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大國際經濟法01任務0008
1. 國際經濟法
C
《合同法》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內知之前到達容受要約人。
B
第五十二條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
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
格付款。
2. 電大國際經濟法簡述仲裁的法律特點有哪些
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其法律特點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提交仲裁是以當事人雙方自願為前提。仲裁機構對爭議事項的仲裁權,是基於當事人雙方的協議而取得。仲裁的整個過程都貫穿著仲裁當事人自願的原則:當事人自願決定採取仲裁方式解決那些爭議事項、自願決定由哪個仲裁機構仲裁、自願決定由那些仲裁員仲裁,甚至可以選擇仲裁所適用的法律。當然為了仲裁製度本身的需要,當事人的自願要遵循一定的規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當事人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限內沒有選定或委託仲裁機構制定仲裁員,仲裁機構有權代為指定等。
二、仲裁不是國家裁判行為,它與法院對民事案件的裁判在性質上截然不同。仲裁機構不是國家行政機關,而是專門仲裁組織,處於第三者地位。仲裁機構以其自身公正的仲裁活動樹立自己的威信,其仲裁權的取得完全基於當事人的授權,而不是依據國家行政或司法職權。同時,雖然國家承認仲裁裁決具有法院判決同等效力,可以通過法院強制執行,但國家享有對仲裁的監督權。
三、仲裁的事項應當是當事人可以自由處分的部分民事權利和財產權利,對於當事人無權處分的民事權利,如婚姻、繼承、收養、監護、扶養等所引起的爭議,仲裁機構不能受理。
四、仲裁裁決一裁終局。仲裁庭一經作出裁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到法院起訴,也不能復議和上訴。對仲裁裁決不經一定的法律程序不得撤銷,當事人必須履行。
3. 中國法制史第1次任務_0008答案
民主選舉
4. 誰知道英語國際經濟法學什麼啊 謝謝啦
國際經濟法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2004-10-08
一、課程的性質及教學內容說明 國際經濟法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試點法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必修課。於2001秋季開課。 本課程課內學時數為72學時,4學分。一學期開設。錄音課10學時。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即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關於商品、技術、資本、服務在流通結算、信貸、稅收等領域跨越國境流通中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總稱。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調整范圍包括:有關國際貿易的法律規范與制度;有關國際投資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貨幣與金融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稅收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經濟組織及其交往的法律與制度。國際經濟法是法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的對象是國際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在我國法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國際經濟法研究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它除了研究國際經濟法的基礎理論知識、我國現行的各種國際經濟法律制度、法律規范以外,還要研究國際經濟法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趨勢、國際經濟法在實施中的情況和經驗等。通過學習,使學習者系統掌握我國現行的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基本原則,培養學習者運用所學的國際經濟法理論和知識以及國際經濟法法律、法規、政策來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情況1.文字教材本課程使用的文字基本教材為《國際經濟法》(王傳麗主編·2001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它是教學及考試的主要依據。它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國際經濟法課程的內容。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是10學時的錄音課,為重點講授型,由中國政法大學李巍副教授主講,中央電大音像出版社錄制出版發行。授課內容的時間安排:章序號教 學 內 容學時錄音
學時1緒 論4 2國際貨物買賣法10 3國際貨物運輸法4 4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6 5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10 6國際知識產權法6 7國際投資法10 8國際貨幣金融法10 9國際稅法6 10國際經濟爭議的解決4 合計 72 3.其他教學手段通過面授輔導、函授輔導、網路教學、IP課件、電話和電視直播教學等多種形式提供學習支持服務。三、教學媒體使用信息表教 學 媒 體主 要 內 容主 要 作 用時 間 安 排文 字 教 材系統介紹全部教學內容系統傳授知識共16周,自學為主錄 音 教 材重點闡述,必要補充重點講授通過錄音磁帶發行網 上大綱、考核說明、輔導答疑、案例分析討論、綜合測試教學過程輔導、重點提示、習題解析、布置記分作業、公布作業答案、檢查學習情況 直 播 課 堂講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最新立法動態、期末復習指導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信息反饋及時本學期安排1次四、教學過程 學習指南:由中央電大開展網上教學、直播課堂輔導、地方電大面授輔導,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媒體手段的使用; 面授輔導:由地方電大組織,對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問題進行輔導與答疑,原則不超過20課時; 函授輔導:中央電大編輯部將刊登本課程的輔導文章; 平時作業:由中央電大和地方電大布置作業兩次以上; 電視直播課堂:本學期將安排1次電視直播課堂,時間初步安排在12月12 日。 網路教學:包括課程說明、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學習指南、考核說明、教學輔導資料、教學內容、討論版、綜合測試、課程學習線索; 考核:本課程期末考核以教學大綱、考核說明和文字教材為依據; 巡教:由中央電大組織人員巡教;檢查教學情況和平時作業情況; 巡考:由中央電大組織。 五、主持教師、主講教師聯系方法主講教師:王傳麗 中國政法大學 電話:(010)662229561主持教師:王志遠、徐群 北京電大 電話:(010)66490593 中央電大教學熱線:(010)66490593,66490591
5. 電大法學專業有哪些科目
本科:
案例行政法學
法律文書
法學基礎知識#
法學基礎知識(B)#
國際內法容學概論
國際公法
國際經濟法
國際私法
合同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本)
經濟法學#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
勞動法學
民法#
商法
憲法學#
刑法#
行政法學(1)
行政法學(2)
行政訴訟法專題
行政執法文書
學位論文指南
學位外語(法學)
英語Ⅱ(1)
英語Ⅱ(2)
證據學
知識產權法
中國法制史
專科:
鄧小平理論概論
法理學
婚姻家庭法學
經濟法學
開放教育入學指南
民法學(1)
民法學(2)
民事訴訟法學
憲法學
刑法學(1)
刑法學(2)
刑事訴訟法學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英語Ⅰ(1)
英語Ⅰ(2)
6. 國際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經濟抄法在整個法學課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在整個法學鏈條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日趨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際經濟法的知識,從而在對外經濟交往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自己的權益。
7. 急·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
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概念和范圍 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國際上和國內都學說不一,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廣泛和狹窄的兩種概念和范圍。
廣義國際經濟法 泛指調整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其范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主張這種概念的法學家一般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社會中經濟關系和經濟組織的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的總稱,他們打破了法律各部門之間的界限,強調法律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這派國際經濟法學者特別著重從各種有關法規的綜合的角度,研究實際的法律問題,對實際法律工作者來說,較切合實用。
按照廣泛的概念,國際經濟法的內容甚廣,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關於外國人經濟地位的國內立法和國際法。②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私法方面,包括貨物買賣、運輸、契約的法律,保險法,公司法和海商法。③關於國際貿易的國內法規,如關稅法規、內地稅法規、進出口管製法規、外匯管製法規以及關於質量和包裝標准等方面的法規等。④關於外國人投資的國內立法和國際法,包括外國人投資的組織和清理、投資的待遇、保護和保證(見國際投資法),國有化和徵收,解決投資爭端的方法和適用的法律,等等。⑤關於國際貿易制度、國際貨幣和金融制度和國際機構投資制度的國際法和國際經濟機構法,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區域性國際開發銀行(如亞洲開發銀行)的法律,國際商品協定等。這部分法律都是通過國際條約的形式制定的,構成國家之間的條約義務,屬國際公法的范圍,不直接涉及或約束個人。⑥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法律,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經濟互助委員會,安第斯條約組織的法律。⑦國際稅法,包括課稅管轄權范圍,關於解決雙重課稅的法律(見國際稅法) 。
狹義國際經濟法 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凡國際貿易、經濟交易中涉及的私法問題(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和國內法問題(如關於進出口管理的國內立法等)都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這派學者比較注意國際經濟法的理論體系的研究。根據狹窄的概念,國際經濟法的范圍和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關於一國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在其國境外經濟領域的法律地位。②關於私人國外投資的法律制度。③國際機構投資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世界銀行和各區域開發銀行的組織機構法和關於其資金來源和經營的法律。④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國際貿易,金融和貨幣關系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關於國際貨幣制度的法律涉及的問題包括: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建立的關於國際貨幣體制的行為規則以及其實施和改革,區域性貨幣制度等。國際貿易法律制度包括《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體現的各項原則(如非歧視原則、多邊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普遍和逐步降低關稅、禁止數量定額制、關於防止出口貿易中限制競爭的原則、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制度涉及的原則,關於保障措施和免除執行某項原則的制度等),國際商品(初級產品)協定、生產國協會、綜合商品方案問題 、調整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關系的非對等性質的優惠原則、關於禁止商業上限制競爭的做法的國際行為准則、消除或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等。⑤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法,包括組織結構、決策程序和職能范圍等方面的問題。⑥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的法律制度。⑦國際稅法,等等。
國際經濟法和國際經濟秩序 國際經濟法是與國際經濟秩序緊密相關的,實際上兩者難以分割,前者是為後者服務的。國際經濟秩序至少包含兩個意義,即①國際經濟關系領域中各國共同協議的價值觀念體系,也就是作為指導國際經濟關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觀念體系。②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結構,又稱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秩序。從這個角度看,國際經濟法可以說是國際經濟秩序的法律方面,也就是作為指導國際經濟秩序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觀念在法律上的體現。
從整個世界范圍看,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經濟秩序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其核心內容就是「布雷頓森林協定」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見國際貨幣法)、《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建立的體制。這一國際經濟秩序以及為其服務的國際經濟法雖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增長起過作用,但它阻礙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致使南、北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正為建立較公平合理的新國際經濟秩序而斗爭。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觀點和內容體現於1974年第六屆特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以及同年第二十九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1975年第七屆特別聯大通過的關於《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決議以及1980年聯大關於《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的決議,等等。
新國際經濟秩序的概念是指在當今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見國際發展法),對反映舊國際經濟秩序的現行國際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按照1976年科倫坡第五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的宣言,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目標是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建立基於正義、合作和尊重人類尊嚴的平衡。新國際經濟秩序涉及的具體問題主要有:關於國際援助方面的問題,關於國際貿易方面的問題,關於國際貨幣金融方面的問題,關於工業、技術轉讓和商業做法方面的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