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離婚撫養權論文

婚姻法離婚撫養權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5-24 04:51:10

1. 新婚姻法對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麼規定

孩子撫養權的規定根據《民法典》,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2. 新婚姻法離婚孩子撫養權問題

法律分析: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3. 婚姻法關於離婚子女撫養權的規定

婚姻法已失效,民法典關於離婚後子女歸屬的規定如下:不滿兩周歲的,孩子的撫養權一般應該判給母親,已滿兩周歲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子女意見。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四十六條
對已滿兩周歲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均要求直接撫養,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一)已做絕育手術或者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
(二)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
(三)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四)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

4. 新婚姻法怎樣規定離婚子女的撫養權

離婚後子女撫養法律規定:如果孩子是不滿兩周歲的,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給女方撫養;已滿兩周歲的子女,先由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來判定撫養權的歸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5. 新婚姻法孩子的撫養權怎麼規定的

關於子女撫養權問題,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最新修改的婚姻法也就子女撫養權做了些調整。離婚時撫養權的歸屬,可以雙方協商,一旦協商不成,則需由法院判決。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一般根據有利於子女成長原則進行: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夫妻雙方的學歷、工作、收入、年齡、家庭環境、子女的年齡等。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原則規定是,如果父母離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改變。子女撫養權,主要取決於撫養條件。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在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這個問題上,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根據上述原則,結合審判實踐,提出如下具體意見:在有利於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准許。 從上文可知,我國新修改的婚姻法更加強調,子女撫養主要取決於當事人雙方的撫養能力。這也說明,我國法律是充分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6. 《婚姻法》關於子女撫養權的規定

關於子女撫養權問題,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最新修改的婚姻法也就子女撫養權做了些調整。離婚時撫養權的歸屬,可以雙方協商,一旦協商不成,則需由法院判決。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一般根據有利於子女成長原則進行: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夫妻雙方的學歷、工作、收入、年齡、家庭環境、子女的年齡等。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原則規定是,如果父母離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改變。子女撫養權,主要取決於撫養條件。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在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這個問題上,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根據上述原則,結合審判實踐,提出如下具體意見:在有利於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准許。 從上文可知,我國新修改的婚姻法更加強調,子女撫養主要取決於當事人雙方的撫養能力。這也說明,我國法律是充分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7. 婚姻家庭法有關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論文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各種法律是互相分工、互相配合的。僅就嚴格意義上的法律而言,就有憲法、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的區別,它們各有其效力層次和調整范圍。有些法律之間的相鄰關系是很密切、很復雜的。完善婚姻家庭法制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思路和立法模式,決策者應當權衡利弊,作出切實可行的最佳選擇。據我所知,對於如何完善婚姻家庭法制的問題,許多同志的思路是不同的。概括起來,可供選擇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立法模式:第一,大法典模式。即制定《民法典》,以親屬法為《民法典》之一編。按此模式,制定《婚姻家庭法》的任務被制定《民法典》的任務吸收,現行《婚姻法》和《收養法》等有關法律的內容均可列入民法親屬編;在此基礎上再作修改和補充,使之進一步完善。鑒於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體系需要有一個過程,民法典很難在近期內列入立法議程。從目前來看,在婚姻家庭立法上採取大法典的模式,可能性是不大的。當然也可以有另一種思路。一方面,將制定《民法典》列入長期規劃;另一方面,先行制定《民法典》的親屬編,在其他各編以前通過、頒行。事在人為,這也不失為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案。第二,小法典模式甲案。即制定獨立法典式的親屬法。按此模式,《親屬法典》是調整一定范圍的親屬關系的基本法律。它既調整法定親屬之間的人身關系,也調整法定親屬之間的財產關系。同時,將《收養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作為《親屬法典》的子法。如有必要,還可制定其他一些單行法,將《親屬法典》中的某些制度進一步具體化。第三,小法典模式乙案。即制定獨立法典式的婚姻家庭法。按此模式,《婚姻家庭法典》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法律,同時,可將婚姻雙方和家庭成員以外的一定范圍的親屬關系,附帶地納入該法典的調整范圍。《收養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作為《婚姻家庭法典》的子法。如有必要,還可制定其他一些單行法,將《婚姻家庭法典》中的某些制度進一步具體化。第四,單行法模式。即將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作為民事單行法之一,在法律體系中的層次與《收養法》、《繼承法》等相同,這些民事單行法是各不相屬的。如果有必要制定專門調整監護、撫養等關系的法律,也照此辦理。將以上幾種立法模式加以比較,我們認為小法典模式乙案是目前應當選擇的最佳方案。由於我國以前所有的法律都不以法典為名,也可不稱《婚姻家庭法典》而稱《婚姻家庭法》。但是,它應當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那樣,雖無法典之名,卻有法典之實。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層次,顯然是高於《收養法》的。前者對婚姻家庭制度作了全面的規定,後者規定的只是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一項具體制度。筆者認為,《婚姻家庭法》的體系結構,可按下列方案設計:第一章,總則。主要內容包括:婚姻家庭法的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婚姻家庭法的原則;保障原則實施的禁止性條款;關於訴訟時效的若干特別規定。第二章,親屬。主要內容包括:親屬的種類;法律調整的親屬范圍;親系和行輩;親屬關系的一般效力;親等及其計算方法。第三章,婚姻的成立或結婚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婚約的訂立和解除;結婚條件;結婚程序;婚姻無效的原因;請求權人的范圍;除斥期間;認定無效的程序;無效婚姻的後果。第四章,婚姻的效力或夫妻關系。主要內容包括:夫妻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夫妻人身關系方面的權利義務;夫妻財產關系方面的權利義務。此處所說的婚姻效力,僅指直接及於配偶雙方的效力,不包括及於他人的效力。第五章,婚姻解除或離婚制度。主要內容包括:依行政程序的協議離婚;離婚登記;在特定情況下對協議離婚的限制;依訴訟程序的離婚;訴訟中的離婚協議;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離婚後子女的撫養教育;子女撫養歸屬;撫育費的負擔和變更;離婚後的財產分割制;財產約定在分割時的效力;共同債務的清償;出於法定緣由的損害賠償;一方對另一方的經濟幫助。第六章,生育制度或計劃生育。主要內容包括:依法保障已婚者的生育權益;不生育的自由;計劃生育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義務;對適當晚育的鼓勵;子女數的計算;對已有子女的再婚者的生育限制;禁止選擇性別的人工流產;禁止歧視、虐待、殘害不生育的婦女或只生女孩的婦女。第七章,父母子女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親權及其內容;親權的限制、喪失和恢復;對非婚生子女的保護、認領;父母對非婚生子女的撫育;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其他法定義務;繼父母繼子女關系;成立擬制血親關系的條件和期限;收養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效力。第八章,監護。主要內容包括: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其他法定親屬間的監護關系;監護的內容;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監護人的職責;對監護的監督;監護人的更換;監護關系的終止。第九章,扶養。主要內容包括:扶養權利人和扶養義務人的范圍;扶養權利人的順序;扶養義務人的順序;扶養的程度;扶養費的給付和分擔;扶養費的追索。第十章,法律責任或制裁辦法。主要內容包括:干涉婚姻自由的責任;重婚的責任;虐待家庭成員的責任;使用家庭暴力的責任;不履行撫養義務的責任;遺棄家庭成員的責任;違反計劃生育義務的責任;非法收養的責任;不履行監護職責,侵害被監護人權益的責任等。運用多層次的法律手段制裁違反婚姻家庭法的行為,在規定上應當與《刑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相銜接。第十一章,涉外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適用。主要內容包括:我國婚姻家庭法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外國婚姻家庭法和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的適用。對結婚、夫妻財產制、離婚、非婚生子女、收養、親權、親屬監護、扶養等方面的准據法,應作明確的規定。第十二章,附則。主要內容包括:授權民政部制定有關婚姻登記的規定,在我國境內辦理的涉外、涉僑、涉台、港、澳的婚姻登記的規定;授權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制定適用《婚姻家庭法》的變通和補充的規定以及《婚姻家庭法》的施行日期等。以上只是對《婚姻家庭法》體系結構的初步設想,還需要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通過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希望能幫助你把·

8. 婚姻法 - 離婚時孩子撫養權問題

離婚時雙方都爭取撫養權的現象非常普遍,那麼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孩子撫養權的歸屬問題,專首先要看屬孩子和誰長期共同生活,這個涉及到變動當前環境會對孩子影響較大,也涉及到法院最後的判決能否得到順利落實的問題,所以在法律規定之外,這個問題對孩子撫養權的歸屬,非常現實和重要。

其次,才是看孩子處於哪個年齡階段,法律上的規定是一周歲以內的,原則上歸女方撫養,說的是原則性的規定,兩歲以內的一般由女方撫養,兩歲到八歲之間的,法律沒有明確說歸男方還是女方,實踐當中掌握的標准,就是看哪一方撫養孩子,對孩子更有利,就把孩子判給哪一方,這是一個綜合考慮雙方住房、收入、工作特點、個人性格等因素的復雜過程。

最後,雙方在身體上,能否再生育子女,以及是否有其他子女,對撫養權的影響也比較關鍵。

當婚姻無法繼續時,盡量務實、客觀的考慮撫養權的歸屬問題,千萬別斗氣,要盡最大限度的降低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

9. 新婚姻法關於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怎麼規定的

新婚姻法第36條第3款規定:「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頒發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一條...規定:「2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如果母親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另外,父母雙方協議2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准許。

熱點內容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
微信群發通知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8 02:52:02 瀏覽:646
工人陪款的勞動法 發布:2025-05-18 02:43:40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