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合同法不可抗力
① 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
法律分析: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現象,如,火災、旱災、地震、風災、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會原因引起的社會現象,如,戰爭、動亂、政府幹預、徵收、徵用、罷工、禁運、市場行情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② 合同法規定的不可抗力因素有哪些
法律分析:合同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③ 合同中通常所說的不可抗力准確的定義是什麼,合同法中有詳解嗎
(1)《來合同法》第一百一自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相關解釋並未對不可抗力做出具體規定,一般情形下,下列行為會被認定為不可抗力:1、重大自然災害,比如海嘯、泥石流;2重大社會非正常事件,比如暴動、示威;3、政府行為,比如突然的徵收決定等。
④ 合同法的不可抗拒力是指什麼
(1)《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專,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屬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相關解釋並未對不可抗力做出具體規定,一般情形下,下列行為會被認定為不可抗力:1、重大自然災害,比如海嘯、泥石流;2重大社會非正常事件,比如暴動、示威;3、政府行為,比如突然的徵收決定等。
⑤ 合同法案例分析
以下為我的個人觀點:
1、屬於單方解除,約定解除。
2、天一公司對合同不享有解回除答權,此種解除需要雙方協商一致。
3、應履行單方通知,異議起訴或仲裁的程序。黃某某若不同意對方意見,應當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訴訟請求包括確認合同的效力和繼續履行,承擔違約責任等幾項。
5、該主張不能成立,情勢變更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而天一公司目前要求解除合同,多半是因為商業的原因,是因為房價已經翻了好幾倍。
5、若我是本案法官,我會要求天一公司繼續履行原合同。
⑥ 合同法規定的不可抗力有哪些
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包括:重大的自然災害。如重大的地震、海嘯、台風、海浪、洪水;重大的社會非正常事件。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的來源既有自然現象,如地震、台風,也包括社會現象,如軍事行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的來源既有自然現象,如地震、台風,也包括社會現象,如軍事行動。作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強制力,具有客觀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觀上的不可預見性以及社會危害性。
⑦ 合同法的不可抗力包括哪些條件
合同法已廢止,民法典不可抗力成立的條件有:
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
2、不受人的行為和意志左右,不能避免;
3、與損害結果的發生具有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⑧ 請問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包括那些
不可抗力因素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獨立於人的行為之外,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包括自然災害、政府行為、社會異常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現實生活中嚴重的自然災害,例如洪水、地震、冰雹、台風等。政府行為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以後,政府當局頒發新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而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社會異常事件指一些偶發事件阻礙合同的履行。如罷工、騷亂等。這些行為既不是自然事件,也不是政府行為,而是社會中人為的行為。
(8)香港合同法不可抗力擴展閱讀: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如台風、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三方面。
不可抗力的組成因素:
1.不可預見性,合同當事人對於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必須根本無法預見。如果能預見,或應該能夠預見,則不構成不可抗力。
2.不可避免性,即使出現了不可預見的災害,如果造成的後果是可以避免的,那麼也不構成不可抗力,只有無法採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徵。例如船在海上遇到風暴,附近就有避風港但不進去致使貨物受損也需承擔責任。
3.不可克服性,這是不可抗力的最後一個特徵。指當事人對該事件的後果無法加以克服,即毫無辦法加以阻止這是不可抗力。政府或社會行為,譬如政策的變化、國家出現政權的交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