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法與國際社會

國際法與國際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5-17 07:39:45

『壹』 國際法的地位作用

1、國際法使國家主權原則得以強化主權原則是國際法在確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規定國家有決定本國對內、對外一切事務的權利,並禁止其它國家對其進行侵略和干涉,防止其它國家破壞其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主權原則是國際法原則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這是因為國際法來源於主權國家相互交往的實踐,如果沒有獨立的主權國家,國際法的原則、制度便無法產生,所以說主權原則是其它國際法原則的產生的基礎。

國際法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強化不僅表現在國際法使國家的主權概念得以強化,還表現國際法使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得以維護。國際法使國家的主權概念得以強化,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是現代國際法的基石,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他國內政,是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同時,國際法使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得以維護。與傳統國際法相比,現代國際法不僅承認和維護傳統國際法所確認的國家的政治主權或政治獨立,而且確認和維護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主權。

2、國際法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國際法的一系列規則對違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行為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二戰後各國在解決各種地區沖突時,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這些規則。其次,國際法上所確立的一些制度也對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某些情況下,各國還利用國際法避免國際爭端的發生。

3、國際法促進了國際合作與發展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重大主題。隨著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的加強及國際合作的深入,國際法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幾乎所有領域的國際合作,都是通過國際條約的形式來實現的,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同樣也採取國際條約的形式。4、國際法使國際新秩序得以建立現代國際法不僅調整了世界上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同時也在推動了國際新秩序的建立。1970年10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其中明確規定了各國要在遵守國際法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在1974年通過的《建立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行動綱領》和《各國經濟權利義務憲章》,也明確確立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15項法律原則,也使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更加具有廣泛性,體現了國際法在國際新秩序建立方面的重要作用。

『貳』 國際法和國際政治之間的關系

一、國際法與國際政治之間的關聯
此二者都屬於國際關系的范疇,若要探討國際法對於國際政治的意義,首先需要清晰地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國家間的交往合作是國際法產生作用的前提
自全球化趨勢出現以來,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日益頻繁,國家不再是獨立存在、獨立發展的個體。國際法就在各國的交往過程中應運而生。假如國家之間並無往來,或者這世界上僅僅只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的話,國際法便毫無用武之地,甚至根本不會產生。因此,存在著各種差異、文化和政治傳統也有諸多不同的各個國家,就是國際法發揮作用的根本前提。
(二)國際法順應著國際政治的發展趨勢
國際法的發展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政治發展的規律。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國際法,總是在資產階級大國和落後國家之間不公正關系的基礎上,極力維護政治力量強大的國家,忽略保護弱小國家的利益。而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下,雖然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但國際法仍反映著絕大多數國家正義的要求,在《國際法原則之宣言》、《聯合國憲章》等法律法規中皆有所體現。
(三)國際政治活動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
「哪裡有往來,哪裡就有法。」國與國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簽下的各種條約和協定,便是國際法產生的基礎和來源。其中逐漸產生的為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或認可的規范和准則,是對國際關系實踐的歸納和總結,並逐漸為國際法所採用。然而,由於國際法作為眾多法律的一種,存在著其固有的滯後性,不能完全與國際社會的發展同步,因此必須順應時代,適時增添新的內容。
二、國際法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方式
國際法在不同的方面影響著國際政治,不僅為其提供了很多司法方面的幫助,還致力於協調國家間的關系。

『叄』 國際法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有哪些

近年來,有關爭議海域所屬權的爭奪已趨於白熱化,圍繞國際法展開的法律爭議更是此消彼長。這表明,國際法與國際政治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強化和相互滲透的關系。一方面,自國際法產生以來,國際法的發展時常受到國際政治的制約;另一方面,國際法一經確立就對國際政治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在未來的國際體系中,國際法將逐步擺脫強權政治的束縛,作

[1]用也會更加突出。

[關鍵詞] 國際法的歷史發展 國際法的現實基礎 國際政治

一、國際法的歷史發展

國家之間有了來往關系,就有可能產生對一些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在這個意義上,古代世界早就有了國際法。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國都可以說有了國際法。當然,在古代,國家之間的關系不多,它們有一些關於使節、條約、戰爭的原則和制度,這些原則和制度只能說是國際法的雛形。

(一)古代

古希臘分為許多城市國家,它們彼此獨立而來往頻繁,因此,所形成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范圍較為廣泛,與近代國際法頗有相似之處。但是,它們含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體繫上與近代國際法很不相同。古代羅馬國際法有進一步的發展,在「市民法」之外形成一套稱為「萬民法」的法律,調整羅馬人和與羅馬處於友好關系的國家的人民之間的關系(見羅馬法),對於後來的國際法有相當的影響。但它是羅馬的法律,而不是國家之間的法律。

(二)近代國際法的產生

作為獨立的法律體系的國家之間的法律??國際法,是近代歐洲的產物。這樣的國際法是以 獨立主權的國家為基礎的。在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訂立以後,在歐洲出現了為數眾多的獨立主權國家。這個公約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產生,使國際法

[2]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時期,一些歐洲國家的法學家、神學家,相繼發表了與國際法有關的著作,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荷蘭法學家H?格勞秀斯,他發表了一部有完整體系的國際法著作,即著名的《戰爭與和平法》(1625)。這部巨著以戰爭為重點,涉及神學、歷史等方面,系統地論述了國際法的主要內容,概括了國際法的全部范圍,為近代國際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對於後來國際法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頁
國際法隨著國際關系的不斷發展而發展,重大的歷史變動總是影響國際法的變化。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就曾對國際法的發展發生巨大的影響,它提出了國家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強調了國家主權原則既包括國家對領土的主權,也包括對在國外的公民的管轄權;它宣布民族自決的權利(見民族自決權),申明了以獨立為基礎的不幹涉內政原則;它廢除了一些關於戰爭的舊規則和制度,主張在戰爭法上貫徹人道主義精神。這些原則在當時反映著資產階級國家的利益,但它們本身具有進步的意義,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構成國際法的一部分。

(三)帝國主義階段

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國際關系中充滿著強國欺侮弱國、掠奪別國領土、爭奪殖民地的現象,帝國主義國家對外實行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武裝侵略的政策,國際法中進步的原則、規則和制度遭到破壞,產生了一些與帝國主義政策相適應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盡管如此,國際法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發展的:?它的領域從歐洲擴大到美國和整個美洲,擴大到土耳其、日本以及亞、非的其他一些國家。?國家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多樣化了,出現了一些專門化問題有待處理,開始簽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建立了不少的國際行政聯合。?戰爭的連續不斷發生及其殘酷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對於制訂戰爭法規的要求。從1856年《巴黎海戰宣言》,經過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到1909年倫敦《海戰法規宣言》,戰爭法規的人道主義化有所發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和制度也有所改進。

『肆』 國際法有什麼用大國真的在乎國際法么

當然在乎,只是這個在乎,要看大國的需要而已。

英國學者菲利普.桑斯,寫過一個《無法無天的世界》,裡面探討了嘴裡說著支持國際法,但內心又多少不希望國際法規則影響到本國利益的英美兩國,他們是如何適用國際法規則的具體例子和他們對國際法規則的態度。

冷戰結束後,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動不動就是美國例外,這是典型的不要國際法的例子。細節就不需要說了。但國際法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就從英美說起,一開始國際法規則的建立就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就像歐美財產法一開始所樹立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一樣。這樣建立起來的規則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往往又不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別國適用該規則來損壞他們的利益,因為畢竟一個國家使用了這個規則,就代表別的國家也可以用這個規則來對付你。

國際法到底是否虛無?這是顯而易見的,國際法規則就擺在那裡,它也發揮了幾百年的作用,也逐漸地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只是目前國際法對於國際社會的事務還沒有足夠的管轄力而已。換句話說,對於大國違反國際法時,目前的國際社會還沒有完全的強制執行力。

假以時日,隨著國際法理論基礎(主權原則)的改變,國際法的約束力應該會有質的改變。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接觸國際法規則也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算一算,也就只有70年左右,加上中國對於「遙遠」的國際法並太關心,也不信賴,就會導致中國對於國際法規則的研究和適用都十分陌生,那麼中國在面對國際爭端的時候,肯定會落後於很多發達國家(當然不一定只有發達國家才會完全掌握國際法理論,也不一定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掌握國際法理論),所以中國要不落後與國際社會,對於國際法的態度應該轉變,也應該逐漸重視國際法規則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伍』 國家為什麼要遵守國際法

國際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必須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才能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我國又是一個負責任的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國,遵守國際法是理所當然.不僅是我國,世界各國都應如此.

『陸』 國際法的主體概念和范圍是什麼國際組織是否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

國際法是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國際法的主題是指擁有主權的國家。主權國家既是國際社會最主要和基本的構成單位,也是國際法最主要的主體。這是因為國際法是屬於規范政府組織之間關系的規則,有時也包括民族意識的法人和自然人。

際法的發展,國際法也在越來越完善。現在國際法主要被概括為7個原則,那就是主權、承認、同意、信實、公海自由、國際責任和自衛。這7個原則是國家與國家在相互交流之後根據需要所指定的國際法相關原則。國際組織被納入國際法的主體。說明了現在國際組織在國際交流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國際法能夠為國家規定了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將國際組織納入,同時能夠約束國際組織的權利和義務。將國際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柒』 國際法淵源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
國際法淵源,是指國際法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第一次出現的地方。由於國際社會沒有一個國家之上的國際立法機關,國際法也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法典,所以,在解決國際爭端或者裁判案件時就必須確定適用於該爭端或案件的法律。
國際習慣法:實質上就是適用於尚未組織起來的國際社會的國際法。國際習慣法的構成有兩個要素:1.普遍的或區域性的國家實踐;2.這種實踐為有關國家承認為法律。國際習慣法常常是以早期條約的某些條款為其淵源,這些條款後來就被承認為法規。但是也有個別的國際法規則是由世界列強的大致相同的實踐發展而成的。
【法律依據】
《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 第一款的全部列舉廣義上來說是國際法的形式淵源(一)法院對於陳訴各項爭端,應依國際法裁判之,裁判時應適用:①、不論普通或特別國際協約,確立當事國明白承認之規則者;②、國際習慣,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③、一般法律原則為文明各國所承認者;④、在第五十九條規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學家學說,作為確定法律原則之補助資料者;在這條規約中,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是嚴格法律意義上的淵源,而後兩者是廣泛歷史意義上的淵源。
《國際法法條》
第一條 為了明確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合理解決涉外民事爭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依照本法確定。其他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和其他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沒有規定的,適用與該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三條 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明示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有強制性規定的,直接適用該強制性規定. 第五條 外國法律的適用將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第六條 涉外民事關系適用外國法律,該國不同區域實施不同法律的,適用與該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區域的法律。
第七條 訴訟時效,適用相關涉外民事關系應當適用的法律。
第八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定性,適用法院地法律。
第九條 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不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
第十條 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機

『捌』 冷戰之後,國際法又有了哪些新的發展,對國際社會有何種影響

隨著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國際法也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特點。值此世紀之初,對晚近國際法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制約因素作出適當的總結和評估,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
國際社會結構的變化是國際法發展的前提。法律往往反映其運作中的社會條件和文化傳統。作為調整國際關系、特別是國家間關系的國際法,也是社會環境本身的產物,它按照國際關系盛行的概念發展,它的繼續存在必須符合時代的現實性。[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40多年中,由於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和意識形態的沖突以及第三世界的興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沖突使國際法與國際組織的運作受到阻礙,特別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與國際法院方面。但自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國際社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1988年11月,英國首相瑪格麗特 . 撒切爾宣布冷戰已經結束。後來,美、蘇兩國首腦在馬爾他舉行了會晤,並肯定了冷戰結束的事實。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增強了這些聲明。東歐的劇變,兩德的統一,華沙條約集團的解散,特別是1991年12月,蘇聯在經歷了急劇的內部變革之後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解體,之後11個原加盟共和國自願組成一個獨立國家的聯合體。所有這些,標志著兩極對峙的冷戰國際格局的終結,一個新的國際格局正在形成

『玖』 國際法的法律性質是什麼

國際法的法律性質: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

國際法的造法方式《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將國際法的主要造法方式即國際法規則形成的方式歸結為三:條約、國際習慣法和為各國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

這已得到幾乎是普遍一致的贊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各國主權平等,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脅和使用武力,以及民族自決原則等。

國際習慣法:

實質上就是適用於尚未組織起來的國際社會的國際法。國際習慣法的構成有兩個要素:

1、普遍的或區域性的國家實踐。

2、這種實踐為有關國家承認為法律。國際習慣法常常是以早期條約的某些條款為其淵源,這些條款後來就被承認為法規。但是也有個別的國際法規則是由世界列強的大致相同的實踐發展而成的。

為各國所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只有在國際習慣法或條約法沒有相應的規則與之平衡的情況下才起作用,所以它的造法作用是輔助性的。

這種原則必須是一般的法律原則,而不是作用范圍有限的法律規則;它還必須得到有相當多的國家(至少包括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法律體系)的承認。

在尚未組織起來的國際社會里的國際法:國際習慣法的主要規則可以概括為7個基本原則:即主權、承認、同意、信實、公海自由、國際責任和自衛。

『拾』 國際法的主體概念和范圍是什麼

國家法的定義:國際法指的是適用於主權國家之間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那麼國際法的特徵也是很多的。一.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二,國際法是國家以協議的方式來制定的法律;三,國家法採取與國內不同的強制方式。國際法主要依靠的是有組織的國際強制機關加以維護,和國內法不一樣,國內法的強制方式是以國家本身的行動為准。所以說國際法的范圍更大。

這就是國際法的主體概念和范圍了,希望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法律規定承擔間接責任 發布:2025-05-20 19:05:49 瀏覽:852
如何辦理深圳公司法人變更辦理流程是什麼 發布:2025-05-20 18:57:49 瀏覽:549
開車道德修養 發布:2025-05-20 18:10:24 瀏覽:11
勞動法有關職工培訓的規定 發布:2025-05-20 18:03:51 瀏覽:404
戶口本有關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55:08 瀏覽:890
查詢財產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0 17:43:31 瀏覽:453
追究他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7:41:52 瀏覽:111
2018年法考刑法主觀題 發布:2025-05-20 17:41:14 瀏覽:352
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發布:2025-05-20 17:41:07 瀏覽:537
道德與職業道德作文 發布:2025-05-20 17:37:15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