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晚婚晚育

婚姻法晚婚晚育

發布時間: 2022-05-25 12:27:14

A. 國家法定晚婚年齡是多少

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的初婚為晚婚。

根據《婚姻法》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我國婚姻法沒有對晚婚年齡進行明確規定。實際生活中人們通常會覺得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的初婚為晚婚。晚婚年齡與法定婚齡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而只是鼓勵性、提倡性的結婚年齡。

晚婚假期:

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根據當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各地晚婚假期實際不一。

(1)婚姻法晚婚晚育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B. 晚婚晚育年齡

晚婚晚育應予鼓勵。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上結婚為晚婚,已婚婦女24周歲以上或晚婚後懷孕生育第一個孩子為晚育。

C. 多大年齡算晚婚,晚婚晚育年齡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所以晚婚年齡即只要大於規定結婚年齡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2、我國婚姻法沒有對晚婚年齡進行明確規定。實際生活中人們通常會覺得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的初婚為晚婚。晚婚年齡與法定婚齡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而只是鼓勵性、提倡性的結婚年齡。

3、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條件。

4、我國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晚育年齡進行明確規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歲以上生育就屬於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歲以上生育才屬於晚育。具體必須根據本地政策執行。

D. 晚婚晚育婚假多少天

現在晚婚婚假是多少天?

晚婚的年齡是多少歲?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才屬於晚婚,2017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晚婚婚假只含3天法定婚假。

一、2018年晚婚晚育假取消最新消息:衛計委確認晚婚假正式取消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於提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 審議,如果通過,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草案中明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並刪除了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獎勵的規定。 也就是說,如果草案通過,明年元旦起,晚婚晚育夫妻將不再有晚婚假、晚育假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取消晚婚假延長生育假

在明確國家 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的同時,修改決定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 務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戶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介紹,再生育情形主要針對再婚家庭、病殘兒家庭等,需要依據相關規定,經過批准之後才能允許再生育。各地在修訂地方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過程中,將就再生育的情形作出明確規定。

決定還明確,符合法律、法規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這意味著,無論是生育第一個孩子,還是第二個孩子,均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

三、婚假相關政策規定

1980年2月20日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80]勞總薪字29號[80]財企字41號)規定:

原勞動部一九五九年六月一日發出的(59)中勞薪字第67號通知中曾規定,企業單位的職工請婚喪假在三個工作日以內的,工資照發。這個辦法試行以來,有些單位和職工反映,職工結婚時雙方不在一地工作,職工的直系親屬死亡時需要職工本人到外地料理喪事的,由於沒有路程假,給職工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經研究,現對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的問題,作如下通知:

1、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准,酌情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假。

2、職工結婚時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職工在外地的直系親屬死亡時需要職工本人去外地料理喪事的,都可以根據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3、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的工資照發。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

4、以上規定從本通知下達之月起執行。

該《通知》現在仍然在適用,所以正常情況下,婚假最長三天,晚婚的具體婚假時間現在一般依據的是各省或者直轄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自己規定的,全國各地的規定並不一致。所以晚婚的婚假具體時間請查閱你所在的省或者直轄市的《XX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根據《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職工結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不再享受晚婚假15天,僅有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期間工資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

現在晚婚婚假是多少天?根據最新規定,晚婚員工不再享有15天的晚婚假,所有員工結婚的假期都為三天。但是根據不同的實踐情況,婚假的規定也有所不同,不如如果是工作單位距離較遠、距離父母親家中較遠的情況,可以酌情另給假期。在婚假期間,員工的工資不得進行扣除,用人單位需要注意。

E. 晚婚晚育的標準是什麼呢

  1. 晚婚的前提是雙方都為初婚,如果其中一方屬於再婚就不屬晚婚;

  2. 男25周歲專以上屬、女23周歲以上結婚為晚婚;

  3. 晚婚晚育享受國家的鼓勵政策,雙方達到雙方享受,一方達到一方享受。

F. 晚婚晚育假期最新規定有哪些

晚婚晚育假期最新規定:按照我國婚姻法規定,男25周歲、女23周歲後結婚為晚婚,晚婚生育是晚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長的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別獎勵休假,休假期間,工資、獎金一般照發。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女職工享受不少於90天的法定晚婚晚育產假。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基礎上又對晚育的婦女規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產假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延長產假的獎勵,各省獎勵的時間差距較大。已婚女員工正常生育的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假15天,產後假75天);難產的增加15天,為105天;雙胞胎或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產假30天。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七條:第三款懷孕的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應當算作勞動時間。第八條:女職工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休假十五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流產的,其所在單位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給予一定時間的產假。

G. 請問婚姻法里,晚婚晚孕的年齡是多少

我國《婚姻法》規定:女性年滿二十歲,男性年滿二十二歲,方可結婚。但這不是晚婚年齡,而是最低限度的結婚年齡;要女性年滿二十三歲,男性年滿二十五歲,才屬晚婚晚育。
子的再婚者。女方十五天假期應當在規定的產假後連續使用。男方三天假期應當在女方
晚育
產假期間使用。
晚育年齡為法定結婚年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各同時加上三年零九個月以上。即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上結婚為晚婚,已婚婦女24周歲以上或晚婚後懷孕生育第一個孩子為晚育。晚育有利於青年婦女在德、智、體多方面得到發展,有利於控制出生人數和人口增長速度。晚育會使生育年齡推遲,拉長兩代人的間隔,使人口增長速度減慢。

H. 新婚姻法晚婚晚育年齡是多少

晚婚晚育年齡最新規定
【晚婚年齡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版法》第六條權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所以晚婚年齡即只要大於規定結婚年齡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2、我國婚姻法沒有對晚婚年齡進行明確規定。實際生活中人們通常會覺得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的初婚為晚婚。晚婚年齡與法定婚齡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而只是鼓勵性、提倡性的結婚年齡。
【晚育年齡規定】:
3、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條件。
4、我國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晚育年齡進行明確規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歲以上生育就屬於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歲以上生育才屬於晚育。具體必須根據本地政策執行。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發布:2025-05-17 10:38:44 瀏覽:798
武岡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17 10:36:23 瀏覽:373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
2017司法考試報名截止時間 發布:2025-05-17 09:56:08 瀏覽:536
勞動法懷孕規定 發布:2025-05-17 09:51:41 瀏覽:409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5-17 09:32:18 瀏覽:380
行政法規由那個機構制定 發布:2025-05-17 09:27:12 瀏覽:129
行政法律規范易變與生活相關嗎 發布:2025-05-17 09:20:52 瀏覽:711
仲裁法的效力往往高於訴訟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17 09:20:10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