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中的合同法
按合同所規定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合同分為買賣合同、委託合同、保管合同等不同的種類。根據合同法或者其他法律是否對合同規定有確定的名稱與調整規則為標准,可將合同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1、有名合同是立法上規定有確定名稱與規則的合同。又稱典型合同。
如《合同法》在分則中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各類合同。
2、無名合同是立法上尚未規定有確定名稱與規則的合同,又稱非典型合同。
3、區分兩者的法律意義在於法律適用的不同。
有名合同可直接適用《合同法》分則中關於該種合同的具體規定。對無名合同則只能在適用《合同法》總則中規定的一般規則的同時,參照該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中最相類似的規定執行。
Ⅱ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
(1)答:成立。應為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專並經歷了要約和承諾兩個階屬段合同成立。在該案中甲乙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錢達成了合意,並經歷了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所以該合同成立。(2)合法,根據《合同法》這種行為屬於不安履行抗辯權。(3)合法,因為甲方沒有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內履行完合同,須承擔違約責任。(4)承擔違約責任。因為丙方沒有履行好運輸合同,沒有保護好甲方的物品。
Ⅲ CPA經濟法合同法總則關於一般保證
08經濟法新變化
1.2007年教材的主要變化
(1)第2章:根據新《合夥企業法》進行了重大調整。
(2)第6章:根據新《企業破產法》進行了重大調整。
(3)第7章: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最新規定,新增了「股份有限公司首發股票的條件」、「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條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條件」和「上市公司收購」等重要內容。
2007年CPA《經濟法》試題充分體現了「喜新不厭舊」的宗旨,2007年教材進行重大調整、新增內容的分值高達50分(其中客觀題新增考點的分值為12分,綜合題38分,全部來自2007年教材的新增內容)。
2.2008年教材的主要變化
CPA《經濟法》教材惟一不變的是與時俱進,每年都要根據最新生效的法律、法規進行重大調整。對考生而言,2008年教材的新增內容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也是機遇。
(1)新增了第二章《物權法》,2008年教材由原來的14章增加到15章,並對各章順序進行了調整。
(2)在第三章《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中新增了「國有股東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規定。
(3)在第四章《企業法》中刪掉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的全部內容,並更名為《個人獨資企業法和合夥企業法》。
(4)在第五章《公司法》中新增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
(5)在第六章《外商投資企業法》中新增了「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和「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的內容。
(6)在第七章《企業破產法》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管理人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
(7)在第八章《證券法》中,新增了「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違反證券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內容。
(8)在第九章《合同法》(總則)中,刪掉了「抵押、質押、留置」的全部內容,轉移到第二章。
(9)在第十四章《知識產權法》中,新增了「計算機軟體的保護」。
2008年教材的變化表面上沒有2007年那般驚天動地,但一個《物權法》就足以讓考生細細琢磨幾個月。在2007年的基礎上,2008年教材的難度更大了。
(三)重點章節
在2007年的試題中,重點章節(7章)的分值高達77分,非重點章節(7章)的分值僅為23分。
(1)重點章節:第2、4、5、7、8、9、10、13章(2008年教材的新序號)
(2)非重點章節:第1、3、6、11、12、14、15章(2008年教材的新序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經濟法中合同的一般條款是什麼
根據《合同法》第12條的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但一般常見的合同基本上都具備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如果當事人是自然人,其住所就是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自然人的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其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如果當事人是法人,其住所是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如果法人有兩個以上的辦事機構,即應區分何者為主要辦事機構,主要辦事機構之外的辦事機構為次要辦事機構,而以該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2)標的。標的是合同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標的是一切合同必須具備的主要條款。合同中應清楚地寫明標的的名稱,以使其特定化。特別是作為標的的同一種物品會因產地的差異和質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別時,更是需要詳細說明標的的具體情況。
(3)數量。合同雙方當事人應選擇共同接受的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並允許規定合理的磅差和尾差。
(4)質量。標的的質量主要包括5個方面:第一,標的物的物理和化學成份;第二,標的物的規格,通常是用度、量、衡來確定的質量特性;第三,標的物性能,如強度、硬度、彈性、抗腐蝕性、耐水性、耐熱性、傳導性和牢固性等;第四,標的物的款式,例如標的物的色澤、圖案、式樣等;第五,標的物的感覺要素,例如標的物的味道、新鮮度等。
(5)價款或者報酬。價款是購買標的物所應支付的代價,報酬是獲得服務應當支付的代價,這兩項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應予以明確規定。在大宗買賣或對外貿易中,合同價款還應對運費、保險費、裝卸費、保管費和報關費作出規定。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當事人可以就履行期限是即時履行、定時履行、分期履行作出規定。當事人應對履行地點是在出賣人所在地,還是買受人所在地;以及履行方式是一次交付,還是分批交付,是空運、水運還是陸運應作出明確規定。
(7)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致損的賠償方法以及賠償范圍等。
(8)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約定在雙方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是仲裁解決、還是訴訟解決買賣糾紛。當事人還可以約定解決糾紛的仲裁機構或訴訟法院。
另外,根據(合同法)第131條的規定,買賣合同的內容除依照上述規定以外,還可以包括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Ⅳ 經濟法除了公司法,合同法還包括那些基礎
通常認為經濟法的體系包括:
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消費者權專益保護法、屬產品質量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稅法(又分為稅收程序法與稅收實體法)、會計法及審計法
勞動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環境保護法
通常我們說到勞動法,就是指勞動合同法。
Ⅵ 經濟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合同法是規范平等民商事主體間合同行為的法律部門,屬於私法,它屬於專民商法的范疇。屬
經濟法是和民商法平行的一個法律部門,公法性更強。它的內容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行為的調整,如市場准入的設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對產品質量、金融市場的監督規制等。它是一個公與私的互動過程。
如果說合同法是橫向的,那麼經濟法就是縱向的。二者不是一碼事。
當然,要研究經濟法,研究國家如何調整市場行為,就一定要先對市場行為本身有了解,因此,合同法作為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部門,在研究經濟法的時候也是不可逾越的。《合同法》這部法律本身更是基礎性文本。
另外,有些法學領域的外行把經濟法理解成所有與經濟和經濟行為相關的法律,包括民商法、國家規制類法律,這是不準確的。所以看到經濟法這個詞彙時,一定要看清在那個文本里它指代的什麼意思,因為內行和外行對這個詞的運用是完全不同的…
Ⅶ 合同法是屬於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法是復民法的制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Ⅷ 經濟法中合同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經濟法中合同的具體
合同的基本分類
《合同法》分則部分將合同分為15類: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內熱力合同;容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
Ⅸ 合同法是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內、變更容、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Ⅹ 合同法屬於經濟法嗎
包括啊,經濟法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銀行法,證券法等。
我們國家沒有統一的經濟法典,經濟法就是由這些組成的。
經濟法是包括合同法的,我可沒有瞎說。
我們上課用的經濟法教材里就有合同法這一章。
我就不明白了合同法怎麼就不能屬於經濟法了,經濟法是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合同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自然是調整這種關系的法規。
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中,買賣有可能要簽訂買賣合同。。成立合夥企業需要合夥協議。。單位與職工之間成立勞動關系需要勞動合同。。可以說合同涉及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合同法怎麼不屬於經濟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