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65條解釋
合同法51條,是權利人對無處分權的人所作的表見代理行為進行追認的內容。而合同法第49條和50條,講的都是當相對人不知道行為人的行為超出許可權或者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行為人的代理行為視為有效。
② 各種訴訟時效歸納要具體的時間及相應的情況
一、訴訟時效:1.[1年]
①《民法通則》第136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②《海商法》第257條第1款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③《海商法》第260條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④《海商法》第263條有關共同海損分攤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理算結束之日起計算。 ⑤《拍賣法》第61條第3款因拍賣標的存在瑕疵未聲明的,請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
2.[2年]
①《民法通則》第135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②《合同法解(一)》第6條技術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實施之日超過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一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二年。 ③《專利法》第62條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④《商標案件解釋》第18條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⑤《著作權糾紛解釋》第28條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⑥《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1款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 ⑦《海商法》第257條第2款有關航次租船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⑧《海商法》第258條就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二)有關旅客死亡的請求權,發生在運送期間的,自旅客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因運送期間內的傷害而導致旅客離船後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計算,但是此期限自離船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年; (三)有關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⑨《海商法》第259條有關船舶租用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⑩《海商法》第261條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碰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規定的追償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連帶支付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 ○11《海商法》第262條有關海難救助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救助作業終止之日起計算。 ○12《海商法》第264條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13《產品質量法》第45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3.[3年]
①《海商法》第265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②《環境保護法》第42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4.[4年]
《合同法解釋(一)》第7條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過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二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5.[5年]
《行訴解釋》第4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20年]
①《民法通則》第137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②《民通意見》第175條第2款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延長的規定,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 ③《行訴解釋》第4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③ 合同義務 分什麼主行為從行為
1.主法抄律行為是指在兩個有聯系的襲法律行為中,不依賴於他行為而可獨立存在的法律行為;而須依賴於他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就為從法律行為。
2.區分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的主要意義在於:從法律行為的命運決定於主法律行為,主法律行為不存在,從法律行為也不能存在。
3.比如甲乙簽訂借款合同,丙為乙提供擔保簽訂了擔保合同。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為,擔保合同則是從法律行為。
④ 誰給總結一下民法中的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債權人怠於行使權利持續到法定期間,其公力救濟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勝訴權——受法律保護的權利)消滅。
注意: (1)訴訟時效經過,當事人的起訴權並不消滅。具體而言就是: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法院還是應該受理的(當事人行使起訴權的表現),法院受理後進行審查,如果審查發現訴訟時效經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事由,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此時勝訴權才消滅。(2)注意這里的起訴權和勝訴權、實體權利三者的關系。起訴權和勝訴權都是訴權的一種,它們是程序上的權利,跟實體權利相對應。訴訟時效經過,勝訴權消滅,起訴權和實體權利本身都不消滅。這里給大家舉個綜合一點的例子:M和N是好朋友,一直關系不錯,M要開公司,向N借了10萬元錢,雙方約定2007年1月1日還清欠款,結果到了2007年1月1日,M公司經營失敗沒有能力還錢,此時N在2年內有權利請求M還錢。如果N礙於情面不好向M要錢,也不向法院起訴,這種怠於行使權利的狀態持續經過2年,N的勝訴權就消滅了;不過如果N於2009年1月1日以後向法院起訴,法院此種情況下應該受理,因為N的起訴權沒有消滅;法院受理後對該案進行審查,發現這兩年中N不向M主張權利不存在中止、中斷、延長的事由,法院就可以最終決定駁回N的訴訟請求,此時N的勝訴權消滅了。接著來,上述案例中,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的N比較郁悶,十分氣憤,突發心臟病住進醫院,M忽然良心發現,覺得不還這10萬元錢實在是對不起N,於是M找到N說,我把10萬元還給你吧,咱倆還是朋友。N說,好吧。就這樣,10萬塊錢又回到了N的腰包中。這會,可能有人問,N不是被駁回訴訟請求了嗎?怎麼對這後來M還的10萬元還有權利接受啊?法律上有什麼根據嗎?這里就涉及一個自然之債的問題,也是所謂的「N的實體權利沒有消滅」。雖然N的勝訴權消滅了,但是10萬元錢的債權還沒有消滅,它只是從法律之債變成了自然之債,既然是債,不管何種債,M隨時給,N就可以隨時接受。只是一旦N接受了,M想再反悔說,本來我不需要還了的,看到N那麼氣憤我才還的,現在他竟然這樣對我,我想再要回來。對不起,M此時已經要不回來這筆錢了,因為自然之債償還之後,權利義務消滅了,債的關系消滅,M也就沒有權利再要了。(3)訴訟時效僅僅限於請求權。這里要引申一下,按照權利的作用不同,把權利分為請求權、抗辯權、支配權、形成權。訴訟時效僅僅限於請求權,所謂的「請求權」也就是請求法院根據法律對其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的權利。
訴訟時效跟除斥期間的區別:
第一,二者的價值定位不同。訴訟時效的規范功能是為了維持新事實狀態,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新的法律關系狀態得到法律的肯定;而除斥期間的規范功能在於維持原事實狀態,除斥期間屆滿原事實狀態之法律關系狀態得到維持。 第二,對象不同。除斥期間一般針對形成權,合同法第55條的撤銷權,繼承法第25條受遺贈表示等都是除斥期間;訴訟時效針對的是請求權,主要是債權請求權。第三,時間經過的結果不同。除斥期間經過,消滅的是實體權利,是權利本身的消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消滅的是勝訴權,起訴權和實體權利都不消滅。超過訴訟時效,義務人簽字,視為對債務的重新確認:超過除斥期間,義務人簽字,簽了也白簽。第四,是否可變不同。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其不因為任何事由發生中止、中斷、延長;而訴訟時效是可變期間,它可能因為一些事由中止、中斷、延長。還拿(一)中的那個例子說明:如果2008年6月1日到2009年1月1日這6個月中間任何一天發生了不可抗力(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或者其他阻礙權利人行使權利的事由,則2009年1月1日,N向M索要借款的勝訴權都沒有消滅(當然起訴權和實體權利本身就不因為任何事由而消滅,這里不再說明,詳見(一)),因為期間最後6個月內,發生了不可抗力,是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事由,訴訟時效期間自中止事由結束後接著計算。這里假設該不可抗力在2008年9月1日結束,則N向M索要借款的訴訟時效順延到2009年4月1日。另外,有關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權利人向債務人索要債務;二是債務人自覺承認債務;三是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只要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發生了這三樣事由,則訴訟時效就中斷,待到中斷的事由發生過後,訴訟時效重新計算。注意這里是「重新計算」跟訴訟時效中止中的「繼續計算」是不同的。第五,起算點不同。除斥期間一般自權利成立時起算;訴訟時效期間一般自權利被侵害或者權利可行使(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時起算。這里筆者重點提一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20年最長訴訟時效,這個訴訟時效,可以延長,但是不可以中止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