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休假
❶ 勞動合同條款中的休息休假指的是什麼
勞動合同條款中的休息休假指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時間後享受休息的時間,根據《勞動法》,規定了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是每個勞動者都應享受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❷ 合同法規定員工最長可以請多長時間事假
最長可以請24個月
根據勞動部關於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內療期的規定》的通知容(勞部發[1994]479號)第3條規定,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五年以上的為6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6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9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為12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18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24個月。
❸ 勞動法中合同工有年休假嗎
《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具體規定是在《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
法律分析
年休假,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工作滿一定的工作年限後,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帶薪連續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補加年休假。具體時間由國家根據不同的工種和勞動的繁重程度分別規定。 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單位應當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對於未休的年假天數,單位應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從職員的角度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社會競爭與工作壓力增大,員工緊綳的弦時時松不下來,不可避免地造成勞動生產率下降,難以保證工作質量.帶薪年休假給員工一個放鬆的機會,勞逸結合會提高員工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延伸至企業,企業缺乏人文關懷,無法贏得員工真誠的擁護,員工難以把企業的未來與自己的利益聯系起來,員工積極性受挫致使企業很難發展、壯大.企業沒有穩固的人力支撐,無法有效建立內在核心價值體系,易成為外強中空,最後趨於崩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❹ 中國勞動合同法年休假怎麼規定
法律分析:年休假主要在《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規定,一般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法律依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第五條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❺ 勞動合同法對事假的詳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沒有對事假做具體規定。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和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各1天。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❻ 勞動合同法休假規定是怎麼樣的
法律分析:我國設置了勞動節法定假日、企業向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等都體現了我國勞動法向勞動者利益傾斜,對於一定工作年限的勞動者,國家規定予勞動者有的一定期間的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正常的工資收入,也就是帶薪休年假,有利於勞動者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❼ 勞動合同法規定帶薪休假多少天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7)合同法中的休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❽ 勞動合同法帶薪年休假的規定是什麼
根據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❾ 勞動合同法規定2021年帶薪年休假多少天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比較重,很多勞動者為了使自身的績效考評結果幾乎放棄休假時間,但帶薪休假其實是勞動者休息權以及人權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勞動合同法規定2021年帶薪年休假多少天。
一、勞動合同法規定2021年帶薪年休假為多少天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員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即可享受帶薪年休假,然而很多人對「連續滿12個月」的理解有偏差,認為是入職公司後滿12個月才可以休年假。
其實並不然,只要我們的工齡超過了12個月,那麼不管在哪家公司都可以享受年假,只不過年假的天數是根據入職新公司的時間進行折算罷了,簡單來說,年休假是根據我們累計的「工齡」計算,而非「司齡」計算,即便中間換了幾家公司也沒問題。
但要提醒的是,累計的工齡必須要相應的證據證明,比如勞動合同,社保繳納記錄又或者是離職證明等相關的書面文件。
關於年休假的計算,我國《勞動合同法》已經明確地給出了規定,員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享有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享有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享有年休假15天。如果你剛剛步入職場,那麼工作的第一年是沒有年休假的,還是乖乖上班吧。
二、哪些假期可以替代年休假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四條的規定,員工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帶薪年休假:(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因此,可以替代年休假的假期有三類假期:
寒暑假:一般企業不存在,多體現在教育類單位。需要指出的是,確因工作需要,職工享受寒暑假天數少於其應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單位應當安排補足年休假天數。
事假:替代年假有兩個條件,一是事假不扣薪,二是年度內累計事假20天,由此可見,用事假代替年假不合算。
病假:病假代替年假也有嚴格的條件,並非一天病假代替一天年休假。需要根據職工的累計工齡帶測算病假與年休假的抵扣關系。
除以上假期之外的,如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婚喪假、工傷停工留薪期、探親假等都不可以代替年休假。
三、年休假可以跨年度安排嗎
單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在本年度內休年休假的,可以跨年度安排,但只能跨1個工作年度安排年休假。並且,跨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當徵得職工本人同意,不能單方作出決定。不過,實踐中勞動者事後默認的同意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