人使用的特點,如個人的衣服、鞋帽等,應當屬於夫妻特有財產。我國司法實踐中,在處理離婚財產分割時,一般也將個人專用的生活物品,作為個人財產處理。在婚姻法修改過程中,有一種意見認為,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且價值較大的生活用品,如貴重的首飾等,即使為一方專用,也應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這一意見未被採納。價值較大的生活用品,因其具有個人專用性,仍應當歸個人所有,這也符合夫妻雙方購買該物時的意願。況且,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多數情況下,夫妻雙方都有價值較大的生活用品。當然,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價值較大」的含義不同。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這項規定屬於概括性規定。夫妻特有財產除前四項的規定外,還包括其他一些財產和財產權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的財產類型的出現以及個人獨立意識的增強,夫妻個人特有財產的范圍也將有所增加。

Ⅵ 新婚姻法復婚的財產屬於誰

復婚的財產屬於個人所有。

根據新的司法解釋,離婚時所分割的財產,在生效後即屬於個人所有,除非當事人自願,否則在下一個結婚的婚姻關系中依然為個人所有。 復婚後取得的財產在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6)台灣新婚姻法財產擴展閱讀:

復婚手續:

1、申請。要求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持所需證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戶口的區、縣級市民政局(或鎮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2、填寫聲明書。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各填寫一份《申請復婚登記聲明書》。

3、簽名。雙方當事人必須在婚姻登記員面前親自在《申請復婚登記聲明書》中「聲明人」一欄簽名或按指印。

4、審核登記。婚姻登記機關對雙方提交的證件、聲明進行審查,符合復婚登記條件的,准予登記。

5、復婚登記證。辦理復婚登記手續後,要將原離婚證或法院判決書(或調解書)撤銷,發給復婚登記證,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Ⅶ 關於新婚姻法(對於房產的解釋)

只想說幾點 第一:男女從來都沒平等過 平等只是相對於以前來說的 如果女人再回到以前的生活 估計哪個女人都受不了 同樣男人別得意 以前的男人是無知所以不知道珍惜女人 現在的男人卻沒有以前男人的本事 第二:新婚姻法已經出來 這些女人整天吵吵吵的 我知道心裡不平衡 本來結婚就可以有一套房子了 現在一下子擔心起來 以後凈身出門 我想說一點 首付是男方支付的 男方有權利寫單方名字 如果你覺得不平衡那首付你也參與啊 或者以後的按揭一起償還 這樣完全可以加入你的名字 所以現在吵吵吵的女人大多都是父母不會給她買房等著男方買了房子送過來的 然後就是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 是 沒錯 女人生孩子那一年或者說連著幾年都很辛苦 這一點沒有男人會否定掉 可如果說什麼為男人生孩子什麼的P話還是不要說了 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而且 有多少女人想過家庭不好的男人再創業階段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少 我身邊女人一般大多都是隨便找個工作自己過過 逛街購物聊天 閑得就等結婚可男人們都再幹嘛你們知道么?每天加班加點 有些每天晚上都是半夜2、3點到家,所以一個家庭沒有什麼好說誰累誰辛苦什麼的 當然說這些也不排除有些惡心的男人喜歡沾花惹草 但也少數 再說難聽點只要不是喜歡沾花惹草的男人出軌那也不是女人勾引誘惑么?樓下有人說的好 有多少男人出軌一樣就又多少女人陪睡還不少於這個數 第三:如果要怪就怪丈母娘吧 以前的觀念生女兒就是賠錢 現在很多人說是這么說 但潛在意識生女兒就是一套房子車子什麼的就是搖錢樹 別說不會這么想 很多父母都這么想 上面一代有太多沒混出什麼花樣的人抱著這種觀念 靠著下一代出息 他們坐享其成 第四:關於婚姻法的 如果結婚後女方貢獻多 男方自然看在眼裡 不用女方提醒會主動把房子名字加上 當然 如果有些不要臉的男人無視女方的貢獻 這種男人 女方也可以趁早考了早點離開了 不然就是你們說的如果離婚就凈身出門了 新婚姻法沒有什麼保護誰什麼的說法 只是稍微減輕了點男方的壓力而轉移到女方身上 有沒有想過無力給男方買房的家庭 男方的壓力有多大 這社會你們都知道賺錢難 那所有男人都是超人么?賺錢就簡單了?還要拼了命的賺錢買房子 想過男方壓力有多大么?不會,因為你們只向那些有錢家庭的男人看齊 所以現在網上吵吵吵的女人大多都是這種女人 行了 你們罵我也好 說我也罷 我代表不了所有男人 只是想為男人說一點公道話 要罵就罵吧 無所謂

Ⅷ 台灣法律現在允許一夫多妻嗎

法律上不可以,在台灣,一夫多妻也是不合法的,會觸犯刑法第237條「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婚者亦同。」。台灣少數政商名流公開擁有超過一名配偶,大企業家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有檯面化一個以上的配偶。

在傳統中國,「一夫一妻制」是一個基本制度,在實踐中常常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持續了數千年歷史。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規定了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對於納妾行為不再容忍,納妾者按法律將受到制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

第二條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8)台灣新婚姻法財產擴展閱讀

在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奴隸主和封建主事實上存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或納妾制而平民相反大多數是一夫一妻制或沒有妻子。古代妻對妾生殺予奪,妾就是男主人的性奴,沒有財產權,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平等地位,可以被買賣交換與贈送。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妾地位低於妻,妾只能算奴婢,妾,作為名詞,古來稱地位低賤者,《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禮注》也說:「臣妾,男女貧賤之稱。」《戰國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注雲「男為人臣,女為妾」。《說文解字》曰:「妾,有罪女子。」

在古代,「有罪」就可以收為奴隸,因此「妾」的本義就是「女奴」。有時也用來表示「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春秋》雲:「女為人妾。」妾,不娉也。一夫多妻的意思是所有的妻子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繼承分割家產。

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是低於妻的,法律地位也要低於妻,被限制了自由,是男主人的性奴。妾的地位待遇好壞全看主人與妻的態度。

Ⅸ 婚姻法財產法

《繼承法》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cyflfg/c007.html
《婚姻專法》屬

Ⅹ 台灣的婚姻法

法律上不可以
在傳統中國,「一夫一妻制」是一個基本制度,在實踐中常常是版「一夫權一妻多妾制,持續了數千年歷史。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規定了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對於納妾行為不再容忍,納妾者按法律將受到制裁。

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政府初1930年公布《民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但初期民間納妾仍然盛行,政府只能做到要求高級官員不要納妾。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年《婚姻法》規定一夫多妻不合法。

在香港,由於採取習慣法,直到1971年大清律例被正式取消,「一夫多妻」才改為不合法。香港、澳門現今仍有家庭是一夫多妻的。著名例子有富商何鴻燊,有4個妻子,他的伯父有12個妻子。

在台灣,一夫多妻也是不合法的,會觸犯中華民國刑法第237條「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婚者亦同。」。

但是,少數政商名流公開擁有超過一名配偶。大企業家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大同集團林挺生等,政治人物如曾任行政院長之張俊雄、立法委員林進興等,均有檯面化一個以上的配偶。

熱點內容
賈廟法院 發布:2025-07-08 02:20:46 瀏覽:985
法治理念的引導功能 發布:2025-07-08 02:15:05 瀏覽:125
條約在行政法中的適用 發布:2025-07-08 02:15:04 瀏覽:598
丹麥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2:09:22 瀏覽:475
三方頂賬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2:08:41 瀏覽:504
甘肅省第二批法官入額 發布:2025-07-08 01:51:44 瀏覽:110
法律法規的ppt 發布:2025-07-08 01:50:06 瀏覽:269
什麼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01:49:24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考試判斷題 發布:2025-07-08 01:47:47 瀏覽:80
律師hk 發布:2025-07-08 01:31:52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