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法的社會職能
A. 什麼是社會職能
社會職能介紹: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政府的社會職能主要有:
①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即政府為保證社會公平、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②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對因經濟發展、人口膨脹等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進行恢復、治理、監督、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④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計劃生育,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因此中國政府應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計劃生育的法制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
拓展資料
政府職能主要手段
實現政府職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
(1)行政手段具有強制性、垂直性、無償性、穩定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其優點是統一集中、迅速有效。但它易產生與「人治」相聯系的一些弊病,影響橫向聯系及下級的積極性、創造性。
(2)經濟手段具有間接性、有償性、平等性和關聯性的特點,最適於管理經濟活動,但因其只能調節經濟利益關系,不能靠它解決所有問題。
(3)法律手段具有嚴肅性、權威性、規范性的特點,使行政管理統一化和穩定化,但其只能在有限范圍內發生作用,很多經濟關系、社會關系需結合其他手段才能發揮作用。
B. 簡述法的本質及其社會作用
法的本質包括:
1、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表現。
2、法所專反映的統治階級屬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3、經濟以外的因素對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政治,文化,宗教,道德,哲學,藝術等。
法的社會作用是指法律作為社會關系調整器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經過法的規范作用而產生的。法的社會作用圍繞兩種基本職能和三個領域展開,即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公共職能,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三大領域。
(P.S.:注意區分法律的社會作用和規范作用。法的規范作用為指引、預測、評價、強制、教育五大作用。)
C. 法律有那兩種基本社會職能
規范職能和調整職能。規范職能,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可為,哪些勿內為,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規容範。調整職能,法律調整人們的行為,是對社會物質的分配,對社會權利的分配,對一定的行為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可以通過法律進行約束。比如說歷史上的納妾,按照現在的法律進行調整,一夫一妻,重婚違法,就是一種調整行為,還有計劃生育也是一種調整的職能。
D. 簡述國家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內容
國家的政治職能:國家的政治職能即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是國家運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強制力,控制被統治階級,鎮壓被統治階級及一切破壞現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會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職能。由於這種職能主要是通過階級的統治和鎮壓來實現,所以,有時又叫鎮壓職能。國家的政治職能是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國家的社會職能:國家的社會職能即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執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管理職能。國家的社會職能是國家本質的一個方面的體現,它執行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約,同樣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國家的社會職能也具有政治性質。
註:國家的政治職能和國家的社會職能的關系 從理論上說,社會管理職能存在的前提是社會的存在,而政治統治職能存在的前提則是國家的存在。這意味著,社會管理職能對人類社會而言,具有共生性,與人類社會相始終。而政治統治職能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只是歷史的產物,並非永恆存在,它隨國家的出現而出現,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
國家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階級社會,從根本上講,社會管理職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同時,這種職能的執行和實現,必須依靠國家權力,所以它又與政治統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在這個意義上講,政治職能是社會職能的前提;另一個方面,政治職能又必須以社會職能為基礎,因為,國家只有有效地實現了社會管理職能,政治統治才能夠得以持續。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職能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的總體要求。其社會職能上升為主要職能,表現為組織經濟與文化建設。而政治職能,由於剝削階級已被消滅,已不佔主要地位了,因此主要表現為民主與法制建設,保證社會政治穩定,同時打擊反社會主義的勢力和分子。
E.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那些內容
法的社會作用是法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目的而發揮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是從法自身來分析法的作用,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則是從法的目的和本質的角度來考察法的作用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觀點看,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1.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在階級對立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立階級之間的沖突和斗爭。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掌握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必然把階級沖突和斗爭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圍內,他們利用國家制定和實施法律,來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統治地位合法化,使階級沖突和矛盾保持在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允許的界限之內,建立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馬克思主義法學指出: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1)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一方面,統治階級利用法律在經濟上確認和維護自己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維護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包括鎮壓),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另一方面,統治階級在一定條件和限度內,也在法律中規定一些對被統治階級有利的條款,向被統治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其根本的利益。(2)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統治階級也需要用法律來規定和確認他們自己內部各階層、集團的相互關系,以此建立起個人意志服從整個階級的關系,通過這種服從,確保其成員的權利的實現,解決其內部因財產、婚姻等問題而引起的矛盾和糾紛,保證其內部的和諧一致。(3)調整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因為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又有著利益沖突,統治階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確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適當給予同盟者在政治、經濟上的某些權利和利益,同時對同盟者濫用其權利,甚或對統治階級進行政治對抗,也實行法律上的制裁。
2.法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社會公共事務是相對於純粹的政治活動而言的一類社會活動。其特徵是:這些事務的直接目的並不表現為維護政治統治,而在客觀上對全社會的一切成員均有利,具有"公益性"。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上的作用具體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1)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維護最低限度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衛生、生態平衡、環境與資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等。(2)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即通過立法和實施法律來維護生產管理、保障基本勞動條件、調節各種交易行為等。(3)促進公共設施建設,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即通過一系列法律來規劃、組織,像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橋梁以及開辦工業、組織農業生產,對這些活動實行管理。(4)確認和執行技術規范,包括執行工藝和使用機器設備的標准,規定產品、服務質量和標准,對高度危險品(易燃、易爆品、槍支彈葯)和危險作業(高空作業、高壓作業、機動作業)的控制和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5)促進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如通過法律對人們的受教育權加以保護,鼓勵興辦教育和科技發明,保護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要求政府興辦各種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這些法律,在主要方面體現著社會性(非政治性),但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觀點:它在本質上與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並不矛盾。因為,至少從統治階級的角度看,調整和維護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法律,在根本上與維護政治統治是一致的。恩格斯說:"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
F. 社會職能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一)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即政府為保證社會公平、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比如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險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救濟制度、社會優撫制度)和體系的完善;調節個稅起征點以保證收入再分配的公平;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均等化等。
(二)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對因經濟發展、人口膨脹等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進行恢復、治理、監督、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設立國家公園的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大型工程建設前的生態環境評估和建設中的監管;生態監管部門動態監測施工中的企業空氣污染指數等。
(三)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即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比如一些社會組織的設立;非政府組織的設立,如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CYDF)等;社區的功能、服務、組織能力的提升等。
(四)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計劃生育,即按人口政策有計劃的生育,也是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包括計劃生育的法制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G. 秦朝法律具有哪些社會職能
你的問題 有點奇怪 呵呵
不同法律部門具有不同的作用
秦的法制概括大概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刑事法制
民事法制
行政法制
經濟法制
他們各自的作用就不用我說了吧 ,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部門法有不同的職能推出
H. 法的社會作用的內容
維護階級統治(整體長遠利益):
1.用法律確認和維護經濟基礎;維護政治統治;維護有內利於統治階級的思容想道德、意識形態。
2.保留緩解階級矛盾的對被統治階級的有利條款。
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熱淚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
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
兩種作用存在明顯的區別。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主要體現法的社會性,但在本質上與法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並不矛盾。恩格斯:「政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他執行了他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
I. 法的社會作用和職能與法的規范作用和職能的區別是什麼
法的社會作用側重於法律懲處違法犯罪,而規范則多指法律在預防違法犯罪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