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移情訓練法社會活動教案
A. 幼兒大班社會類活動 (有趣的動物王國)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周圍有許多的動物,能講出幾種動物的名稱及其主要特徵。 2.通過活動,了解各種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知道動物給人們帶來的 好處。 3.了解珍稀動物,進一步懂得動物與環境的關系,知道關心動物、保護他們的生活環境。 二、活動准備: 動物園錄象,動物對人類作用的圖片,有關珍稀動物的圖片、歡快的音樂、每人動物卡片一個、幼兒人手一份調查表:動物對人類的作用。 幼兒園教案頻道 三、活動流程:欣賞--了解--表演 (一)欣賞--小朋友去過動物園嗎?你在動物園里看到了哪些動物?(幼兒討論交流,並觀看錄象。) (二)了解1.了解動物的特徵--你最喜歡哪個動物?它長得是什麼樣子的?你會學一學它的樣子嗎?(幼兒自由講述、表演,並戴上胸飾,跟著音樂模仿動物的樣子。)2.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小動物真可愛,你們知道動物和我們的關系嗎?動物對我們人有什麼用處嗎?(幼兒分組交流自己調查到的信息,教師請部分幼兒來介紹。並出示圖片,了解動物的多種作用,擴展幼兒的認知。)集體表揚小動物。 3.知道一些珍稀動物,了解保護動物的方法。 --他們是誰?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你們知道它們為什麼越來越少嗎? --我們怎樣來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呢? 小結:我們不傷害動物,不破壞樹木,不往水裡扔垃圾等。 (三)表演1.欣賞歌曲《我們和動物是一家》
B. 請列舉說明移情訓練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中應如何運用
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中。移情訓練法使用的越來越普遍,可能。這種方法對幼兒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C. 幼兒大班社會愛護小手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及其功能。 2、知道保護手的一些方法。 教學准備: 幼兒用書教學過程: 1、通過做手指操,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套手操。請小朋友們跟著我把手指一個個伸出來。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無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無名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引導幼兒了解收的結構。 (1)教師:大家看看,我們的小手長得什麼樣子呢?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我們的 手上有五個手指,他們長短不一樣。手指下面的部分叫做手掌,手掌又分為手心和手背。 3、引導幼兒了解手的作用。 (1)教師:我們的小手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2)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手可以玩玩具、吃飯、洗臉、穿衣服、畫畫、而且還能用手去感知東西的大小、冷熱、輕重。看來小手的用處可真大啊。 4、引導幼兒學慣用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小手。 (1)教師:手可以為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2)幼兒思考後回答。    , (3)教師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讓幼兒為正確保護小手的方法貼花。 (4)教師:剛才我們在書上看到了保護小手的正確和不正確的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注意,這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是什麼呢?
D. 大班社會活動:你說我做
一、說教材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得到家庭、社會給予的關愛、照顧太多,而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卻淡薄了、「睡著了」,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視殘疾人„„在我苦惱於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加強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如何提升情感的表達時,省編教材(大班上冊)社會領域中《幫助別人真快樂》一下子點亮了我的思路。此次活動我扣住了教材中能明顯撞擊孩子們心靈的 「關愛、幫助殘疾人」這個點,引伸出一系列的「感受、認知、體驗、幫助以及情感的升華」,重在讓愛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萌芽、開花;讓孩子們都能「心口一致」地大膽表達出「讓我做你的„„」並從中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說目標的定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我根據這一指導要點,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存在的現象,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了解和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難。
2、激發幼兒尊重、愛護、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情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說重難點的把握:
一個活動當中最能體現課題目標的部分便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如果抓住重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的放矢,並且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
因此,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體驗和幫助。 難點定為:感受和認知。 四、說活動的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
①事先讓孩子們知道,在我們的身邊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 ②事先讓孩子們學會手語《感恩的心》。 2、物質材料准備:
①圖片課件一份;音樂課件《愛的奉獻》、《感恩的心》。
②日常生活用品:臉盆、毛巾、梳子、衣服、杯子以及桔子若干。 ③眼罩人手一個、盲杖若干;白手套一副。
④錫紙小人三個;與影片對應的圖片若干;「愛心小天使」的標志若干。 五、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還精選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移情訓練法」+「角色扮演法」——輕松引領師幼互動,學海無涯樂作舟。
1、移情訓練法:是通過情感換位,讓幼兒以自己的情緒去理解他人的情緒,以自己的情感體驗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在使用移情訓練法時自己也投入了真情。
2、角色扮演法:是創設情境,讓幼兒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並在此過程中感受角色間的關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這有利於利他行為的產生。
教育方法的確定和選擇,是依據教育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規律性,不是任意的,需要我們發揮教育機智,根據條件和需要,對教育方法進行藝術性的再創造,再加工,靈活地藝術地運用於教育實踐。 六、說活動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五個環節:感受困難、觸碰心靈、愛的呼喚、愛的洗禮以及愛的延續。
(一)感受困難——這個環節初步讓幼兒了解和體驗盲人生活的困難。一開始我選取了幼兒相對比較了解的殘疾人之一——「盲人」作為引子展開活動,讓孩子們戴上眼罩,在最初的「游戲體驗」中,親身感受盲人行動的不便,從而初步了解和認識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二)觸碰心靈。觀看「殘疾人的生活世界」,了解殘疾人堅強的生活以及努力對社會所作的貢獻。真實而生動的圖片課件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感恩的心」當背景音樂,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心揪得緊緊的,一步步地把他們引入情感體驗中,孩子們的笑臉沒了,此時的表情和剛開始游戲時有點兒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
(三)「愛的呼喚」借著圖片、音樂與道具喚醒孩子們「沉睡的愛」,感受被別人幫助和關愛時的情感,並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孩子們需要一個直觀的、全面的視角來更好地認知殘疾人,於是我把圖片課件從大屏幕中「請出來,並用錫紙設計出「小小殘疾人」,讓孩子們走進殘疾人的世界,幼兒的情緒情感產生了極大的共鳴,紛紛做出愛的表達「讓我做你的拐杖,帶你到你
E. 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情景游戲教案
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教案5篇
1大班體育游戲: 勇救小動物
游戲目標:
1、練習蹬腳踏車,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勇敢、愛護小動物的精神。
游戲准備: 腳踏車2輛、變形平衡木2個、大紙箱2隻、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小動物玩具若干(為幼兒人數23菲 倍)
游戲玩法: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2路縱隊,站在場地一端;每隊之間放置大紙箱一個;場地中間設置山洞;
場地 另一端的變形平衡木兩側放置小精靈玩具若干。 老師發令後,各隊第1名幼兒蹬滑跑冰車鑽過山洞、到達浮橋。上橋救起1個小動物,並帶著小動物踩腳踏車原路返回,第2名幼兒再出發。在規定時間內比哪一隊救到的 小動物數量多為勝隊。
游戲規則:
1、必須雙手扶把腳踏車至浮橋;待上橋後 才能救小精靈。
2、若游戲中途發生意外情況或未帶小動物成功返 回應在原地重新通過。
2大班體育活動-調皮的小袋鼠(單雙腳跳)
活動目標:
1、練習多種跳的方法:單腳跳、雙腳跳。
2、通過游戲中不同障礙物的設置,嘗試多種跳的方法。
3、樂意參與跳的活動,並努力克服困難,一直跳到結束活動准備:
圈若干、椅子兩把。
活動過程:
1、准備活動。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調皮的小袋鼠(單雙腳跳)
游戲袋鼠媽媽:教師請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大家邊唱歌邊跳躍,可以手拉手跳,也可以自己叉腰跳,教師注意在過程中引導幼兒按照兒歌內容變換跳的姿勢。
2、游戲活動:調皮的小袋鼠
(1)幼兒扮演:小袋鼠,教師帶領幼兒原地練習單腳跳及雙腳開合跳。再將幼兒分成數相等的兩隊站在場地的一端,另一端兩把小椅子。
(2) 游戲開始前,教師先師范講解動作要領及過程,讓幼兒明白游戲的規則及玩法。
戲開始,排頭的兩位先單腳跳過圈,再繞過彎曲的小橋(即繩子),再進行開合跳圈,最後繞過小椅子,跑回自己的小隊,拍一下第二位幼兒的手,站至對尾,第二位幼兒繼續進行第一位幼兒的動作。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進行游戲袋鼠。
附:兒歌跳跳跳,雙腳跳,跳跳跳,單腳跳,跳跳跳,轉身跳,天天跳,身體好。
3大班體育教案:數字格子跳跳樂
活動目標:
1、探索泡沫墊的多種玩法。
2、結合數字規律練習單腳跳、雙腳跳及跨跳等多種跳的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努力聽清教師指令,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准備:
人手一塊泡沫墊,1-10的數字卡片2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來玩玩吧!(幼兒隨鈴鼓的變化變大圓—-小圓—-蝸牛圓 )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泡沫墊,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有什麼用?泡沫墊除了可以作為墊子,還可以和我們玩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現在小朋友們分成2組游戲,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組的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 往方面)※ 幼兒可將各自的泡沫墊連成兩條長龍鋪在地上,幼兒分成兩組,以接龍競賽形式從泡沫墊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 幼兒可將泡沫墊每兩塊連接在一起,然後,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放一組,泡沫墊橫向擺放,共擺五組,其間距要相等。幼兒做小兔跳的姿勢跳過每塊泡沫墊。
※ 可將泡沫墊兩塊相靠豎向擺放,提高跳躍的難度,加大運動量。提醒幼兒在跳的過程中必須雙腳並攏,不得分開。
2、講評幼兒游戲情況,表揚玩法新穎,合作默契的幼兒。
3、出示袋鼠圖片,問:這是誰?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今天我們來和小袋鼠學習跳的本領,看看誰會是跳躍冠軍。
4、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利用泡沫墊進行跳的練習。教師用語言或簡單的動作予以提示或幫助。
※ 將泡沫墊平放,雙腳並攏跳過。提醒幼兒逐步加強高度,看看自己最高能跳過幾塊泡沫墊。
※ 將泡沫墊隔一定距離平放,幼兒有序進行連續跨跳(或單腳跳、雙腳跳)。提醒幼兒觀察並實踐不同的跳法適宜的寬度是多少。
※ 將泡沫墊兩塊相靠豎向擺放,連續擺放五處,進行跨跳練習,提醒幼兒盡量不要碰倒泡沫墊,如果碰倒,要立即重新擺放。
5、將泡沫墊平放,幼兒圍坐休息。可相互敲敲背、捏捏腿,做一做放鬆運動。
6、游戲《數字格子跳跳樂》。
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自由挑選一塊,並貼在自己的泡沫墊上。將泡沫墊按數字大小擺成兩條長龍,要求幼兒聽清教師指令,進行跳躍活動。
※ 單腳跳順數(或倒數)。
※ 雙腳跳單數。提醒幼兒兩排的單數都要跳。
※ 左腳跳單數、右腳跳雙數。提醒幼兒想好再跳。
變化擺放方法,繼續游戲。
三、結束部分,游戲《叫號猜猜碰》。
幼兒聽教師叫號,叫到的兩個同號幼兒為一組,進行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後結束活動。
4大班體育教案:運西瓜
游戲目的:
1. 根據提供的平衡台進行游戲,並且完成一定的任務。
2. 發展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及集體的合作精神。
3.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准備: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種輔助材料、球、網球過程:一、 幼兒與教師一同做准備活動。
1.繞場跑(越過不同的障礙)。
2.自己選擇平衡台做各種動作。
二、1.故事情節: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可是瓜地周圍是一條小河,我們要想辦法把西瓜運出來2.進行一些准備練習:站立傳西瓜(引導幼兒多種方法)、3.擺木樁進行游戲,開始運西瓜。(講一些要求)4.加大難度運網球四.游戲評價。
表揚有突出表現的和能大膽嘗試新方法的幼兒
鼓勵全體幼兒要主動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
5大班體育教案:平衡凳游戲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平衡凳游戲,發展幼兒的靈敏、力量和協調性。
2、培養幼兒積極思維、主動創想團結合作、富有責任感的品質及遇事沉著冷靜、勇於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
3、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運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平衡凳12條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活動手腕、腳踝2、熱身操二、基本部分1、幼兒自由選擇平衡凳,探索創造平衡凳的各種玩法。
2、教師組織幼兒集中展示比較有新意和鍛煉價值的幾種玩法,並讓幼兒選出三種感興趣的進行練習。
3、將選出的三種動作串起來,幼兒分成四隊進行平衡凳競賽。(兩遍)4、老師教授平衡凳趣味游戲①幼兒嘗試十人同時站上一條平衡凳。(如果都成功直接進入④)②擇優示範,請他們談談為何能成功,並總結歸納出如下幾點:
a、要穩住重心,不要搖晃,不要推擠。
b、多想到同伴,採取緊貼和側站的方式,以增加空間。
c、間隔幼兒手臂互拉的技巧。
③請幼兒們再次活動,牢記同伴獲得成功的經驗:控制平衡,站的姿勢,要有序。
④結合已有經驗,增加難度,再次游戲。
將兩條平衡凳並在一起,減小空間,讓二十名幼兒站上去。
⑤如果失敗,引導幼兒分析原因,再次嘗試。如果再次失敗,教師將協助幼兒完成,並告訴他們要注意的地方,然後再集體完成一次。
⑥如果成功,老師加入再玩一次。用表揚的方式告訴他們成功的所在。
⑦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歡呼。
三、結束部分玩了半天,身體累累的吧?,現在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按摩一下,放鬆放鬆。
(老師可對活動進行講評)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交流分享沒完成任務時的沮喪心情,及通過合作,互相幫助後全體站上平衡凳的喜悅心情,引導幼兒認識到只要開動腦筋,相信自己,團結合作,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F. 大班體育《移動的靶子》詳細教案
【活動目標】
1、喜愛足球運動,對足球游戲有興趣。
2、能將球踢向標靶。
3、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准備】
足球人手一個、標靶四個,3米、4米、5米線各一。
【活動過程】
一、引導部分
1、教師出示足球,引起幼兒興趣。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教師用腳將球踢出去,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帶領幼兒做身體的拉伸練習。
3、聽音樂做足球操。
二、主體部分
1、教師介紹"打敗怪獸"的游戲。
教師手指足球塔說:這是紅色怪獸,今天我們要用足球打敗怪獸,踢倒怪獸得一分。
2、幼兒分組,相互計分。
3、統計分數,為勝利者鼓掌。
三、結束部分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放鬆活動。
【安全提示】
1、活動前教師要帶領幼兒做充分的熱身運動。
2、注意行進中的路徑安排,不要發生碰撞。
【活動反思】
在上一次"踢足球"活動中,幼兒初次接觸了射門。但可以看出幼兒的准確率卻不夠高。因此,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射門"安排了此次活動"射標靶"。標靶是一個足球塔,因此目標可以說更小了。為了讓幼兒更有興趣,教師設計了一個"打敗怪獸"的游戲。
這個游戲激起了我們班孩子的好勝之心,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整個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孩子們也較為投入。
G. 移情訓練法的定義
移情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從別人的角度去體驗別人的情感。移情訓練就是通過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談等形式,使幼兒理解、分享別人的情緒情感體驗,使幼兒在日後生活中,對他人類似的情緒、情感會產生習慣性的理解和分享。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可形成幼兒早期社會性行為的動機基礎。體察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感,分享他人的情緒情感並表現進一步的關愛行為,需要有目的的教育過程。移情訓練的主要途徑有講故事、編故事、情境表演等。使用移情訓練法首先要依據幼兒社會性情感發展需要,選擇能夠符合幼兒年齡與認識發展需要的情緒、情感。其次,移情發生建立在情緒識別與命名上。老師要從情緒辨別與情緒命名入手進行教育。第三,移情發生還得利用幼兒的自我中心,通過情感換位,讓幼兒以自己的情緒去理解他人情緒,以自己的情感體驗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第四,移情訓練中選擇移情對象應變換身份、性別,以利於訓練幼兒對各種不同的人物移情,擴大移情對象,使幼兒形成泛化的不受移情對象與自己關系影響的移情。第五,移情訓練法應與情境演示法、行為練習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讓各種形式、方法相輔相成而使移情訓練達到最佳效果。第六,移情訓練不能只停留在對情緒的理解和分享上,還應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的教育,引導幼兒用自己良好的社會行為去關心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移情能力和對待移情訓練的態度能影響幼兒的移情效果。因此,教師使用移情訓練法時自己也得投入真情。
H. 大班社會《長期憋尿會得病》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生病小朋友的情緒、情感;
2.學慣用各種方式關心、幫助生病的小朋友;
3.發展幼兒思維想像,口語表達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錄音機、空白磁帶、信箋、筆、製作禮品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1. 引出情境。
(1)用「點名」的方法讓幼兒意識到某某小朋友今天缺席。
(2)請幼兒猜測某某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3)事先安排好一教師來班告知某某小朋友因病請假一周的消息。
2. 啟發提問。
(1)你生病時是怎麼樣的?心裡會感到怎麼樣?會想些什麼?為什麼?
(2)現在某某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裡會怎麼樣?
(3)人在生病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3. 分組討論:怎樣幫助生病的小朋友?
4. 請幼兒按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式,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
(1)幼兒口述,教師代筆,共同給病人寫一封問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
(2)把自己想與生病小朋友說的話錄音,通過錄音帶把問候和快樂傳遞給生病小朋友。
(3)為病人製作一些有趣的小禮品,祝他早日康復。
5. 教師把寫好的信讀給幼兒聽,並讓幼兒聽錄音、看禮品,對孩子們的每一種「關心」予以表揚和鼓勵。
6. 活動結束,推舉一名幼兒代表隨另一位教師把信、錄音帶、小禮品轉送給生病的小朋友。
評 析
本次活動運用移情訓練法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事件設身處地地體會生病同伴的心情,為生病的同伴著想。活動一開始,以點名方式讓幼兒知道某個同伴因生病沒能到幼兒園參加活動,並用提問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生病的經歷或想像生病時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兒實現情感換位,即轉換角色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情感和事件並產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礎上,紛紛表示願意通過寫信、送禮品、說安慰話等具體行動來關心生病的同伴。最後運用鞏固深化的方法,讓幼兒把想法付諸實踐,強化行為練習,使幼兒正確對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緒反應並採取積極的行動。
I.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學優秀教案
鏈接: https://pan..com/s/1WtYRei05hYYaPdjRSgzQQA 提取碼: cp4v
這里有上千部幼兒園課程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