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的家務勞動有償化
㈠ 婚姻法第40條規定的是叫家務勞動補償制度,還是離婚經濟補償制度
40條的規定是婚姻法中的經濟補償制度,和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不一樣的,要求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實行分別夫妻財產制。至於家務勞動補償制度,沒聽說過。。。
司法考試就是這么考的,這是法律依據,不是論文依據。
㈡ 我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有對家務勞動的規定嗎
婚姻法之規定夫妻之間的法律關系,對於家務勞動這種內部生活分工問題,婚姻法不作規定!
㈢ 如何量化家務勞動補償制度納入新婚姻法
如何量化家務勞動補償制度,納入新婚姻法,我認為應該也很好的,調解啊,婚姻法是那些想起想離婚,也不讓他離得那麼痛快。
㈣ 家務勞動補償制度的法律構建,對女性有何影響
在2020年度廣東省婚姻法學研究會年會上,就民法典家務勞動補償制度,與會人員曾廣泛參與討論。筆者也在會場上提出一些淺見。
綜上,基於公平及對價理論考慮,筆者認為,家務勞動補償數額制度不應無差別適用,應當依具體財產制度、家務勞動一方的犧牲狀況來進行差異化適用,不應採用一刀切標准。現如今,就家務勞動補償數額、各類夫妻財產制度間的適用差異,尚未出台相關司法解釋,筆者在此呼籲,應就家務勞動補償制度適用依據不同的夫妻財產制度適用不同標准,而不應該簡單指定通用公式來解決問題。
㈤ 從事家務勞動較多 離婚時可否要求補償
《婚姻法》第40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此條規定被稱為「家務補償條款」。
根據《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夫妻可以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本案中的當事人依此規定進行了財產約定,但高某某辭職後沒有了收入來源,實際上已無自己的財產。實行法定婚姻財產制的夫妻,沒有經濟收入的一方在離婚時也可得到共同財產的一半,是對一方家務勞動的價值的肯定。但如果夫妻約定婚後實行分別財產制,則從事家務勞動的一方無法再分得對方的財產,實際上將家務勞動的價值忽視了,不能維護該方的合法權益,也違背了公平原則。
家務勞動雖然不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通過家務勞動打理好家庭的一切,照顧孩子和老人,減輕了另一方的家務負擔,使其可以安心在外工作,創造更多的財富,實際上也等於是間接創造了家庭的經濟價值。長期從事家務勞動的一方在離婚時也需要照顧,否則,離婚時該方不能分享家庭共同創造的財富,無法分得對方的財產,只剩婚前財產了,而此時該方可能已喪失參與社會工作的職業能力,再重新投入社會工作獲取收入就面臨困難或者只能獲得較低的收入,這會嚴重影響其離婚後的生活,對該類人群是極不公平的。所以,為保護婦女的權益,《婚姻法》中規定了「家務補償請求權」,遵循了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賦予該方在離婚時向另一方請求補償的權利,以獲得救濟,是有積極意義的。
㈥ 全職太太離婚獲5萬家務補償,家務勞動的價值怎麼算
在北京有一位全職太太,離婚之後得到了5萬塊錢的家務費用賠償,也讓網友們對於全職太太和做家務的價值進行了討論,有很多的女性在結完婚之後,為了照顧家庭,包括能夠讓自己的丈夫能夠更好的工作,都會選擇在家裡面做全職太太,但是日子慢慢久了之後,就會讓丈夫開始習慣了妻子的付出,也不會覺得妻子有多麼的辛苦,包括在長久的日子中,全職太太也慢慢的和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這個時候如果丈夫在外面有了什麼別的舉動,就很容易會導致離婚。
而這一條的法律法規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全職主婦,因為婦女在作為全職主婦之後,就基本上不會和社會上有太大的關系,慢慢的也會脫離社會,主要就是在家裡面照顧老公和孩子,但是一旦出現什麼變故的話,對於全職太太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這個時候相應的法律法規就可以保護全職太太的權益,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全職太太這么多年的付出,給予一些肯定和補償,也不至於讓全職太太在離婚之後什麼都沒有。
㈦ 妻子做家務須發工資 會助長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氣嗎
所謂的政協委員,其實不學無術!沒有思想的人是可怕的,沒有思想的所謂代表、委員其實可恨!如果妻子做家務也要在婚姻法中規定給予報酬的話,那你問問什麼張委員,她媽媽生她,懷胎十月,應該怎麼計算報酬?養大她呢?是不是也要立法規定啊?
㈧ 家務勞動貨幣化是什麼
我想這個應該與保姆有關,保姆從事家務勞動,現在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事,但需要支付他們報酬,也就是貨幣化。
㈨ 婚姻法中有規定做媳婦的要做家務嗎
《婚姻法》,既然是法,那麼上升到法律,是不可能做出你說的這一類的規定的。
另外,要糾正你的,現在《婚姻法》已經廢止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以前的《婚姻法》還是現在的《民法典》,都有明確的規定,夫妻之間有相互支持、輔助的義務,所以說做家務並不是夫妻一方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雙方都應該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