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11
⑴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釋(二)11條如何理解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專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屬財產的解釋。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⑵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源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⑶ 如何批判《婚姻法〈解釋三〉》第11條
《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在2015.11.29有什麼改變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來行的《中華人民源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共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釋
也就是說 沒有改變
⑸ 求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的合理之處謝謝參與,有重謝
新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規定: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
⑹ 新出台《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一條規定的
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一:如何理解「夫妻對共有房屋的處分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就早有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更將「平等處分權」進行補充性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決定權。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房屋作為夫妻婚後絕對的重要財產,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處理的財產,當然屬於前述法律規定的應當經夫妻協商一致才能處分的財產范圍,任何一方擅自處分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解讀二:那麼,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據《合同法》關於對「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認定,無權處分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麼是「效力待定」呢?簡言之,即該合同在法律上仍不發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權利人表示對合同認可才行,如果權利人不追認,則合同自始無效。
⑺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什麼意思啊
【引用自壹壹〇(涉及到敏感字眼,只好採取這種辦法)法律咨詢網】
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可將該不動產認定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財產,尚未歸還的部分貸款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債務;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應考慮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及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動產權利人對另一方進行合理補償。
針對這一條,有人認為,此規定會導致離婚案件增多,合理不合情,甚至有人認為女方權益被擠壓。其實不然。
第一,適用此條條件嚴格。首先是一方婚前個人出資首付款,此外婚後不動產要求是辦理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下,提請大家注意,在這里,將房產證辦理至首付款支付方下時,另一方其實和首付款支付方之間有一次協商的機會。
第二,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尚未歸還的部分貸款為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債務」,也就是說即使是歸首付方,接下來的銀行貸款很明確是屬於個人債務,另一方沒有損失,權利和義務很對等。
第三,對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立法者措辭很謹慎,使用了「考慮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和「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等因素」的表述,由不動產權利人對另一方進行合理補償,其目的就是防止民眾認識上的誤區。
第四,《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第十六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所有權取得取決於不動產登記簿的登記,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保障不動產的自由流通,促進不動產在市場中的經濟價值,徵求意見稿正是秉承和發展了這一理念。
第五,從徵求意見稿第六條「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規定來看,立法者並未完全排除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可能性。
針對以上情況,下面舉一例論證之。張三(男)和李四(女)於2009年5月登記結婚,張三2007年5月個人出資以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房屋產權證登記在張三名下。設房屋總價值100萬,張三個人支付首付款30萬,自購房至登記結婚期間償還銀行貸款10萬,經評估結婚時張三名下的房屋已升值10萬。設雙方因感情不合於2010年5月離婚,經查雙方婚後同償還一年銀行貸款共計5萬,經評估此時房屋價值已升值至150萬。我們說,即使法院判決認定房屋為張三個人財產,但與此同時也會考慮向李四給予合理補償的問題。比如,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償還的銀行貸款、共同還貸款項所佔全部款項的比例、離婚時不動產的市場價格以及李四對上述房屋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取得的貢獻等等。
通過上述的簡要分析,我想這樣的規定是很合理的,充分體現了誰付出,誰獲益原則,所以,民眾大可不必過於擔心離婚案件驟增、女性權益得不到合理保護,要相信法律是公平的。
【作者簡介】
董玉國,安徽省蚌埠市眾信公證處任職。
這個鏈接,解釋了您的問題,而且有個例子。應該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⑻ 婚姻法解釋一第12條:婚姻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一年」,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此句
「一年」是除斥期間,就是不可以中止、中斷或者延長,只要過來一年就不可以申請法院撤銷婚姻了。