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道德觀察投毒
A. 求近五期 CCTV12 的 道德觀察欄目 的內容
道德觀察中《孽債》的母子之爭中,我覺得那個老母親很可憐,所謂養兒不孝,苦一生,這句很有道理。我不知道那個人怎能當著社會、電視、記者的面前打自己的母親,他可知道「孝」的意義?
這樣的一個人,還理直氣壯,還為自己辯解,把自己的母親打傷了,還說她是母親裝的?天理何在?這樣的人渣為何能這樣活的逍遙自在、心安里得?人活在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可能他永遠也不會知道吧!
換句話說,如果當初沒有他的母親,他會有今天的一切嗎?這樣的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年邁的母親只是向他提那麼微薄的要求,讓他贍養自己,可是遭遇的是拒絕,那種心酸可能只有廖老婆婆知道。他可知道,他現在也是別人的父親,要是有一天自己的兒女也這樣的對待他,他心裡會如何?難道他不會換位思考一下?他也不想想,現在他母親老了,能吃他的多點?能用他的多少呢?
他已經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意義,一個連自己親生母親也欺辱的人,還在這個世界上苟活著,對於懂孝的人而言是一種污辱。不知道他還有沒有良心?有誰不痛恨這樣的人?難道他真得不知道「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的意思嗎?
B. 社會與法欄目
CCTV12是播出道德和法制類節目的專業頻道,內容包括《天網》《道德觀察》《法律講堂》《懺悔錄》《見證》
C. 復旦大學投毒案件的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
樓主求採納~
林森浩與黃洋均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分屬不同的醫學專業。2010年8月起,林森浩入住復旦大學某宿舍樓421室。一年後,黃洋調入該寢室。之後,林因瑣事對黃不滿,逐漸懷恨在心。 [2]
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在大學宿舍聽黃洋和其他同學調侃說愚人節即到,想做節目整人。
林森浩看到黃洋笑得很得意,便聯想起其他學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計劃投毒「整」黃洋,讓同學難受。[3]
作案動機
最高法經復核確認:被告人林森浩與被害人黃洋分別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同住一間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瑣事對被害人黃洋不滿,決意採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黃洋。
毒物來源
2013年11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庭審中,林森浩表示,2013年3月31日他找同學呂鵬,准備向其要曾經做實驗時用過的N-二甲基亞硝胺。林森浩從呂鵬處拿到實驗室鑰匙到實驗室將裝有75毫升N-二甲基亞硝胺的葯瓶和一支已經吸了約2毫升N-二甲基亞硝胺的注射器帶走。[3]
投毒劑量
檢方指控,林森浩將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亞硝胺注入飲水機,超致人死亡劑量10倍以上。[4]
案件經過編輯
投毒經過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為借口,從他人處借得鑰匙後,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1號樓204影像醫學實驗室,取出其於2011年參與醫學動物實驗後存放於此處的、內裝有剩餘劇毒化學品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試劑瓶和注射器,並裝入一個黃色醫療廢棄物袋中帶離該室。
2013年3月31日17時50分許,林森浩攜帶上述物品回到421室,趁無人之機,將試劑瓶和注射器內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投入該室飲水機內,後將試劑瓶等物裝入黃色醫療廢棄物袋,丟棄於宿舍樓外的垃圾桶內。
2013年4月1日9時許,黃洋在421室從該飲水機接水飲用後,出現嘔吐等症狀,即於當日中午到中山醫院就診。4月2日下午,黃洋再次到中山醫院就診,經檢驗發現肝功能受損,遂留院觀察。4月3日下午,黃洋病情趨重,轉至該院重症監護室救治。
警方調查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分局接復旦大學保衛處對黃洋中毒事件報案,上海警方接報後立即組織專案組開展偵查。林森浩在此前,包括在接受公安人員調查詢問時,
林森浩在法庭上接受二審宣判
始終未說出實情。
2013年4月12日零時許,公安機關確定林森浩有作案嫌疑並對其傳喚後,林森浩才如實供述了其向421室飲水機投放二甲基亞硝胺的事實。
2013年4月12日,林森浩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黃洋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某某醫院去世。經法醫鑒定,黃洋系因二甲基亞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壞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繼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正式逮捕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復旦大學「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2013年4月25日,黃浦區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復旦大學「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5月5日,黃洋父母給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寫親筆信,質疑學校推諉避責,官僚作風。
2013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鑒定意見通知書》,診斷稱林森浩無精神異常。
提起公訴
2013年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披露,市檢察院二分院對嫌疑人林某的公訴已被該院正式受理,公訴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殺人。
案件審理編輯
一審審理
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時30分,「復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開開庭審理。
庭審中,檢方指控,被告人林森浩因瑣事與被害人黃洋不和,竟採用投毒方法故意殺害黃洋並致其死亡,手段殘忍,社會危害極大,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提請法院對林森浩依法予以嚴懲。
被告人林森浩辯稱,其只是出於「愚人節」作弄黃洋的動機而實施投毒,沒有殺害黃洋的故意。辯護人對起訴書指控不持異議,但提出林森浩系間接故意殺人,到案後能如實供述罪行,有認罪表現,建議對其依法從輕處罰。
2013年11月27日下午6時15分,該案庭審結束,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擇日對該案作出宣判。
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終審宣判
2014年2月25日,林森浩的二審代理律師唐志堅正式受林森浩委託向法院提起上訴。
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宣布林森浩投毒案二審維持原判;二審法院沒有認可辯方提出的辯護意見,認為林森浩殺人手段殘忍,後果嚴重,雖然到案後能如實供述,但不能從輕處罰;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5]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林森浩的死刑判決將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
死刑復核
2015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復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的二審死刑判決復核聽取林森浩辯護人意見。據林森浩辯護人斯偉江律師介紹,整個過程持續兩個多小時,辯護人闡述4點意見,認為判處林森浩死刑的量刑過重,法官表示會依法審理。[6]
2015年6月5日傍晚,「林森浩投毒案」代理律師斯偉江所在的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稱,應林森浩父親林尊耀的要求,該所已與林尊耀解除委託協議。林森浩死刑復核仍在進行中,林父臨時更換律師的行動引起各方猜測。林森浩案中,林父在一審結束後已經更換過一次律師,如今是他第二次提出更換律師。
與斯偉江解除合同後,林父或將委託北京律師、中國律師司法網總裁謝通祥接手林森浩案。謝通祥在個人微博簡介中自稱「專業辦理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律師業務、死刑辯護律師」。同時,他還是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律師網首席律師[7] 。
2015年7月28日,經林父的律師謝通祥申請和溝通,最高法院刑庭主辦法官經過請示領導研究和慎重考慮同意了被告人林森浩的父親與主辦法官的會見請求。在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內,林森浩案件的主辦法官和林父交流了部分案情,並告訴林父最高法院已經多次派人到上海方面了解情況了。林父稱,整個會見持續了幾小時,法官與書記員還詳細地作了筆錄。
2015年7月31日下午,林森浩的父親林尊耀和謝通祥律師第二次來到最高法刑事審判庭第三庭,這一次林尊耀向最高提交了一份由謝通祥與多位專家撰寫的《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一)》以及11份和案件有關的申請。
2015年12月9日,「復旦投毒案」出現新進展,林森浩的死刑復核已出結果,最高法已下發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書。[8]
執行死刑
2015年12月11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生投毒
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行刑之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安排林森浩與其父親林尊耀等親屬進行了會見。11日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將罪犯林森浩執行死刑。[1]
社會評價編輯
復旦大學投毒案嫌疑人一審被判死刑,引發熱議。專業知識豐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線,讓人警醒:過於功利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忽視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養,灌輸仇恨的不良風氣讓心浮氣躁的青年人心胸狹隘,缺乏容人之量。從親密室友到下毒傷人,該反思的不僅是教育。(新華視點)
事件影響編輯
177名復旦大學學子為林森浩求「免死」
2014年5月,由復旦大學177名學生聯合簽名的《關於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請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隨之一起的還有另外一份《聲明書》。建議給被告人林森浩一條生路,讓他洗心革面,並在將來照顧受害人黃洋的父母。177名學子表示,希望國家、社會、法院綜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給林森浩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請求信還列舉了林森浩平時日常生活學習中的一系列瑣事。林森浩的同學介紹,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他從平時節約的錢中捐出800元(他每月的生活費僅200多),是同學中捐款最多的學生之一。林還發表過8篇學術論文,在國際有影響力的學術雜志上也有作品刊登。
此外,據請求信介紹,病人送的紅包,林森浩堅決拒收。他還曾給農民工連續服務一周,從始至終都很熱心。他平時節儉、樸素(家裡是農民,很累很窮,母親還患有心臟病)。「因此,我們認為他不是多次殺人、多次傷人的極為兇殘的人。」[10]
D.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處是什麼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電視台12套社會與法頻道的節目《道德觀察》。
《道德觀察》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道德的淪喪是指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會和精神屬性嚴重失常。
(4)社會與法道德觀察投毒擴展閱讀:
宗旨和定位
《道德觀察》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系統、全面、深入報道中國道德生態的電視欄目;是中國第一個日播的道德欄目。
《道德觀察》並不是一個教訓人的節目,不是一個每天定點開庭的道德裁判所。我們觀察的是世間百態,感受的是人情冷暖;我們帶給觀眾的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社會道德案例。
《道德觀察》以記者的視角調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值得我們關注的涉及道德倫理和行為規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對記者調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評述。
《道德觀察》每天上演著關於:愛、恨、情、仇、恩、責、義的人間悲喜劇。這是一個個發生我們在身邊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紛繁復雜,千姿百態。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關注我們心靈的環境,共同築造我們良好的道德風尚。觀察了別人,也就發現了自己。
E. 急求那句什麼「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麼,是什麼節目裡面的,急求!
這一切的背後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出處:
出自中內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5)社會與法道德觀察投毒擴展閱讀:
《道德觀察》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每天於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鍾。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F. 中央電視台法制節目道德觀察,余柏初被合法夫妻章碟弄走220萬,章碟還在外面有了男人孩子這事後來怎
太賤了,還懷著孕,做些個泯滅人性的事,不給肚子里的孩子積點德嘛,生出來就是個現世報
G. 關於身邊的法律事件,或道德現象的觀察和思考的故事
1000zi
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成為我們現代國家的主要服務信息,那麼「網吧」也就應運而生。1998年,網吧開始在我國的一些文化品位比較濃厚的大城市出現,然後又向小城市蔓延,去網吧的人數不勝數,但以青年為主其次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中小學生又佔多數,我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調查了一些網吧,發現網吧里大多數是十來歲的學生。這些昔日沉迷於游戲機室中的學生,如今搖身一變,大多數成了網吧的常客,那麼這些中小學生在網吧里都幹些什麼呢?在2002年有的專家調查3000名大、中學生中發現,曾光顧色情網站的佔46%,沉迷聊天室的學生網民佔76%,只有30%的學生「選擇搜索信息」、「下載軟體,」另有35%的學生選擇玩游戲找刺激,甚至有的學生輟學幾天幾夜泡在網吧,吃、住、睡一條龍,直至把手中的錢花光。
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比喻: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決不亞於邪教,是腐蝕青少年的「電子毒品」。由於網路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點,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網路游戲及色情影片反動等信息,甚至還有網吧經營者提供的免費食、住、行等優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沉迷於網吧。這種沉迷往往無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癮性是很相似的。
上面講了這么多的壞處,那麼網吧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呢?青少年是否可以進網吧呢?其實上網也是有好處的,互聯網畢竟代表了當今社會科學的進步,世界各國都在廣泛推廣,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不但給人們帶來了信息革命,而且能夠讓人們快速獲取科學知識,人們敲擊鍵盤,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暢游世界各地,可以掌握世界最新知識動態。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懂得互聯網的人,將要被社會淘汰。社會要發展,就離不開互聯網技術正如社會不會因為有違章駕駛造成嚴重交通事故而停止汽車製造和發展交通運輸的道理一樣,互聯網技術也不會因為它有危害就會遭到全盤否定。
所以互聯網的好與壞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的清的,也沒有一個定論。它的好壞主要決定於青少年的周邊環境,如果有一個好的向導,互聯網就會是一個良師益友,但如果沒有加以向導的話,互聯網就會像一個魔鬼一樣。
H. 寫一篇社會觀察論文,就社會熱點問題中有關道德與法律問題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
人與人之間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紛,相應道德和法律也會隨之產生。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共同目的就是規范人的某種行為,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沖突問題,來達到最終目標。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譴責;法律卻是強制的、無情的,只要你觸犯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為道德的沒有法律的強制性,有很多人以為只要不觸法干什麼都可以,只要法律不要道德了,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它和道德沒有嚴格的劃清界限,是冰與水的關系。如果我們不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中不注意提高學識修養,就有可能觸犯法律,滑向深淵。
錯與對只是一念之差,守法與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古人雲:「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意念可能導致你犯罪,一個想法可能會讓你一生流淚。有多少人平日不注重修養,事到臨頭常因一時沖動,一句話可能導致大打出手,一個動作導致車毀人亡。
網路上有段視頻,在高速路上的斗車,一輛越野車一直在前面別著一輛轎車,不讓它超越自己,後來轎車找了個空擋沖到了越野車前面,兩車相撞直接滾到右側的大卡車下面,人車具毀。看後深刻反思,其實開始時才多大點事,就是因為兩個司機賭氣,誰都沒有在道德修養上嚴格要求自己,結果沖動起來,結果釀成大禍。既然沖動是魔鬼,那就應當從日常的點滴小事做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當沖動來襲時,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我們中學生是當代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未來的棟梁。我們的道德法律意識如何將對實施依法治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我們要遵紀守法,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課的紀律開始,做到嚴格自律,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努力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個人的道德法律意識。
注重道德的法制社會是和諧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強道德法制觀念,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
I. cctv—12道德觀察20150419
《道德觀察》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每天21:59在CCTV-12播出,每集20分鍾。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中文名:道德觀察
首播時間:每日 21:39
主持人:路一鳴、徐君
製片人:倪俊
監制:時間
播出平台:CCTV-12
時長:20分鍾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