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婚姻法
❶ 淺談離婚案件中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下稱「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列舉了下列五種具體情形: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這兩種行為都違反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度、破壞婚姻秩序的嚴重過錯行為。夫妻一方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的經調解無效,應當認定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但要把握什麼是重婚,重婚是婚姻重疊,指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配偶的人未辦離婚手續又與他人登記結婚,即是法定重婚;雖未登記結婚,但事實上與他人以夫妻名義而公開同居生活,亦構成事實重婚;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登記結婚,或者雖未登記結婚,但事實上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也構成重婚。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姘居關系,不能認為是重婚。怎樣構成同居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第二條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生活。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婚姻法解釋(一)》對家庭暴力的構成確定了嚴格的標准,即「必須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達到這樣的程度才可以認定為家庭暴力。一方以此提出離婚,經查證屬實,調解無效,應當予以支持。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除了明確列舉的賭博、吸毒惡習之外,還抱括其他會嚴重危害夫妻感情的惡習,臂如酗酒、嫖娼、賣淫、淫亂等。一方當事人以其配偶有該法定過錯提出離婚請求,只要調解無效,就依法予以支持。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我國婚姻法規定有兩個要件:一是雙方分居的原因只能是感情不和,不包括因客觀原因的分居;二是分居的時間已滿二年,而者二年分居時間應是不間斷的、持續的。符合這二個要件,經調解無效,可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民法通則》第二十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婚姻法有關規定:一方被依法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由於被告缺席,人民法院審理這樣的離婚案件無需進行調解。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第(7)、(12)屬於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列舉的下列五種具體情形的第四條、第(8)、(9)與第一條、第(10)與第三條、第(13)與第二條、(14)與第五條內容相同。(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就明確規定:「審理事實婚姻關系的離婚案件,應當先進行調解。經調解和好或撤訴的,確認婚姻關系有效,發給調解書或裁定書;經調解不能和好的,應調解或判決准予離婚」。在審理離婚案件時,對雙方屬於事實婚姻的情況,要特別注意與合法登記婚姻的不同之處,事實婚姻關系不能判決不準離婚。 綜合以上分析,根據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這個判斷標准處理訴訟離婚案件,應當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由於離婚案件往往涉及到家庭、國家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關系,其涉及面廣,特別是已經生育小孩的,夫妻一經離婚小孩受到傷害大,有的小孩因父母離婚脫離監管而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給社會增加了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因此,選擇訴訟程序離婚應當慎重,法官處理這類案件中應當全面地考量,不能經率判決准予離婚。第1頁共1頁
❷ 淺談涼山彝族婚姻習慣法和國家婚姻法的區別
在涼山彝族地區,彝族婚姻習慣法和我國婚姻法對彝族的婚姻都起著調整的作用。 但由於兩者的文化價值與社會基礎的不同,兩者在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在調整彝族的 婚姻時難免會出現沖突。如何協調兩者的沖突,對構建和諧涼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基於此,筆者從涼山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與協調研究入手, 希望能找到一條解決途徑,以期促進涼山地區的法治建設,為構建和諧涼山做貢獻。 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其基本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是緒論。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與協調研 究的緣起。因為在當代的涼山彝族地區,處理好國家法與涼山彝族習慣法的關系,使之 我 相得益彰,對於構建和諧涼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法的狀態。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的婚姻不僅是為了 維護夫權、族權的利益,種族繁衍的需要,也是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但當 啊 前的涼山由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環境的開放、政治的進步等社會背景的大變化導致了彝 族的婚姻總體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並使它出現了與主流婚姻文化趨同的傾向。但 學 傳統婚姻習慣法在現實社會中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並且具有這種影響是有深刻的原因 的。 第三部分是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婚姻 法 習慣法我國婚姻法沖突的各個方面。這種沖突造成了彝族地區婚姻秩序的紊亂,阻礙 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造成了彝族人口素質的下降,造成了調解過程中耗費大量錢財 的情形;但同時也維持了彝族地區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保障了彝族人口繁衍的正常進 行,彌補了國家婚姻法的不足,是建設法治涼山的重要法治資源。現階段,涼山彝族地 區對這種沖突也有了一定的處理,表現在彝族婚姻習慣法基於婚姻法有了一定的改變; 在涼山地區,國家婚姻法基於彝族婚姻習慣法也有了一些變通規定。 第四部分是涼山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協調。該部分首先論述了進行 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詳細論述了進行協調的途徑:一是在立法方面,充分發揮 地方授權立法的作用,積極吸收彝族婚姻習慣法中合理的成分,廢止彝族婚姻習慣法中 法學啊我 不合理的成分,同時重視鄉規民約的制定;二是在司法方面,重視調解和鄉規民約的作 1 用,劃分國家婚姻法與彝族婚姻習慣法的效力范圍,加強彝族地區的司法建設;三是在 其他方面,包括大力發展彝族地區經濟,提高其生活教育水平,在人員配備上增強民族 幹部隊伍的素質;最後論述了實現協調時必須注意的問題:一是堅持法制統一的大前提, 二是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完全否定國家婚姻法或忽視彝族婚姻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