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要不要按手印
㈠ 中國簽合同為什麼要按手印 按手印犯法嗎
在我國沒有簽合同按手印是犯法的規定,而且,一般情況下公民個人都以簽字後按個手印來保證簽字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一旦發生糾紛手印更便於識別真偽,當然簽字後不按手印合同也生效。簽合同只要當事人簽字,合同即成立,摁手印不是必要條件;但摁手印與簽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簽合同按的手印的時候,就需要對於具體按手印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避免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產生了許多的糾紛。
(1)合同法要不要按手印擴展閱讀:
案例
劉某先後從王某經營的農資商店賒購化肥三批次,賒欠款共計1.77萬元。後經債權人多次催要,劉某一直推脫說等秋後才可以結款。王某認為口說無憑便要求劉某打欠條,在欠條中,劉某使用「劉某某」簽名,並按下本人手印。
兩年後,劉某以各種理由推諉拒不付款。無奈之下,王某將其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全部貨款。法院經審理查明,「劉某某」真名叫劉某。
根據原告陳述和提供的欠條、銷貨清單等證據足以認定被告與原告存在買賣合同關系。雖然原告提交的欠條由被告「劉某某」簽名,但被告劉某在欠條中按了手印,使欠條具有了與簽字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最後,法院判決原告勝訴。
點評:
首先,本案中被告的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想要通過使用虛假簽名來逃避義務是行不通的。
其次,通過本案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在簽訂合同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時,一定要履行審慎注意義務,在自身充分清楚、理解協議內容的前提下,還需審查核實對方的身份證和其他要求,最後謹慎落筆簽字、按手印,以免因疏忽大意而承擔不利後果。
㈡ 合同填寫的地方要不要按手印
只要簽字或者蓋章就具有法律效力,不按手印也有效的。
㈢ 協議的簽訂需要雙方都按手印嗎
簽訂合同後,必須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後生效,一般當事人都是簽字並按手印。
《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3)合同法要不要按手印擴展閱讀
違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拒絕履行】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 【金錢債務的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㈣ 合同書上摁手印的法律效力如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內手印的,具有容與簽字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上述條款應當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詳解合同法解釋(二)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但是在審判實踐中,一些農村地區的當事人或進城務工人員在訂立合同時習慣於在合同書上摁手印,而不是簽名、蓋章。
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五條的規定,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這里應當明確,摁的手印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並不是要解決合同的效力問題,即不意味著合同就一定是有效的,因為合同的效力評價取決於國家意志而非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即使摁的手印、簽的名、蓋的章都是真實、有效的,而合同本身如果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所規定的情形之一,仍然是無效的。合同的成立與否,則取決於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一致,摁的手印、簽的名、蓋的章真實有效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有效的前提條件。至於手印的真實性問題,需要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中加以解決。
㈤ 簽合同需要蓋手印嗎
簽合同只要當事人簽字,合同即成立,摁手印不是必要條件;但摁手印與簽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㈥ 是不是合同按個手印不需要簽字都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8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版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權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存在欺詐、脅迫或顯失公平的,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或撤銷合同。另外,合同是雙方自主意思表示,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法律還規定了單方解除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因此,合同成立生效之後還是有機會反悔解除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㈦ 合同如果光簽字沒按手印在法律上有效嗎
㈧ 合同沒有按手印有效嗎
有簽字或有印章有效。
簽字、蓋章或按手印都具有法律效力,沒按手印光簽字的合同也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按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與簽字或蓋章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合同法要不要按手印擴展閱讀
合同生效需具備的條件
1、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年滿十八周歲以上,精神正常者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但主要生活來源來源於自己者,也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
所謂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將其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時,便成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備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
合同的有效要件
1、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真實,它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變更或者撤銷。
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變更或撤銷。
2、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里的法律,一方面應作擴大解釋,既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又包括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另一方面應作縮小解釋,僅指其中的強行性規范,不包括任意性規范。
3、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合同標的決定著合同權利義務的質和量,沒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積極的意義,應歸於無效。合同標的可能,是指合同給付可能實現。合同標的確定,是指合同標的自始確定,或可得確定。
4、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這一要件要求當事人能夠了解合同的狀況和法律效果,對保護其合法權益和減少糾紛均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