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保障什麼
㈠ 新婚姻法出台後,結婚後女方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
你可抄以通過夫妻財產約定的方式來保襲障自己的權益,比如約定男方婚前個人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
新婚姻法對男女雙方其實均有保護,在夫妻財產制度上採用婚內所得夫妻共同所有原則。但是,如果你擔心按照法律規定不足以保障自身權益的,可以找律師事務所給雙方做個夫妻財產約定的律師見證,保障力度更大。
㈡ 新婚姻法對全職媽媽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條文解讀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條 【離婚家務補償】 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從法律條文來看,離婚家務補償的適用有如下幾個特點:
(1)離婚家務補償是發生在特定民事主體之間,即夫妻之間才能請求補償。
(2)在權利主體方面, 須是在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付出較多義務的一方當事人, 也就是說一方在家務方面為另一方作出了一定的犧牲,多付出義務的一方才有權請求補償。
(3)離婚家務補償提出時間只有在提起離婚時,才能請求補償,在平時不能提出,在離婚後也不能提出。
(4)離婚家務補償的金額先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才由人民法院判決。法律並未規定補償金額,一般來說會依據家務付出的多少、一方支付能力、婚齡長短、當地經濟水平等因素確定。
二、對「離婚家務補償」的看法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對於以和為貴的人們來講,離婚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在有些時候離婚或許又是最好的選擇。
當夫妻雙方感情走到了盡頭,不得不通過法律途徑解除婚姻關系時,」離婚家務補償「制度無疑是更好的保護了」全職媽媽「的權益,同時也體現了法律的公平,保護了弱勢群體。我國現行的關於離婚補償制度的規定是《婚姻法》第四十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這個制度的立法本意是想要對婚後照顧家庭的一方給予一定的保障,但是在實務中,更多的情況是夫妻雙方並沒有書面約定夫妻財產分別所有制,導致這個法條的適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此次《民法典》中刪除了現行婚姻法的限制性條件,即「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修改後的規定更符合社會現實情況。
三、對「全職媽媽」的一些建議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女性,包括很多高學歷高知女性, 為了家庭的幸福和美滿,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及學業,最終鼓起勇氣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或者選擇了一個時間較為靈活的工作,而放棄了職業上的發展,全身心的照顧家人,整日操勞,全年無休,非常的辛苦,特別是二胎「全職媽媽」為家庭付出得更多,所以「全職媽媽」應該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尊重,也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 同時,「全職媽媽」也要注意證據的收集和保存,留意以下一些小建議,當婚姻無法維系時,要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1. 收集保留證明自己對家庭付出較多的證據;
2. 收集另一方對家庭照顧少的證據;
3. 家務補償只能在離婚時提出,如果已辦理離婚手續,事後便無法再提起家務補償;
4. 家務補償的金額不會太高,建議平衡家庭和自我成長,若非迫不得已,不建議做「全職媽媽」
㈢ 結婚證有什麼法律保障
結婚證是兩個人關系的法律證明。如果沒有結婚證,就叫做非法同居。如果沒有結婚證與他人同居或同居,將構成重婚。沒有合法公證就不能成為合法夫妻,事實婚姻對弱勢一方最不利。即使一方在結婚後與另一方取得結婚證,也不是重婚。所謂事實婚姻只是一種說法,沒有納入婚姻法,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限制和保護雙方。
法律分析
能夠證明夫妻關系的一般就是結婚證,結婚證也代表夫妻雙方存在法定的權利和義務,而結婚證是婚姻登記機關簽發的證明關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書。一般情況下,結婚證能夠證明兩人之間有婚姻關系,有夫妻之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但是,如果屬於婚姻上的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情形,比如,隱瞞沒有得到法定婚齡的事實,辦理了結婚登記的;屬於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辦理了結婚證的等等,雖然有結婚證,但婚姻是自始無效的,不會產生婚姻的效力,當事人之間也沒有夫妻之間的法定權利與義務。要求婚姻雙方當事人必須親自到場屬於結婚的程序性規定,是為保證當事人雙方自願締結婚姻的實體條件服務的,也就是說當事人雙方是否親自到場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保證當事人的結婚合意的自願。
法律依據
《婚姻登記條例》第五條 辦理結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二)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辦理結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二)經居住地公證機構公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聲明。辦理結婚登記的華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護照;(二)居住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辦理結婚登記的外國人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國際旅行證件;(二)所在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該國駐華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或者所在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
㈣ 婚姻法保障的范疇是什麼
現在的婚姻法保障范圍很廣,包括婦女權益,夫妻雙方財產安全,子女撫養問題,贍養老人等。諸多問題都有各自的安排。
㈤ 新婚姻法維護的到底是什麼
個人認為,還是保護了婦女的利益,因為若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不給予登記,新婚姻法實施後的事實婚姻也是違法無效的婚姻,是否有結婚登記,對於以後若有一方重婚,案件處理也是不一樣的
㈥ 為什麼說新婚姻法是保護財產,而不是保護婚姻
為什麼說新婚姻法是保護財產而不是保護婚姻呢?其實我認為呢,這個問題主要還是針對為什麼會出現離婚呢?因為如果你在結婚你要考慮的問題不是離婚,而是怎麼樣好好過日子。但是如果你們二人的感情已經不好,面臨了離婚,那麼這個時候其實對於婚姻沒有人再想維持下去,需要維持婚姻的唯一辦法就是維持二人的感情,但是沒有什麼法律是可以維護二人的感情不變淡的。
㈦ 為什麼婚姻法只保護財產,不保護愛情
婚姻法只保護財產,而不保護愛情,這是因為財產是有形的東西,而愛情只不過是思想,要想保護根本沒有辦法,因為愛情是無形的。
㈧ 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即是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又是婚姻家庭法規的基版本精權神,也是婚姻家庭法操作適用的基本准則,貫穿與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法為主體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定。婚姻法的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有:
(一)婚姻自由原則。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結婚自由是指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
(二)一夫一妻原則。一切公開的或者隱蔽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
(三)男女平等原則。僅就婚姻法而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平等。在結婚和離婚方面,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在家庭關系中,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的原則;
(五)計劃生育原則。
計劃生育,是指通過生育機制有計劃地調節人口再生產。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實行計劃生育是為了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㈨ 我想問婚姻法。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也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調整對象
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婚姻家庭關系。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即是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又是婚姻家庭法規的基本精神,也是婚姻家庭法操作適用的基本准則,貫穿與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法為主體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定。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共有五項: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為保障這些基本原則及《婚姻法》的貫徹實施,《婚姻法》又做了六項禁止性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婚姻法》還從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法律的宣言性與導向性作用出發,明確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不僅僅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主體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而且是個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的共同責任,具有豐富的法律內涵和道德底蘊。
㈩ 新婚姻法保障什麼不保障什麼:無論已婚未婚
新婚姻法保障什麼不保障什麼:無論已婚未婚,每一個女生都應該認真仔細當合同一樣學習!
國家相繼頒布2018版新婚姻法、放開三胎政策,以及有人大代表提議婚齡降至18歲。
婚姻法卻是:「別以為房產證上寫了你的名字,房子就有你的一半,萬一離婚你就分的到房子。」
新婚姻法所規定的關於婚前房產分割的部分:
1、婚前一人首付。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夫妻一方婚前購買的房屋,即使婚後夫妻共同還貸的,離婚時房屋歸屬於購買房屋的一方,另一方只能得到一定的補償。
2、婚前一人全款。夫妻一方婚前或者婚後購買的房屋產生的增值部分,屬於一方個人財產。離婚時房屋增值部分不予分割。
3、同居期間雙方出資。在這種情況下,不考慮戶主是誰,婚前雙方出資買房可以被認定為同居期間以婚後共同使用的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該平分。
以及關於婚後的房產分割的部分:
1、婚後一方父母出資。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離婚時不予分割。
2、同居期間雙方出資。雙方父母都有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也就是說父母出資購買的,是父母對子女的贈與,另一方無權進行分割。
3、婚後一方出資。在婚後一人出資購買房產應該先公證婚前個人財產,不然難以界定。如果公證了,那麼離婚時房產按個人財產處理。
4、婚後共同出資。這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房產,無論戶主是誰,在離婚時應該平分,一般不按份額處理。
5、按照相關規定,如無特殊說明的情況下,無論在婚前或者婚後,一方繼承所得的房屋為個人財產,離婚不分。
在以前的婚姻法中,規定房屋的歸屬權由房產證上的戶主來決定,也就是說,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誰就有權分得房產。
但是現在不同了,房產證上即便是有你的名字,你也不一定分的到房子。
02
新婚姻法不再是過去的婚姻法,婚姻法保障的是財產。
始亂終棄,離婚。沒有老公,沒有孩子,沒有財產,沒有錢,一無所有家庭的犧牲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